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王 艳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镇龙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是我们教师想方设法的努力实践的结果。教学中,我们要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种策略开启教学,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英语教育。
  关键词:初中英语  提高有效性  实践策略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近年来深入课堂改革的新主张。英语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提高其有效性也是英语教师的执着追求。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影响,课堂教学方法简单单一,导致教学有效性不高。在如今背景下,我们如何提高就成为我们英语新课改的重要实践课题。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初中英语教学,谈谈实践策略与创新思考。
  一、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策略,初中学生对学习的意义有一定认识,但也不乏认为学英语无用的学生,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学习英语是多么重要。随着世界经济交流加剧,许多外商的投资以及大量商品的进出口都需要用语言来交流,没有正确的语言不仅不能有效沟通,还不利于正常交际。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告诉他们学英语势在必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与教师共同建构有效课堂。
  二、多加关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鼓励
  英语学习是枯燥的,需要外加动力促进学生去学习。我们知道,我们内地学生是很难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因而也就缺乏相应学习动力。面对枯燥的语法、大量词汇、短语记忆和理解,他们就会感到力不从心。因此,我们要多加关爱,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鼓励,增加一份动力。实践中,我们应该做到“好看的要爱,有伤疤的更要怜惜。”只要每一个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信心,感情诚心,献出爱心,工作耐心。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目的,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英语教师只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学起来才有积极性,如果一个教师一站到讲台上学生就对这科感到反感,甚至望而生畏,又怎能学好呢?我们知道,爱是教育的主题,也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因此,英语教学比其他学科更需要实施爱的教育,多加关注。
  三、尊重差生,培养学生自信心
  尊重差生是转化差生的前提,是实施针对性教学的前提,也是分层施教的前提。我们知道,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优生空间是很小的,而差生分数提升空间大。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激发这部分学生来参与学习。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开口讲英语,既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又害怕出错而羞于尝试。这时,教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默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份由衷的赞许,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同时,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英语,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也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提高学习口语的兴趣。例如,我教的班上有些基础较弱的学生常说:“记忆力较差,记单词比较困难。”然后我就教给他们“笨鸟先飞”的方法,以及记单词的一些小巧门,同时以降低了对他们的要求,由原来的每个单元一次性的记忆变成每六个单词听写一次,这样以来,他们觉得记忆单词比较轻松,于是渐渐的对英语产生了兴起,因此,在第二次月考中成绩有所上升。
  四、创设情境教学
  布鲁姆曾经说到:“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动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情境是新课改推进过程中获得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能激趣、还能煽情、诱思,是经实践反复证明的一种行之有效性的实践策略。因此,我们应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一)创设趣味教学情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作为英语教学首要任务。实践中,我们应创设趣味情境,搭建英语交际运用平台,让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可以进行英语对话、可以讲最简单的笑话、可以讲今天我的英语收获,同时还有一些同学会编一些简单的猜谜游戏,如”they’re fat ,they are black and white ,they live in china .what ate they?”又如”they don’t have legs ,they live in what are they?”这样教学,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英语口语运用能力,更锻炼了小朋友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提高学生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二)创设生活情境。英语作为生活的一项语言工具,其实践性在生活中处处可以体现。我们知道,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环境,也是进行各种语言模拟训练的最方便的“临时舞台”。如一、二张桌椅稍加一些道具就能为学生提供“购物”、“用餐”、“借书”、“看病”等对话情景。教室里的座位排列还可以排成街道、厂家、商店的样式,使“问路”这样的话题在较形象的情境中进行。这样进行生活化教学,学生便能感受到英语的实践性、工具性以及灵活运用带来的无限乐趣。
  (三)创设体态语情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充分利用面部表情、目标、手势、可让教学有声有色,用惊奇感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区域”,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如果象背书一样毫无表情,学生就会感到乏味,缺乏兴趣,难以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相反,如果运用动作、表情等体态语言创设英语教学情境,就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印象,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情感交流。如在“看病”这一对话情境中,教师可用动作做出捧腹、咳嗽和按额、按背等不同姿势配合面部的痛苦表情进行口语教学。同样,组织“现在进行时”的操练时,动作情境也较为有效,也能促进学生学习有效性大大提升。
  当然,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无论哪种方法,我们都要从关心学生出发,以激趣为策略,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提高教的有效性,从而实现英语在培养人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齐耐辉,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5年。
  [2]石会杰,新课改下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
  [3]尤丽梅,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