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让孩子自由的成长

【作者】 刘润红

【机构】 山东省胶州市里岔镇里岔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近日,我读了菲斯泰洛奇的《自由和顺从》一文,使我收益匪浅。文中阐述了菲斯泰洛奇对自由和顺从的观点,他认为,自然教育和社会教育从儿童出生开始,就已经相互结合在一起。因此,不应把自然教育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自由和强制)同社会教育的因素(顺从)割裂开来,他们必须相互结合。因此,菲斯泰洛奇明确的指出,“真理不是片面的。自由是财富,顺从也同样是财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在不经意间发挥其强大的主体作用,严格控制课堂局面,精确把握教学进程,致使学生在沉闷、束缚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丧失了应有的学习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同时,渴求体验的欲望被压制。为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下放学习自主权,主动为学生支撑起一方自由的天空,使他们在思维上得以活跃,行动上得到自主。
   一、心理的自由
  (一)实现教学民主化和个性化
  首先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一改居高临下“师为上、生为下;师为主、生为仆;师为尊、生为卑”的这种长幼尊卑的等级观念,真诚与学生平等交流与交往,给学生一种平等的心理氛围,学生不会担心因说错话而遭严厉斥责,不会时时处于担惊受怕、被动压抑状态,能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其次,建立学问民主气氛。创建宽松、开放、民主的校风、班风,使学生能愉快地进行独立思考。教学时教师对教材能正确理解并创造性地应用,不能照本宣科,教学方法灵活,使师生互动,激活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敢于并善于提出问题。第三,鼓励个性与创新。教师对学生不能统得过死,教学中应增大学生选择的自由度,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所选择,以实现自己个性、爱好及独立意识的发展。
  (二)制定科学的主体性评价标准
  由于应试的压力及导向,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以学习成绩作为重要的或唯一的评价标准,其做法不科学也不公正。应在评价内容上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知识与能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发展;在评价手段上,突破单一的再现式考试手段,考题尽可能测试出学生的能力与水平,并让考试形式多样化,如口试、笔试、实验操作相结合;在评价结果上,体现激励功能和发展功能,让评价结果成为学生主体发展的动力,让学生不断受到激励和鼓励。应侧重肯定性评价与慎用否定性评价相结合,对特殊才能的学生适当加分,对于后进生密切注意其进步并及时予以表扬。
  二、行动的自由
  学习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掌握知识,更在于能灵活地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而通过实践,更可以使知识得以巩固和升华。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并切实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时空中,自由地探索。
  (一)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
  教学模式是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操作方式,在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要求下,教学模式应灵活多样,不能一成不变。我国现行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要的或者唯一的教学模式,它有利于班级上课制,使学生在单位时间里很快就学到了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并形成了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但它很难照顾到个体差异,使学生共性有余而个性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结构要求的变化,教学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如“探究式”教学模式、“自学——指导”教学模式等,把它作为传统教育模式的补充,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爱好的充分展现,有利于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养成,变学生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进而培养其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
  (二)课堂内客丰富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教育的作用就是让学生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所以教育应在生活层面展开。其一,教学应接近学生生活,在教学各环节中寻找原型,如举例、原理应用等,让学生把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易于知识的学习与吸收;其二,增设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综合活动课程,可在教室、校园、校外进行,如进行社会调查、参观或提供给学生材料让学生进行探索与研究来发展与构建学生的主体性;其三,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营造生活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体验和理解知识的生活价值及意义,使学习的生活意义不断得以提升。
  (三)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育理论与实践早已证明,教师素质高低是直接影响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及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素质的提高已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任务。新时期教师不仅应具有传统教师的条件外,还应具备科学的教育意识及科研能力,跨学科的广博知识、理解他人、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了解学生心理的能力等现代素质,努力实现从知识传递者到学习的指导者、协作者、促进者的角色转化。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并切实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时空中,自由地探索。通过这样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激发起学生创新的欲望,以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