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作者】 殷宗琼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长庆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主动来自兴趣,而兴趣则可以培养。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的一种特别关注,更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迷恋,并由此而产生推动力量,是一种积极的带有倾向性的态度和情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使学生们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阶段。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老师,才会对老师所教学科产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使学生信服你,认为你是他在求学经历中遇到的最好的语文老师,值得钦敬,值得崇拜。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团结在你的周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学生的能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教学质量也就会得以提高。教师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收到预期效果。
  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所要具备的条件。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关键在教师,根子却在学生。只有当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内在需要和愿望时,才能产生认识语文和参加语文学习的倾向性心理,才有可能形成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首先必须在思想观念把教育对象——学生看作一个有独立个性的人的存在,尊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创造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原本属于学生的学习空间、权利和义务都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良好的自主环境”中学习和发展。教学中,教师应清楚认识到,在教师、学生、兴趣三者的关系中,学生是教师的培养对象,全部的教学活动都应落实到学生的身上,是针对学生来选择激趣手段,而不是运用手段来激发学生。“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④,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也是激发、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条件。 
  三、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关爱、激励每一个学生,不断地唤醒、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语文教师在课堂评价、作业批改、考试评定等方面的言行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尝到成功的乐趣,树立学习的信心。特级教师于漪曾说:“从学生实际能力出发进行练习,学习的主动性就可以调动。学生练习中有点滴进步,我就及时鼓励,并提出新的要求,这样,他们就逐渐树立了信心,学得更主动了。”不仅课堂中要有亲切的语言、微笑的面容、鼓励的眼神,而且应该注意在作业批改、考试评定中挖掘积极因素,重在鼓励。教师要多赞美学生,一手好字,一篇优秀习作,一口漂亮的普通话,甚至一个奇妙的构思,一句出色的语言,都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教师应关注班上的每一个学生,特别是要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差生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学好语文表示充分的信任,鼓励学生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念,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提供成功机会
  教育实践证明,那些缺乏成功体验,经常受师长呵斥、责骂的学生往往会丧失自信,对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应有意地给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教学目标,注意他们的不同需要,尤其是对基础差的学生,应降低难度,上课提些简单问题让他们回答,设置浅显的习题让他们练习,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同时,教师还应与其他学生一道对他们的成功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感到“我还行”、“我能行”,从而改变他们过去“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心理状态,从成功的学习中体会到快乐,激发起兴趣,甚至达到“欲罢不能”或“不亦乐乎”的境界。学生都有成功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以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教师应充分尊重并倡导学生回答问题中的求异思维。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单是靠课堂教学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不可能的,只有培养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让他主动去学,才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尤其是初中学生,教师要在教学中想方设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不是打击他们学语文的兴致。此外,教师在课堂中碰到一些偶发事件时一定要慎重处置,千万不能意气用事。即使所遇的事是不利于课堂教学甚至是影响课堂教学的,最好也不要当堂处置,而要把它放到课外来处置,这样不仅能让当事的学生有自我认识的时间,也能使教师有充分考虑的余地。有时处置得当,能很好地帮助今后的语文教学,而处置不当则会“全盘皆输”。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它必须结合教学内容,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大胆改革,勇于实践,才能实现教育的创新,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