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思想品德创设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究
【作者】 黄 黎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北城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能引导学生把道德认知化为道德实践,提升为实践能力。正是由于有这样的巨大作用,因而被细化为多种情境,广泛地用到各个环节教学中。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情境 创设 实践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改实践中获得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由于其集激趣性、诱思性和煽情性于一体,故被广泛用于各个学科教学,甚至各个教学流程。情境教学法与初中思想品德结缘整合,不仅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引发学生情感体验,扩大学生视野,还能诱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发展道德判断能力。下面,我结合多年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谈谈情境教学法在其间的应用与效果。
一、创设问题情境---学起于思
学起于思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谆谆教诲。而对于现行初中学生没有质疑学习习惯,加之思想品德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空洞,因此,也就无法引起学生质疑兴趣和主动质疑的动力了。而南宋教育家朱熹告诉我们需要“教有疑”来触发。而创设问题情境无疑是触发的最好措施。我们知道,鼓励学生大胆发问,自主质疑,主动探索是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教学手段。实践中,我们要抓住疑点,巧妙运用设疑技巧,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其好奇心和内在创新欲望,然后把学生发现的问题引向深入。这种问题质疑情境的创设,能有效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特别是在新课导入环节,设疑更有导向性和诱思性,更能把学生引向有序学习活动中。
二、创设矛盾情境---疑则明辨
所谓矛盾情境,就是指在教学中,我们可利用学生道德判断的不确切性设置一些似是而非的道德争论话题,让学生在体会矛盾冲突中自己辨别,从而达到强化道德认知的目的。现实中,很多学生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具有从众心理,习惯于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一致,习惯于老师怎样讲我就怎样做,人云亦云。这种从众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制造“矛盾”,鼓励打破定向思维学生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使学生的认知过程产生不协调,推动学生在争论中去解决问题,各抒己见。例如,在教学“消费观念”时,通过人们“量入为出与超前消费”两种现实的矛盾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冲突中树立“消费有度”的观念,其效果是学生在比较分析之后收获的观点比教师生硬灌输的东西要深刻牢固得多。而且,这样的情境设置可以让学生在认知过程彼此交火碰撞,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发学生创新的灵感。
三、创设开放情境---教会合作
教给学生合作方法,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要使命。对于思想品德教学而言,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最好策略不过是设置开放型教学情境。这种合作学习方法,就是把问题置于开放问题中,通过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的互动交流,让学生自己提出观点,讨论观点,提炼观点。这样的教学既凸显了学生主体性,又避免了教师空洞说教的“满堂灌”。这既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好方法,同时提炼的观点更能让学生认可和接受。实践中,我们要设计好问题,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情感相互交流,让学生的心灵去相互感染,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乐趣,以实现思想政治课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教学追求。
四、创设生活情境---学以致用
创设生活情境,就是把与教材相关联的生活道德问题置于教学中,运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来说明理论,让学生运用道德认知进行辨别,形成正确的意识。实践中,我们应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的教学,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在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行为,进而养成良好习惯。如针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乱扔垃圾行为,让学生在教室里模拟乱扔垃圾的情境,并派两个同学负责拾垃圾,然后让拾垃圾的同学谈感受。同学们由此想到环卫工人辛勤地打扫路面,我们却随手乱扔乱弃,真是不应该。至此,模拟情境的目的达到了,使学生明辨是非,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同时让学生亲自到生活中去实践,去锻炼。又如教学“有序的社会”一课时,我们将“乘客不买票,反而恼羞成怒地打售票员”的行为编成小品,让学生在课堂中表演,由于类似的情形在现实生活中时有发生,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从而巩固和维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学科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都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而且在笑声中强化了学生道德认知,促进了学生知、情、意、行的有效结合,这对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思想的学以致用,提升道德践行能力是非常有锻炼价值的。
创设情境教学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虽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品德学习针对性,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导向激励作用,还能发展道德践行能力,是经实践反复证明的良好教学策略。但是,要科学应用这种方法,我们还需要坚持这样几个原则,一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应着眼学生实际,坚持以生为本;二是教学情境应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三是教学情境要富有启发性,为学生留出更广的思维空间;四是应让学生参与创设教学情境,要运用多样化的情境形式。
总之,只有运用得比较科学合理的情境教学法,才能发挥良好作用。实践中我们发现的“为情境而情境”的作法都是错误的,多余的。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从生活情境中及时提炼,切忌在情境中“流连忘返”;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拓展学生内心世界,丰富情感世界,从而帮助学生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思想品德课上的认识,不能“浅尝辄止”,把情境的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否则,就收不到应有效果了。
参考文献:
[1]魏显瑞,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境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阳运田,初中思想品德课探究性学习的情境创设[J].读写算,2008年。
[3]汪伦梅,初中思想品德课创设教学情境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学习,2011年。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情境 创设 实践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改实践中获得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由于其集激趣性、诱思性和煽情性于一体,故被广泛用于各个学科教学,甚至各个教学流程。情境教学法与初中思想品德结缘整合,不仅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引发学生情感体验,扩大学生视野,还能诱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发展道德判断能力。下面,我结合多年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谈谈情境教学法在其间的应用与效果。
一、创设问题情境---学起于思
学起于思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谆谆教诲。而对于现行初中学生没有质疑学习习惯,加之思想品德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空洞,因此,也就无法引起学生质疑兴趣和主动质疑的动力了。而南宋教育家朱熹告诉我们需要“教有疑”来触发。而创设问题情境无疑是触发的最好措施。我们知道,鼓励学生大胆发问,自主质疑,主动探索是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教学手段。实践中,我们要抓住疑点,巧妙运用设疑技巧,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其好奇心和内在创新欲望,然后把学生发现的问题引向深入。这种问题质疑情境的创设,能有效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特别是在新课导入环节,设疑更有导向性和诱思性,更能把学生引向有序学习活动中。
二、创设矛盾情境---疑则明辨
所谓矛盾情境,就是指在教学中,我们可利用学生道德判断的不确切性设置一些似是而非的道德争论话题,让学生在体会矛盾冲突中自己辨别,从而达到强化道德认知的目的。现实中,很多学生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具有从众心理,习惯于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一致,习惯于老师怎样讲我就怎样做,人云亦云。这种从众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制造“矛盾”,鼓励打破定向思维学生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使学生的认知过程产生不协调,推动学生在争论中去解决问题,各抒己见。例如,在教学“消费观念”时,通过人们“量入为出与超前消费”两种现实的矛盾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冲突中树立“消费有度”的观念,其效果是学生在比较分析之后收获的观点比教师生硬灌输的东西要深刻牢固得多。而且,这样的情境设置可以让学生在认知过程彼此交火碰撞,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发学生创新的灵感。
三、创设开放情境---教会合作
教给学生合作方法,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要使命。对于思想品德教学而言,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最好策略不过是设置开放型教学情境。这种合作学习方法,就是把问题置于开放问题中,通过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的互动交流,让学生自己提出观点,讨论观点,提炼观点。这样的教学既凸显了学生主体性,又避免了教师空洞说教的“满堂灌”。这既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好方法,同时提炼的观点更能让学生认可和接受。实践中,我们要设计好问题,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情感相互交流,让学生的心灵去相互感染,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乐趣,以实现思想政治课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教学追求。
四、创设生活情境---学以致用
创设生活情境,就是把与教材相关联的生活道德问题置于教学中,运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来说明理论,让学生运用道德认知进行辨别,形成正确的意识。实践中,我们应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的教学,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在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行为,进而养成良好习惯。如针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乱扔垃圾行为,让学生在教室里模拟乱扔垃圾的情境,并派两个同学负责拾垃圾,然后让拾垃圾的同学谈感受。同学们由此想到环卫工人辛勤地打扫路面,我们却随手乱扔乱弃,真是不应该。至此,模拟情境的目的达到了,使学生明辨是非,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同时让学生亲自到生活中去实践,去锻炼。又如教学“有序的社会”一课时,我们将“乘客不买票,反而恼羞成怒地打售票员”的行为编成小品,让学生在课堂中表演,由于类似的情形在现实生活中时有发生,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从而巩固和维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学科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都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而且在笑声中强化了学生道德认知,促进了学生知、情、意、行的有效结合,这对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思想的学以致用,提升道德践行能力是非常有锻炼价值的。
创设情境教学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虽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品德学习针对性,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导向激励作用,还能发展道德践行能力,是经实践反复证明的良好教学策略。但是,要科学应用这种方法,我们还需要坚持这样几个原则,一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应着眼学生实际,坚持以生为本;二是教学情境应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三是教学情境要富有启发性,为学生留出更广的思维空间;四是应让学生参与创设教学情境,要运用多样化的情境形式。
总之,只有运用得比较科学合理的情境教学法,才能发挥良好作用。实践中我们发现的“为情境而情境”的作法都是错误的,多余的。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从生活情境中及时提炼,切忌在情境中“流连忘返”;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拓展学生内心世界,丰富情感世界,从而帮助学生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思想品德课上的认识,不能“浅尝辄止”,把情境的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否则,就收不到应有效果了。
参考文献:
[1]魏显瑞,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境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阳运田,初中思想品德课探究性学习的情境创设[J].读写算,2008年。
[3]汪伦梅,初中思想品德课创设教学情境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学习,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