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发挥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探究性

【作者】 蒋雪梅

【机构】 四川省安岳县清流乡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复习课担负着查缺补漏、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的重任,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我认为发挥复习课的实践探究性效益,是比较有效的途径和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复习课 探究性
  一.精心设计,提供探索内容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探索性学习的过程。鉴于这样的认识,设计出适合学生探索性学习的课堂学习内容,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探索性学习内容的设计包括问题的设计、练习的设计等。
  1.问题是探究的起点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要让学生学会探究,就应该注重探索性问题的设计。
  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消化所学知识,事实上,学生在提问题时也常从自己掌握熟练的地方入手。由于班级学生的层次不一,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类问题,加之老师经常用“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么?”、“你还能提与其他人不同的问题吗?”等话语来激励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发现,呈现到学生面前的将是很多知识的回顾,达到复习的效果。
   如:在六年级毕业总复习应用题时,提问以本班男女人数为已知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看谁提的问题多,并在全班交流、探究,这样学生感到数学就在生活中,就是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又能把整数、分数、百分数、百分比的应用题进行全面复习,使学生对小学所学应用题进行了系统整理,知道了各类应用题的内在联系,融合贯通,既对应用题产生了兴趣,又起到全面复习的教学目标。
  2.练习的设计要变“模仿式”为“实践式”
   “耳熟能详”、“熟能生巧”长期以来被许多教师奉为宝贵的“经验”和成功的“法宝”。于是,复习课中,以解“模仿式”题型为主的题海战术被理解为理所当然,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而探究式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获得各种水平的解答,每个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发展,体验到思考的欢乐和学科的美感。
   例如,复习《数的整除》,这一节内容概念多,各概念之间联系错综复杂,易混难辨,是总复习的难点之一。复习完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创作关于数字“1”的广告,要求广告词是《数的整除》这一单元的概念。学生创造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学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关于“1”的广告。
   学生1:嘿!同学们好呀!我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阿拉伯数字“1”,不是吹牛,在数的王国里,我就像是孙悟空的金箍棒儿,神通广大。因为,我能整除所有的整数;我又特别有自己的个性,我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和偶数也没啥交情。
   学生2:我可谓是身兼数职呢!我是“约数大学”的校长。因为,我是所有自然数的一个约数;我又是“倍数”县里的县长,所有自然数都说是我的倍数,怎么样,功劳不小吧!我还是“公约数市”的市长,若干个自然数排列在一起时,我就是它们的一个公约数。
   学生3:我特爱交朋友,只要是自然数,无论是谁,我们俩就是一对互质数,它就是我俩的最小公倍数,我就是我俩的最大公约数。
  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情境,激发出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在设计广告词这一实践活动中去感知各种概念以及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这样复习,无疑效果是最好的。
  二.有效调动实践探究欲望
  1.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教师在教学时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想成为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的动机,鼓励学生超越自我、超越同学、超越老师。
   2.注重合作,实践探究
   新颁布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合作交流,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所谓合作交流就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或全班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在复习课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研究、探讨的氛围。通过学生在展示、汇报、交流、比较、评价、反思中展示的思维过程,帮助他们反复建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展示学生的才华。
   例如:六年级总复习中“统计图表知识”这一课时,把体重秤抬进室,让每个学生亲自量身高、称体重,把真实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图和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并分析本班男女生的身体状况,针对本班学生身体状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由于是学生身边的探究性问题,使他们感到学数学的乐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在合作探讨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得到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都从参与中获取了统计图表的知识以及统计图表的延伸作用。
   三.优化评价实践探究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目标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
  例如:在复习“估算”这一知识点时,对不同的学习方式和策略,老师不是简单地做出“好”与“不好”的评价,而是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更加合理”;对学生的估算结果,教师也不是简单地判断“对”与“错”,而是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是误差更小”。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重视小组汇报交流、自由答辩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评价的主体。从而使数学复习课发挥出实践探究效益,转变学生学习数学及科学探究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