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高中音乐对话式教学研究
【作者】 王焕凤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美澳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一、平等对待学生,是对话式教学的基础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作为教育行为实施者的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一方面,需在人格方面平等对待学生,维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不是把学生视为灌输的对象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更不可因学习暂时的落后而贬低学生。另一方面,需在知识方面平等对待学生,承认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能借助图书馆、互联网等增长音乐方面的知识。实际上,在运用对话式教学的过程中,平等对待学生更多时候需体现为一种行动,即教师从不把自己关于音乐方面的意见和观点强加给学生,从不因自己掌握着系统的知识与理论而高高在上,不以自己为课堂教学的中心。
二、爱学生,是创造对话式教学的前提条件
爱,是一种情感,是平等对待学生的延伸,可以为师生顺利对话创造条件,把对话引向深入,提高教学实效。在高中音乐教学实际中,教师应当满怀对学生的爱。一方面,爱学生的表达,不因学生就音乐发表“幼稚”的看法而阻止,不因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而批评,而应当鼓励学生表达对音乐的体验。只有鼓励学生表达,才能打破音乐课堂上教师的“独白”,才能帮助学生形成对话意识,而非常规的机械的师生问答。另一方面,爱学生的天真。学生的天真与生俱来,不曾受到社会风气的浸染,这样一种天真对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提升音乐鉴赏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当爱学生的天真,维护这样一种天真,让学生在纯洁的对话场景中把握音乐、理解音乐。可以说,爱学生为高中音乐教学注入了人性化因素,为对话式教学提供了灵魂,也为师生的音乐体验注入了生命,没有这样一种情感,音乐教学就变成了纯粹的音乐符号的演绎,不仅音乐失去了魅力,教学也会失去魅力。此外,在实施对话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宽容那些音乐知识和技能相对薄弱的学生,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课前指导、课后辅导等方式帮助其在音乐学习方面不断进步。
三、信任学生,是对话式教学的必备条件
信任,意味着对对话者的确认与肯定。这是对话式教学运用于高中音乐教学必不可少的,也是爱学生的具体体现。一方面,信任学生的自主性,即信任学生能主动接受音乐,理解乐理,能主动提升音乐鉴赏能力,能基于生活实际不断增加音乐体验。以此为基础,音乐的对话式教学能更好地拓展师生对话的场域,深化师生的对话。另一方面,信任学生的体验。实际上,不管是乐理还是音乐本身,都有着极大的阐释空间,师生在音乐体验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但这样的差异绝非对与错可衡量,这就要求教师信任学生的体验,而不能存在体验的差异而否认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在实施对话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一些音乐作品交由学生预习、自学、体验,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体验与感悟,而教师则应当对之进行肯定与表扬。另外,教师也应当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教学,不仅鼓励学生参与音乐课堂教学情境、环节的设计,而且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讲解乐理、鉴赏音乐作品,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教学反馈、对改进音乐课堂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引导学生批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这是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乃至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这是信任学生的结果,也是对话式教学运用于音乐的重要目的。音乐教师作为具有系统知识和丰富社会阅历的主体,必须借助课堂,引导学生对相关乐理、音乐作品和社会现实作出批判。一方面,引导学生批判社会现实,因为音乐作品来源现实,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引导学生批判社会现实,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本质,理解音乐表达的情感和美。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批判,这主要是对一些不健康的音乐作品进行批判,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这些音乐作品产生的背景和负面影响,还要让学生明白产生这些音乐产品的社会根源、文化根源。这与对优秀音乐作品的的鉴赏与体验并不矛盾,相反,借助对不健康的音乐作品的批判,则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对优秀音乐作品的鉴赏与理解。现如今,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为许多音乐作品的传播提供了条件,其中不乏“非主流”音乐作品。在教学实际中,音乐教师应当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具有这些作品,与学生一起剖析、批判,以免学生受到这些作品的误导。另外,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对相关乐理进行批判性学习和吸收,就相关乐理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引导学生批判,并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致力于帮助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培养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让学生在对美的追寻中得到成长。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作为教育行为实施者的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一方面,需在人格方面平等对待学生,维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不是把学生视为灌输的对象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更不可因学习暂时的落后而贬低学生。另一方面,需在知识方面平等对待学生,承认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能借助图书馆、互联网等增长音乐方面的知识。实际上,在运用对话式教学的过程中,平等对待学生更多时候需体现为一种行动,即教师从不把自己关于音乐方面的意见和观点强加给学生,从不因自己掌握着系统的知识与理论而高高在上,不以自己为课堂教学的中心。
二、爱学生,是创造对话式教学的前提条件
爱,是一种情感,是平等对待学生的延伸,可以为师生顺利对话创造条件,把对话引向深入,提高教学实效。在高中音乐教学实际中,教师应当满怀对学生的爱。一方面,爱学生的表达,不因学生就音乐发表“幼稚”的看法而阻止,不因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而批评,而应当鼓励学生表达对音乐的体验。只有鼓励学生表达,才能打破音乐课堂上教师的“独白”,才能帮助学生形成对话意识,而非常规的机械的师生问答。另一方面,爱学生的天真。学生的天真与生俱来,不曾受到社会风气的浸染,这样一种天真对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提升音乐鉴赏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当爱学生的天真,维护这样一种天真,让学生在纯洁的对话场景中把握音乐、理解音乐。可以说,爱学生为高中音乐教学注入了人性化因素,为对话式教学提供了灵魂,也为师生的音乐体验注入了生命,没有这样一种情感,音乐教学就变成了纯粹的音乐符号的演绎,不仅音乐失去了魅力,教学也会失去魅力。此外,在实施对话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宽容那些音乐知识和技能相对薄弱的学生,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课前指导、课后辅导等方式帮助其在音乐学习方面不断进步。
三、信任学生,是对话式教学的必备条件
信任,意味着对对话者的确认与肯定。这是对话式教学运用于高中音乐教学必不可少的,也是爱学生的具体体现。一方面,信任学生的自主性,即信任学生能主动接受音乐,理解乐理,能主动提升音乐鉴赏能力,能基于生活实际不断增加音乐体验。以此为基础,音乐的对话式教学能更好地拓展师生对话的场域,深化师生的对话。另一方面,信任学生的体验。实际上,不管是乐理还是音乐本身,都有着极大的阐释空间,师生在音乐体验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但这样的差异绝非对与错可衡量,这就要求教师信任学生的体验,而不能存在体验的差异而否认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在实施对话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一些音乐作品交由学生预习、自学、体验,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体验与感悟,而教师则应当对之进行肯定与表扬。另外,教师也应当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教学,不仅鼓励学生参与音乐课堂教学情境、环节的设计,而且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讲解乐理、鉴赏音乐作品,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教学反馈、对改进音乐课堂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引导学生批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这是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乃至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这是信任学生的结果,也是对话式教学运用于音乐的重要目的。音乐教师作为具有系统知识和丰富社会阅历的主体,必须借助课堂,引导学生对相关乐理、音乐作品和社会现实作出批判。一方面,引导学生批判社会现实,因为音乐作品来源现实,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引导学生批判社会现实,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本质,理解音乐表达的情感和美。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批判,这主要是对一些不健康的音乐作品进行批判,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这些音乐作品产生的背景和负面影响,还要让学生明白产生这些音乐产品的社会根源、文化根源。这与对优秀音乐作品的的鉴赏与体验并不矛盾,相反,借助对不健康的音乐作品的批判,则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对优秀音乐作品的鉴赏与理解。现如今,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为许多音乐作品的传播提供了条件,其中不乏“非主流”音乐作品。在教学实际中,音乐教师应当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具有这些作品,与学生一起剖析、批判,以免学生受到这些作品的误导。另外,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对相关乐理进行批判性学习和吸收,就相关乐理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引导学生批判,并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致力于帮助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培养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让学生在对美的追寻中得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