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互联网+教育”的高职计算机编程教学探讨
【作者】 任 侠
【机构】 浙江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与教育,与计算机紧密相连,智慧教育即将重塑传统教育形态。“互联网+”让教育进入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伟大变革,计算机教学内容持续更新、形式不断变化、评价多维多元。作为占尽便利先机的计算机教育一线教师该如何整装自我、蓄势待发,打赢一场精彩的改革传统计算机教学攻坚互联网+的伟大战役。
关键字:互联网+;游戏课堂;计算机教学
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究竟“+”的是什么呢?互联网+传统商铺=电子商务;互联网+红娘=在线相亲;互联网+新闻=新媒体……互联网用新技术提升各行各业的高效能和优服务。互联网成为改变我们生活的巨大推力,同时也变革着传统行业。互联网来了,我们的教育要如何变革?我们的教学要如何顺应潮流需求?再以PPT讲解+操练的传统方式组织计算机课堂教学似乎驾驭不了新一代学生了。“95后”、“00后”是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依恋网络、喜欢创新技术、习惯于碎片化的学习方式是他们特有的习惯。究竟应该创设怎样的教学环境,提供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将他们从令人眼花缭乱的网络中吸引到课堂教学中,让他们爱上课堂,愿意主动学习。
一、课堂变革
1、课堂随时随处
慕课盛行、微课风靡、翻转课堂大作,人人能够创设课堂,发布、共享知识,网络+移动终端让课堂超越时空。优质教育资源正得到极大程度的充实和丰富,这些资源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人们随事、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取他们想要的学习资源,知识获取的效率大幅提高,获取成本大幅降低。
在开放的大背景下,庞大的知识库资源加速累积,学生需要大海捞针般甄别和筛选更符合需求的资源无疑是对每个个体的时间和精力浪费;进而,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也严重碎片化,碎片化会导致学习者养成懒于思考和疏于知识加工的坏习惯,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联难以建立,最终结果是使得学习者专注度下降,学习深度下降。
鉴于此,计算机教学单位若能够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生成自主网络教学平台:涵盖丰富优质的计算机教学资源和畅通无阻的师生沟通,不仅仅产生网络课程,课堂从组织结构到基本内容都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即可帮助老师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改革传统计算机课堂教学,大幅提升教学效能;又为学生提供零距离接触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学习中随时随地随心地与同伴沟通,与老师交流。教师不再居高临下地灌输抽象的虚拟知识,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我们时时刻刻使用的。优势、需求、改进方向明明白白展现在眼前,学生可以无限自由的通过互联网将思维的触角伸向任何一个领域的任何一个角落,知识的交叉融合、重建重构会引领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便捷的沟通又能让每一处思维的火花都被无限放大、引燃和传播。老师更多的提供资源的链接,实施兴趣的激发,进行思维的引领,教师的主导作用将达到最高限度释放。当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获得他们想要的知识,能够通过形象的画面和声音解开心中的各种疑惑,可以想象他们对于这一学科的喜爱将是无以复加的。
2、课堂游戏化
拥有海量资源的互联网能够给学生提供更优质、更丰富的便利学习资源,随处可见的知识分享和信息传播给人们的学习提供了便利,学习的机会更是大大增加。“互联网+”并不仅是即时随地可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观念与行为方式的转变。当前,有诸多学生深陷游戏而不能自拔,游戏中的成就感是游戏深深诱惑学生的关键因素。教学单位大可将教学中的内容模拟游戏的闯关、升级等方式梯度排列,辅以积分、奖励等方式作为诱饵引领学生不断深入探究,从中获取更高的成就感。以Java语言程序教学中的图形用户界面单元为例,教师在课堂中引领学生画出天线宝宝形象,在画图中将基本理论基本贯通;有学生练习时便提出可以复制翻转画出两个天线宝宝;以此为基础,有学生提出可以让两个天线宝宝玩游戏;又有学生提出辅以场景,可以设计游戏画面……我们的攻关难度不断加大,学生的能力在此期间反复螺旋提升。假以时日,借助自主教学平台这一互联网+利器,学生便能真正确立主体地位,摆脱学习的被动感,自主学习才能从口号变为实际行动。通过游戏式的教学公共平台,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强化,他们在虚拟世界中寻找到学习的需求与价值,寻找到不需要死记硬背的高效学习方式,寻找到可以解开他诸多学习疑惑的答案。
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发现网站页面有自动生成词汇、听说、听力练习。对比刚刚学过的编程练习惊喜地发现,完全可以将这些练习做成电脑游戏。比如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团队一起合作模仿做的“农场英雄”,键盘拼写单词,就能指挥小鸟击退入侵者,在练习编程的同时提升英语单词量;比如“海豚乐园”,程序编写的精准程度决定了海豚跳的高度,如果完全标准,海豚就能得到全部星星……借助互联网通过键盘与学生“对话”,一轮游戏结束,系统将自动生成分数,纠正学生程序错误。完成作业后,系统自动将没掌握的知识点再次练习。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很快程序编写能力迅速进步。
3、课堂数据化
C语言编程课上,老师开篇就答疑解惑,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应用。明明是新课,老师怎么不讲课呢?原来,在这堂课前,老师就将自己制作的知识梳理微课视频发布在校园网上,学生自主学习,并在平台上和老师、同学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大量分析数据课前就已在老师掌控中,教学更具针对性。这种学生先学、老师后教的课,被形象地称为“翻转课堂”。“翻转课堂”让教学效率大大提高,这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掌控学习,激发了学习的内驱力。”“老师又给我们布置作业了!”正在家中度周末的学生小刘兴冲冲地打开电脑,完成老师在“一起作业网”上布置的测试题。
长期以来,老师用纸和笔计算学生的学习数据,耗时费力,准确率也不高,“互联网+教育”让这一切变得轻而易举。学生用电脑答题的同时产生海量数据,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告诉教师:哪些题过易,人人都会,答题是无效劳动;哪些题过难,多数学生在哪个知识点出现卡壳,学生是否在特定难点处有新的思考,是否在测试中认真做答……这些数据可以揭示出最佳学习策略。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让老师和学生通过最直接的数据分析更加了解学生当前最真实的学习情况,继而老师可以给学生整体推送更有效地操练项目,给个别学生推送更针对性的练习,用更直接的方式达到更好的效果。
大数据促进了教育和技术的结合,在线教育在大量学生、家长、老师的使用过程中产生了海量样本数据,这些数据将内容进一步改正、完善,倒过来再次还给用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用户享受更好的内容。有数据显示,未来几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将保持每年30%以上的增速,到201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600亿元。
4、评价多元化
评价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当下大家都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多元化评价。例如: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可以给每位老师的每节课堂打星,老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给每位同学的每次课堂表现或操作练习评分。换句话说,在“互联网+”时代,教育领域里的每个人都是评价的主体也是评价的对象,而社会各阶层也将更容易通过网络介入对教育的评价。此外,互联网+评价改变的不仅仅是上述评价的方式,更大的变化还有评价的内容或标准。例如传统教育教学体制下,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基本由学生的成绩来体现,而在“互联网+”时代,教师的信息组织与整合、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转化、教师积累的经验通过互联网获得共享的程度等等,都将成为教师考评的重要指标。
5、课堂私人定制
如今,慕课的盛行让课堂无处不在,只要接入互联网,想学什么课程都有海量的视频+教程,甚至还有线上答疑和讨论区。“互联网+教育”让学习更具个性。
“数据改善学习有三大核心要素:反馈、个性化和概率预测。”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教授迈尔·舍恩伯格和大数据发展评论员肯尼思·库克耶在《与大数据同行》一书中写道:“在未来,学习绝不会是按照一本给定的教科书、一门科目或课程,以同样顺序和步调进行,而将是有数千种不同的组合方式。教师不再需要凭借主观判断选择最适合教学的书籍,大数据分析将指引他们选出最有效、支持进一步完善和私人定制的教材。”
二、教师的提升策略
面对“互联网+”时代给教育带来的这些机遇和挑战,教师需要冷静应对。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坚持“教育为体、互联网为用”。教育始终是核心目标,互联网只是用来提升和变革教育的技术手段。从教育的核心需求出发合理使用互联网,而非任由技术支配乱了阵脚,让教育自身褪了色。既不能过分夸大互联网的变革作用,同时也要顺应发展,让互联网更好地为教育所用。
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学校教育要敢于从知识教育向思维教育转变。学校教育与学校以外的教育要能够更好的融合和互长,学校教育更多地承担起“授人以渔”的责任。借助自主网络教育平台,学校教育在知识内容上删繁就简,将教育的核心从知识为主的教育向思维为主的教育转变。
“互联网+”的热潮席卷了整个社会,而肩负着为中国制造人才的“互联网+教育”刚刚起步,一系列在线教育平台、机构都在做尝试。“互联网+教育”的起步,不仅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公平发展不受地域限制,也让真正有料的老师能有更大平台发挥自己的能力,带领中国教育质量的提升。无论是在传统教育机构、还是准备进入在线教育创业路的你,都应该为自己所处的这一行感到骄傲。
1、教师学会使用数据说话
何谓智慧?比如反馈优化。一道题目的难度、效度是否合适?对一道在网上被做了上万遍的题目而言,大数据会告诉你,某选择题4个选项中,有两万个学生没选C和D,这说明C和D是糟糕的选项。如此,内容生产者就可以优化内容,提高命题质量,从而推动考试改革。大数据能够为每一位学生创设量身定做的学习环境和个性化课程,进行定向“靶标式”推送。用不了多久,这样的一幕就会变成现实:考试前两天晚上,学生收到网站推送的一则消息,提醒他观看某个复习视频,这样他将有85%的概率在测验中正确解答——大数据比他更了解他自己。
大数据时代来了,互联网热切地“拥抱”着教育,教育这个伴随人类文明发展的行业,正在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2、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伙伴关系
“互联网+”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在“互联网”时代,获取知识的快捷性与便利性使得学生已经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采集者,教师和学生相比在某一方面的知识量上并不拥有绝对优势。因而,教师必须适时适度调整个人定位,让自我更好的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和伙伴。
“互联网”让更多信息化形式进入课堂,学生可以二十四小时随时进入教学平台学习教学内容并进入讨论室与更多的学习伙伴交流学习心得或探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困难。在这样的氛围中,人人都是教育资源的需求者,而人人也都是教育资源的供给者。甚至有教师将“弹幕”也引入课堂教学,学生通过移动终端随时发出自己在听课中的疑问和看法,这些问题会即时呈现在老师的授课课件上。这样教师可以更好的适应听课学习者的节奏,适时调整。
体验过这种课堂的学生说:“虽然发弹幕讨论需要用手机,但这样的即时沟通教学非常能吸引大家,没有人玩手机,都是用于学习上,大家注意力集中了,也促进了课堂互动。”
“弹幕”的引入确实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后续更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学生既能集中注意力又不至于偏离学习。上海交通大学则更进一步,将“慕课”与“一屏多显”技术相融合,努力打造基于“互联网+”的“云教室”。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有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便能实现课程任意选,老师任性挑的“私人定制”式教育。
3、教师要做整合大师
开放教育生态中,把传统教师服务扩大化。一个传统教室仅能容纳几十个学生,而慕课课堂可以供上万学生同时学习。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问题,传统课堂中因为面对面传道授业,教师会将德、智、美融入课堂教学,给予学生做人、做事的熏陶感染。互联网极大地放大了教育资源的价值,但师生之间更多是知识和信息层面的交互,教师在整合信息资源的同时要关注教育的其他功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学习者,大多还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若在没有教育工作者的引导和熏陶下独自面对开放的鱼龙混杂的互联网信息,如何保证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互联网中找到高效用的资源信息是教育者更需深入思考解决的关键问题。真正实现“足不出户遍知天下事”,学习者的学习方便快捷,还要高效。
三、总结
面对“互联网+”的挑战,教育不能坚守避战,也不能任由互联网“肆意妄为”,而应从教育变革的真正需求出发,抓住机遇,直面挑战,顺应互联网潮流是教育领域无可选择的选择,但是必须认识到,教师才是教育的根本,互联网只是工具和手段。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王伯鲁指出,在互联网与教育“亲密接触”的当下,保持一份冷静,牢记教育的本质,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老师应该有时代感,要跟得上时代,最根本的还是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提升综合素质。要以为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发展为准则。
互联网+教育不是额外附加之物,就蕴含在教育本质之中。利用互联网这一新工具为教育培植更便利的环境和更优质的土壤;为学生创设自由、平等、宽松、生动和丰富的环境,是教育发展的根本途径,让学生充分享受在此环境中的学习乐趣。让学生最大极限地展现自我天性、最大极限地表现学习欲望和最大极限地发挥创新潜能,探究真理,享受人生。最终促进学生发展和学生学习品质的形成。真正实现为所有学生提供成长机遇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 金江军.智慧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1):18-19.
[2] 黄荣怀,杨俊锋,胡永斌.从数字学习环境到智慧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变革与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01):75-
[3] 卢蓓蓉,任友群.中国教育信息化的云中漫步--教育云建设的困境及探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2,(01):62-67.
[4] 陈云芳.张伟基于开放平台的高等教育私有云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13(6)
[5] 张伟铭.代毅云环境下互动教学区域化应用研究?教育信息技术2014(2)
作者简介:姓名(任侠)、性别(女)、出生年(1979)、出生地(陕西大荔)、学历(研究生)、职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基金资助(KGXM201507)
关键字:互联网+;游戏课堂;计算机教学
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究竟“+”的是什么呢?互联网+传统商铺=电子商务;互联网+红娘=在线相亲;互联网+新闻=新媒体……互联网用新技术提升各行各业的高效能和优服务。互联网成为改变我们生活的巨大推力,同时也变革着传统行业。互联网来了,我们的教育要如何变革?我们的教学要如何顺应潮流需求?再以PPT讲解+操练的传统方式组织计算机课堂教学似乎驾驭不了新一代学生了。“95后”、“00后”是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依恋网络、喜欢创新技术、习惯于碎片化的学习方式是他们特有的习惯。究竟应该创设怎样的教学环境,提供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将他们从令人眼花缭乱的网络中吸引到课堂教学中,让他们爱上课堂,愿意主动学习。
一、课堂变革
1、课堂随时随处
慕课盛行、微课风靡、翻转课堂大作,人人能够创设课堂,发布、共享知识,网络+移动终端让课堂超越时空。优质教育资源正得到极大程度的充实和丰富,这些资源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人们随事、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取他们想要的学习资源,知识获取的效率大幅提高,获取成本大幅降低。
在开放的大背景下,庞大的知识库资源加速累积,学生需要大海捞针般甄别和筛选更符合需求的资源无疑是对每个个体的时间和精力浪费;进而,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也严重碎片化,碎片化会导致学习者养成懒于思考和疏于知识加工的坏习惯,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联难以建立,最终结果是使得学习者专注度下降,学习深度下降。
鉴于此,计算机教学单位若能够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生成自主网络教学平台:涵盖丰富优质的计算机教学资源和畅通无阻的师生沟通,不仅仅产生网络课程,课堂从组织结构到基本内容都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即可帮助老师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改革传统计算机课堂教学,大幅提升教学效能;又为学生提供零距离接触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学习中随时随地随心地与同伴沟通,与老师交流。教师不再居高临下地灌输抽象的虚拟知识,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我们时时刻刻使用的。优势、需求、改进方向明明白白展现在眼前,学生可以无限自由的通过互联网将思维的触角伸向任何一个领域的任何一个角落,知识的交叉融合、重建重构会引领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便捷的沟通又能让每一处思维的火花都被无限放大、引燃和传播。老师更多的提供资源的链接,实施兴趣的激发,进行思维的引领,教师的主导作用将达到最高限度释放。当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获得他们想要的知识,能够通过形象的画面和声音解开心中的各种疑惑,可以想象他们对于这一学科的喜爱将是无以复加的。
2、课堂游戏化
拥有海量资源的互联网能够给学生提供更优质、更丰富的便利学习资源,随处可见的知识分享和信息传播给人们的学习提供了便利,学习的机会更是大大增加。“互联网+”并不仅是即时随地可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观念与行为方式的转变。当前,有诸多学生深陷游戏而不能自拔,游戏中的成就感是游戏深深诱惑学生的关键因素。教学单位大可将教学中的内容模拟游戏的闯关、升级等方式梯度排列,辅以积分、奖励等方式作为诱饵引领学生不断深入探究,从中获取更高的成就感。以Java语言程序教学中的图形用户界面单元为例,教师在课堂中引领学生画出天线宝宝形象,在画图中将基本理论基本贯通;有学生练习时便提出可以复制翻转画出两个天线宝宝;以此为基础,有学生提出可以让两个天线宝宝玩游戏;又有学生提出辅以场景,可以设计游戏画面……我们的攻关难度不断加大,学生的能力在此期间反复螺旋提升。假以时日,借助自主教学平台这一互联网+利器,学生便能真正确立主体地位,摆脱学习的被动感,自主学习才能从口号变为实际行动。通过游戏式的教学公共平台,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强化,他们在虚拟世界中寻找到学习的需求与价值,寻找到不需要死记硬背的高效学习方式,寻找到可以解开他诸多学习疑惑的答案。
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发现网站页面有自动生成词汇、听说、听力练习。对比刚刚学过的编程练习惊喜地发现,完全可以将这些练习做成电脑游戏。比如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团队一起合作模仿做的“农场英雄”,键盘拼写单词,就能指挥小鸟击退入侵者,在练习编程的同时提升英语单词量;比如“海豚乐园”,程序编写的精准程度决定了海豚跳的高度,如果完全标准,海豚就能得到全部星星……借助互联网通过键盘与学生“对话”,一轮游戏结束,系统将自动生成分数,纠正学生程序错误。完成作业后,系统自动将没掌握的知识点再次练习。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很快程序编写能力迅速进步。
3、课堂数据化
C语言编程课上,老师开篇就答疑解惑,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应用。明明是新课,老师怎么不讲课呢?原来,在这堂课前,老师就将自己制作的知识梳理微课视频发布在校园网上,学生自主学习,并在平台上和老师、同学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大量分析数据课前就已在老师掌控中,教学更具针对性。这种学生先学、老师后教的课,被形象地称为“翻转课堂”。“翻转课堂”让教学效率大大提高,这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掌控学习,激发了学习的内驱力。”“老师又给我们布置作业了!”正在家中度周末的学生小刘兴冲冲地打开电脑,完成老师在“一起作业网”上布置的测试题。
长期以来,老师用纸和笔计算学生的学习数据,耗时费力,准确率也不高,“互联网+教育”让这一切变得轻而易举。学生用电脑答题的同时产生海量数据,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告诉教师:哪些题过易,人人都会,答题是无效劳动;哪些题过难,多数学生在哪个知识点出现卡壳,学生是否在特定难点处有新的思考,是否在测试中认真做答……这些数据可以揭示出最佳学习策略。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让老师和学生通过最直接的数据分析更加了解学生当前最真实的学习情况,继而老师可以给学生整体推送更有效地操练项目,给个别学生推送更针对性的练习,用更直接的方式达到更好的效果。
大数据促进了教育和技术的结合,在线教育在大量学生、家长、老师的使用过程中产生了海量样本数据,这些数据将内容进一步改正、完善,倒过来再次还给用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用户享受更好的内容。有数据显示,未来几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将保持每年30%以上的增速,到201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600亿元。
4、评价多元化
评价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当下大家都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多元化评价。例如: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可以给每位老师的每节课堂打星,老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给每位同学的每次课堂表现或操作练习评分。换句话说,在“互联网+”时代,教育领域里的每个人都是评价的主体也是评价的对象,而社会各阶层也将更容易通过网络介入对教育的评价。此外,互联网+评价改变的不仅仅是上述评价的方式,更大的变化还有评价的内容或标准。例如传统教育教学体制下,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基本由学生的成绩来体现,而在“互联网+”时代,教师的信息组织与整合、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转化、教师积累的经验通过互联网获得共享的程度等等,都将成为教师考评的重要指标。
5、课堂私人定制
如今,慕课的盛行让课堂无处不在,只要接入互联网,想学什么课程都有海量的视频+教程,甚至还有线上答疑和讨论区。“互联网+教育”让学习更具个性。
“数据改善学习有三大核心要素:反馈、个性化和概率预测。”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教授迈尔·舍恩伯格和大数据发展评论员肯尼思·库克耶在《与大数据同行》一书中写道:“在未来,学习绝不会是按照一本给定的教科书、一门科目或课程,以同样顺序和步调进行,而将是有数千种不同的组合方式。教师不再需要凭借主观判断选择最适合教学的书籍,大数据分析将指引他们选出最有效、支持进一步完善和私人定制的教材。”
二、教师的提升策略
面对“互联网+”时代给教育带来的这些机遇和挑战,教师需要冷静应对。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坚持“教育为体、互联网为用”。教育始终是核心目标,互联网只是用来提升和变革教育的技术手段。从教育的核心需求出发合理使用互联网,而非任由技术支配乱了阵脚,让教育自身褪了色。既不能过分夸大互联网的变革作用,同时也要顺应发展,让互联网更好地为教育所用。
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学校教育要敢于从知识教育向思维教育转变。学校教育与学校以外的教育要能够更好的融合和互长,学校教育更多地承担起“授人以渔”的责任。借助自主网络教育平台,学校教育在知识内容上删繁就简,将教育的核心从知识为主的教育向思维为主的教育转变。
“互联网+”的热潮席卷了整个社会,而肩负着为中国制造人才的“互联网+教育”刚刚起步,一系列在线教育平台、机构都在做尝试。“互联网+教育”的起步,不仅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公平发展不受地域限制,也让真正有料的老师能有更大平台发挥自己的能力,带领中国教育质量的提升。无论是在传统教育机构、还是准备进入在线教育创业路的你,都应该为自己所处的这一行感到骄傲。
1、教师学会使用数据说话
何谓智慧?比如反馈优化。一道题目的难度、效度是否合适?对一道在网上被做了上万遍的题目而言,大数据会告诉你,某选择题4个选项中,有两万个学生没选C和D,这说明C和D是糟糕的选项。如此,内容生产者就可以优化内容,提高命题质量,从而推动考试改革。大数据能够为每一位学生创设量身定做的学习环境和个性化课程,进行定向“靶标式”推送。用不了多久,这样的一幕就会变成现实:考试前两天晚上,学生收到网站推送的一则消息,提醒他观看某个复习视频,这样他将有85%的概率在测验中正确解答——大数据比他更了解他自己。
大数据时代来了,互联网热切地“拥抱”着教育,教育这个伴随人类文明发展的行业,正在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2、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伙伴关系
“互联网+”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在“互联网”时代,获取知识的快捷性与便利性使得学生已经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采集者,教师和学生相比在某一方面的知识量上并不拥有绝对优势。因而,教师必须适时适度调整个人定位,让自我更好的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和伙伴。
“互联网”让更多信息化形式进入课堂,学生可以二十四小时随时进入教学平台学习教学内容并进入讨论室与更多的学习伙伴交流学习心得或探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困难。在这样的氛围中,人人都是教育资源的需求者,而人人也都是教育资源的供给者。甚至有教师将“弹幕”也引入课堂教学,学生通过移动终端随时发出自己在听课中的疑问和看法,这些问题会即时呈现在老师的授课课件上。这样教师可以更好的适应听课学习者的节奏,适时调整。
体验过这种课堂的学生说:“虽然发弹幕讨论需要用手机,但这样的即时沟通教学非常能吸引大家,没有人玩手机,都是用于学习上,大家注意力集中了,也促进了课堂互动。”
“弹幕”的引入确实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后续更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学生既能集中注意力又不至于偏离学习。上海交通大学则更进一步,将“慕课”与“一屏多显”技术相融合,努力打造基于“互联网+”的“云教室”。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有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便能实现课程任意选,老师任性挑的“私人定制”式教育。
3、教师要做整合大师
开放教育生态中,把传统教师服务扩大化。一个传统教室仅能容纳几十个学生,而慕课课堂可以供上万学生同时学习。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问题,传统课堂中因为面对面传道授业,教师会将德、智、美融入课堂教学,给予学生做人、做事的熏陶感染。互联网极大地放大了教育资源的价值,但师生之间更多是知识和信息层面的交互,教师在整合信息资源的同时要关注教育的其他功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学习者,大多还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若在没有教育工作者的引导和熏陶下独自面对开放的鱼龙混杂的互联网信息,如何保证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互联网中找到高效用的资源信息是教育者更需深入思考解决的关键问题。真正实现“足不出户遍知天下事”,学习者的学习方便快捷,还要高效。
三、总结
面对“互联网+”的挑战,教育不能坚守避战,也不能任由互联网“肆意妄为”,而应从教育变革的真正需求出发,抓住机遇,直面挑战,顺应互联网潮流是教育领域无可选择的选择,但是必须认识到,教师才是教育的根本,互联网只是工具和手段。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王伯鲁指出,在互联网与教育“亲密接触”的当下,保持一份冷静,牢记教育的本质,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老师应该有时代感,要跟得上时代,最根本的还是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提升综合素质。要以为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发展为准则。
互联网+教育不是额外附加之物,就蕴含在教育本质之中。利用互联网这一新工具为教育培植更便利的环境和更优质的土壤;为学生创设自由、平等、宽松、生动和丰富的环境,是教育发展的根本途径,让学生充分享受在此环境中的学习乐趣。让学生最大极限地展现自我天性、最大极限地表现学习欲望和最大极限地发挥创新潜能,探究真理,享受人生。最终促进学生发展和学生学习品质的形成。真正实现为所有学生提供成长机遇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 金江军.智慧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1):18-19.
[2] 黄荣怀,杨俊锋,胡永斌.从数字学习环境到智慧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变革与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01):75-
[3] 卢蓓蓉,任友群.中国教育信息化的云中漫步--教育云建设的困境及探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2,(01):62-67.
[4] 陈云芳.张伟基于开放平台的高等教育私有云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13(6)
[5] 张伟铭.代毅云环境下互动教学区域化应用研究?教育信息技术2014(2)
作者简介:姓名(任侠)、性别(女)、出生年(1979)、出生地(陕西大荔)、学历(研究生)、职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基金资助(KGXM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