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任中秀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安东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众多,但好的方法总是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的设计运用相联系。在大量探索实践中,我们发现,良好的阅读教学方法离不开兴趣激发、情境创设、广泛阅读和思维训练。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提高
  多年来,语文阅读教学一直高耗低效,表现为“少”、“慢”、“差”、“费”。作为母语工具的语文,按理说应是学生最得心应手的学科,学习效果也应是最理想的,但实际上是事与愿违,很多学生提不起语文学习兴趣,认为语文再努力也是其效果也不明显。从现象中看,我们语文考试的分数是所有科目中最低的,这也是学生不爱语文的一个重要原因,找不到成功感。语文教学的“瓶颈”在哪里?语文教学高效的秘诀在哪里?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进行了大量实践与探索,现找到了可助我们走向高效的实践策略。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初中语文教学,谈谈感受。
  一、培养学生阅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到:“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在以学彰教的今天,提高学的有效性自然也就提高了教的实效性。而学习效果来源于学习主体是否努力,来源于他们积极参与。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动力支撑。因此,激趣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而我们很多教师不太注重,直奔主题的多。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我们“一言堂”,开会发言似的照本宣科,谁会专心,谁能持久,更何况是注意力易分散的学生。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只有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以巨大的情绪力量感染学生,激发创造的潜能;教师如只顾和尚念经似的传授,不根据课堂信息反馈灵活调整自己的教法,那就是盲目的教学,是教育智慧处于最原始状态的表现。教师要以渊博的学识、民主的理念、丰富的情感、形象的语言、思辨的哲理、灵动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中,我们有时候,还可以运用一则笑话、一句广告词、一联诗句、一段歌曲、几句声情并茂、形象可感的话语、数帧促成思维飞跃的多媒体演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趣味性。当学生兴趣有了,就有了学习进步的可能性,其学习参与性自然就会主动积极,与教师共同建构高效课堂。
  二、创设愉悦和谐阅读环境
  初中语文大多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应在阅读环境进行中,因此,我们应优化教学设计,营造良好的课堂阅读环境,使学生融入到阅读意境之中。这样,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眼界,还能培养学生自觉阅读能力和加强自身的阅读素养,这就需要教师从阅读内容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的进行课堂阅读意境设计,仔细的分析每篇阅读内容的段落大意,通过营造意境,使学生充分融入到阅读氛围之中,身临其境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更深刻的理解阅读的内容,加深印象,因为只有不断的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能力,才能提高日后学习语文的水平,更好的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以此同时,教师也要不断的创新课题设计内容,借助现代化的一些手段,使语文阅读变的更加丰富多彩。
  三、引导学生广泛开展阅读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的广博性,使得语文也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我们知道,语文有着自身特点,不同于一些数、理、化学科,有现成公式可套,语文的学习材料是整个人类文化,浩如烟海。庄子《逍遥游》曰:“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一些学生语文成绩不好,根源就在于积淀不丰厚,苏轼也讲:“厚积才能博发。”读多了,见识就广了,思维也就活跃了,写作自会有套路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说:“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应当更多的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手段。”信息社会,广告招牌,网络文化,名胜古迹,风俗民情,生态环境等都是阅读的文本,面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信息浪潮,“必须使阅读能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受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的超过出声的读的能力。”也就是快速阅读的能力。在上文所提到的那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在完成教材阅读的同时,还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广泛涉猎,向生活学语文。
  四、注重学生思维强化训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到:“用记忆来代替思考,用背诵来代替鲜明的感知和对现象本质的观察——这是使儿童变得愚笨,以致最终丧失了学习愿望的一大弊病。”纵观现行初中语文教学,我们很多教师为了“应试”而采取自以为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大量的背题和抄写,这样,不但没有换来良好效果,反而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失去了语文学习兴趣。我们知道,现行考试很少考现题,常考查学生的见识,考查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能力,独立思考、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能力。如果我们只给学生传授死的知识,要他们死记硬背,面对变幻莫测的题山题海,只能束手无策,望卷兴叹。因此,我们要注重以语文为载体,在语言文字运用训练的同时,要注重学生思维培养,要以反复的阅读、生动的语言、丰富的直观、引导学生“思维去旅行”,唤起学生思维的表象和想象,以达到强化思维训练的目的。落实到实践中,就是要在平时的课堂讲授中,拟定明确的目标,有针对性的训练思维,不要代他们思考,要善于集中群体智慧,让他们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学综合性学习。他们若以自己的思维解读了文本中的问题,就会去掉思维的惰性,使脑瓜变得灵光起来,就会因成功的乐趣,激发更大的创造潜能。
  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的阅读教学,其教学手段、方法是很多的,我们不能一一述之。但在实践中,仅以一种方法,其效果是不理想的。在大力践行新课标的实践中,我们要化其新理念为行动指南,创新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中撑起语文学习信心,遨游在语文浩瀚的知识海洋中。
  参考文献:
  [1]徐文丽,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读写算,2015年。
  [2]朱国钦,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
  [3]焦清爱,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读写算,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