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自主的语文课堂在哪里?

【作者】 次旺拉姆

【机构】 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第一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自主是语文课堂教学领域使用频率最高的概念,老师说课、专家评课时,言必称"自主","自主"就是改革和进步、规律和科学的标榜。最经常听到的说法是,今天这节课为了充分实现学生自主,我给学生多少多少时间;本课老师非常大胆,四十五钟的课堂竟然拿出20分钟给学生自主学习。 
  显然,在一般人眼里,语文课堂中的所谓自主,就是给学生自学的时间。自主学习果真如此?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应该是什么样的?在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多少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课? 
  应该说,“自主学习”相对的是"被动学习" "机械学习"和"他主的学习"。其特征有: (l )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确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以此来衡量现实的语文教学,又有多少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的课堂呢?先看几节课:
  课例一 《春》的教学:
  入课后,老师交代了本课学习目标要求,主要是理解朱自清这篇散文所揭示的思想情感;接着,学生自主学习,可以看书思考,可以默读,可以同桌小声讨论;10分钟之后,集中研讨问题,主要方式是老师主问,学生回答,正误老师也不置可否,待时间差不多之后,老师看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不着边际,便急急“收网”,同学们,刚才大家做了很好的交流,都说得不错,我根据大家的意见,总结如下……  看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几乎没有学生拿出过字词典,很少见到同学查阅其他资料,很少有同学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天头地脚写写划划。老师课后介绍时还说,这节课我充分地尊重学生,是一堂自主学习的课。时间上我确保了,问题的解决我是在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用集体合作的智慧和力量来解决的。这不是自主学习又是什么呢? 
  课例二 《荔枝蜜》的教学:
  入课后由学生先行自学产生问题,再由小组交流汇总,形成各小组问题,上传给老师:老师将各组问题快速筛选,集中为几个代表性的问题,再与全体同学交流。接着,在学生继续研究学习的基础上,对这些公认的问题进行集中交流研讨。老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组织、激发、点拨和引导。 
  整个教学过程非常简洁流畅,学生非常主动活跃。老师的"主导"定位也很清楚,职责完成也十分到位,当然,给人的感觉老师也很自在和轻松。 
  上述二课,你觉得哪一节课最好?你认为哪些课做到学生自主学习了呢? 
  也许有人会认为第一节课热闹好看,学生有不少自主的时间,又有很热烈的讨论,师生间"互动""对话"比较正常,而且课堂教学的任务的完成比较顺利。这节课经常会在大型的研讨会上被评为优秀课。 
  这节课的主体部分实际是由老师主宰、控制的,从教学内容到教学形式。比如学生"自主"的时间是老师"恩赐"给定的,老师用以研讨的问题是老师"亲自"预设的,也就是说,即使学生在第一个自读的环节中能够产生问题也一时没有渠道进入老师的视野。不仅如此,第二个环节中学生的参与问题研讨,由于老师的随意性和辨析评价的缺失,显得无足轻重、无关紧要。正因如此,学生自己辛苦思索所获得的问题答案,直至此一环节乃至课堂教学结束,也无法确定其正确还是错误。 
  实际上,这一课堂仅仅具备了学生自主的"外形",骨子里老师还是把学生当成自己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展示自己才华的道具。而所谓才华,更多地也就是搜索汇总知识的本领和能言善辩的口才而已。 
  所以,仅有时间的保证,仅有学生独立的学习活动,仍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案例,由于学生"自主"的意识、能力较强,比如他们知道一篇课文重点主要是必须解决什么问题,所以,入课之后很快进入自读状态,很快便能围绕重点发现自己的问题。而在老师梳理出主要的问题之后,也能迅速地或独立思考或小组交流,合力促成问题的逐渐解决。 
  相比之下,学生的独立学习并发现问题,围绕学生问题并组织学生自己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成功之点,这应该是自主学习的最为本质的要求。 
  这样的分析之后,我们可以总结出自主学习的语文课堂必备的基本条件: 
  一是时间保障。这在前面已经多有阐述。老师必须再度明晰的是:课堂本应是学生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是你"给"的,而是拨乱反正之后你必须"归还"的。 
  二是任务清晰。文章阅读主要应把握什么,应该在老师的指导和告诉下成为学生的自觉:比如本文主要写的是什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通过本文的写作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思想情感?学生一旦十分清楚这样的阅读要求和任务,每一次自读他就可以不由分说,直奔主题;他就可以在奔向"主题"的自读过程中发现问题,而且是在正确的阅读方向和轨道上发现有价值意义的问题。 
  三是先学后教。为确保足够的自读时间,为确保学生问题的生成,为确保"教"的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先学"应该成为一个雷打不动的"铁律"。这不仅可能,而且必要。语文学科的母语特征就决定了任何一个中学生面对几乎任何文章都不可能是零起步。
  四是"教"也"不教"。假如我们认定学生自读"先学"之后应该是"教"的环节的话,这"教"又绝对不能像案例一那样几乎全由老师预设了来包场陈词,学生的研究和讨论决不可以是包装甚至"伪装"的过场。这里的"教",就决不是直接的告诉,而是应该像案例二那样,通过老师的组织、激发、点拨、引导,几乎全由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不教"是一种原则,更是一种艺术,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而言,它对教师的修养、教学素养和教学机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教"不知比传统的"教"要难出多少倍。 
  五是方法指导、兴趣激发和热情保持。如案例二那样结合学生问题的思路点拨、方法提示、评价激励,都可以及时矫正学生学习行为的不当,保证学生沿着正确的航向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