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作者】 雷 艳

【机构】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本文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找准途径,培养能力”“ 多层次,多角度鉴赏,培养能力”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在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关键词: 高中美术  课堂教学  美术鉴赏  能力培养  民族地区
  鉴赏是一种能力,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罗克韦尔·肯特说过:“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因此,做为美术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欣赏好一张画,一件工艺品,而更重要的是带动学生能独立的去认识美、感受美、鉴赏美。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作为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求知的动力所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形象生动的将图像进行富有色彩的展示,而且可以通过细腻柔和或清新悦耳的音乐,创造一个艺术气息浓厚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可以充分感觉到美术的艺术气息。例如在欣赏著名画家梵高的作品《向日葵》时,我先通过多媒体将梵高的作品展示,之后播放一段温和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然后逐步对梵高本人以及《向日葵》这幅画的创作背景进行富有深情的介绍:在1888年的法国南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位画家在画室中全神贯注地创作,这幅著名的《向日葵》就是如此诞生,整幅画犹如闪烁着熊熊烈火,朴实、华丽,同时又给人以厚重、沧桑、和谐之感……学生在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的熏陶,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找准途径,培养能力
  1、增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意识。在鉴赏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全力渗透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绪,有效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应增强教学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进行审美教育。学生在鉴赏美术作品时,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既愉悦了身心,又感受到了审美体验。因此,高中美术教师需要转变和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与价值,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讲解相关的美术知识,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当作重点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重点鉴赏美术作品。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活动中,审美能力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想象能力,还能够增强其创造能力。高中美术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鉴赏教学活动中,应引导他们重点鉴赏美术作品,在提升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增强其审美能力,而且不同风格的作品其欣赏重点也不同,教师需要引领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进行重点鉴赏。
  3、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每幅美术作品都蕴含着不同的情感,不同风格作品的表现方式也不一样,所以,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运用思想情感鉴赏作品,以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高中美术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鉴赏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只对他们进行点拨或指导,让学生的思想情感与美术作品表达的情感产生心理共鸣,进行心灵上的交汇。当学生面对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就能够充分激发其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在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与分析之后,充分感受到其形式美与艺术美,产生一个完整的审美体验,而学生的审美欲望与审美兴趣也会得以逐步提升,从而促使他们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共同提高。
  三、多层次,多角度鉴赏,培养能力
  王朝闻先生曾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作,没有想象也就没有艺术欣赏。”想象和审美的关系犹如航船和航线那样密切。美术教育应该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使他们成为有想法,有个性,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的人,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评价标准单一,过于主观。学生往往喜欢用“像不像某种事物”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评价作品,把作品中的物象与现实世界中的物象——“对号入座”。例如在《走进抽象艺术》这课里分析的是美术作品的三种形态,我让学生课前先预习,留给一道思考题“你喜欢的是哪种类型的美术作品?为什么?”他们回去思考。课堂上他们回答的结果是这样的:“我喜欢具象美术作品,他们画得很写实”;“抽象的画我看不懂,感觉是乱画的”等等。这就证明了学生的审美评价还是停留在“像不像”的阶段,没有正确地从审美意识出发去评价和把握作品形式美的情感。
  老师要培养学生从不同层次,不同的角度鉴赏美术作品。首先,教师应该认识到审美素养的形成需要有个学习的过程,例如在讲述抽象作品的时候,我没有直接让学生鉴赏抽象作品,而是让学生带着欣赏的眼光一边听激情的音乐,一边感受康定斯基的《即兴之三》,把学生带进作者作画的情绪中,学生与音乐节奏、作品开始产生共鸣,他们认识到作品强调的是色彩与线条,但不是“乱画”,这样初步目的——“抽象作品不是乱画”就达到。然后,找学生熟悉的意象作品如凡高的《向日葵》进行抽象化的演示,再演示一些学生身边熟悉的图片提炼某种美术元素变化而成抽象画。这样学生开始认识到创作抽象画需要一个创作演变的过程,第二个目的又达到。为了再深一个层次理解和分析抽象作品,我让学生根据提示尝试画抽象“树”,学生通过动手作画,小组自评和互评,明白了抽象作品不是朝夕之间就可以画出来的,这种作品的图像虽然不能对应客观物象,但它包含各种的形式美。教学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已有的审美观念,开始懂得如何欣赏抽象作品的美……
  总之,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认识到这一教学目标的意义和价值,所以,高中美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从多个方面优化与改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欣赏课中处于浓厚兴趣的强烈求知欲,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鸽,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情境创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2、罗姗姗,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3
  3、杨亚剑,现代信息技术如何培养初中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思考,《学子:理论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