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 陈丽珍

【机构】 韶关市新丰县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教育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而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然后学生死记硬背,作业也是老师布置形式单一的背诵、抄写,势必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而开展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形式多变的作业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不断调整和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吸引学生注意力,这样,对作业的效果是事半功倍的。那么,如何实施作业优化设计,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是我在本课题中探讨研究的问题。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
  语文作业贯穿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长期以来,教师对作业已形成理解定势,即“抄、写、默”,书面作业基本上成了唯一形式,致使学生厌烦,而且效率低下。因此,针对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和语文学科特点,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尊重学生,作为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不仅要研究和改革课堂教学,还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精心设计作业,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真正使语文课外作业走出反复操练的泥沼,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最优发展”的教育目标。通过研究发现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初步探索出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优化作业”体系。提高教师设计作业的能力及研究能力。
  (二)研究的意义
  1、提高教学效率
  对小学生来说,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处理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所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然关注作业的质的革新。那么,如何在严格控制小学生作业量的同时,改变作业的传统观念,优化作业设计,体现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的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和综合性呢?如果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使我们的教师、学生有所收获,就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提升教师素养
  切实做好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经验,使全体教师对新课改视野下课程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既可以改变教师每天批改死板的没有趣味的作业这一个模式,又可以在设计作业时为学生带来乐趣,也为教师带来乐趣。
  3、减轻学生负担
  有利于更好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养成他们主动积极地探究新知、搜索处理信息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使学生积极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形成实际操作技能,并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投身社会、关心他人的思想意识,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体验自我对自然、他人和社会的意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
  二、课题研究和实验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的《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问题必然以我国的社会条件和实际需要为立足点,所以其理论基础也是以我国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指导思想为核心。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全面发展的人是指“在体力和智力上各自充分和自由地发展”的人,认为人具有主动性、自主性、社会性及高度创造性等基本属性,其中,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最高表现,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层次,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和最高目标。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强调人的认识的能动性,认为主动性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反映。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教学只有通过主动学习的方式,将知识内化,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才能求得主动发展。
  (二)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
  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进一步从时间、空间和发展趋势上明确了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这就要求教育,特别是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学工作要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实施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可以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对于一个孩子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它可以满意而能干。” 多元智能的广阔性和开放性对于我们正确、全面地认识学生具有借鉴价值。为此,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等观念和做法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所以,我们必须理解多元智力的结构,并且贯穿于教育活动之中,本着教育的“尊重每一个人不同的成长”的目标,促进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只有通过主动学习的方式,将知识内化,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才能求得主动发展。这为我们让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自主设计作业提供了依据。
  (四)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学好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获取更多的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重要意义。
  (五)新课程关于作业设计的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求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注意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初步具备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为我们在实践中设计作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六)关于“优化”的理论依据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将系统论、控制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引进教学论的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这就是要根据培养目标和具体的教学任务,考虑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条件来制定一个最好的教学方案,然后灵活机动地执行这个方案,以期在规定限度的时间和精力内取得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并从现代哲学关于联系的学说出发,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多种因素之间的联系,认为在整个活动中,相互影响的联系有着决定的作用。他对教学过程的分析体现了整体性的观点、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动态的观点。
  作业设计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优化是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标准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效果和时间,既提高质量,又不增加负担。“优化”不等于“理想”,它是特指一定条件下的最优。
  三、课题的界定
  1、本课题研究所涉及的“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为了使学生巩固、深化课堂教学内容,系统地理解、掌握知识体系,依托所学过的知识、技能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让学生在课内或课后进行的练习。
  2、本课题研究所涉及的“设计”,是指对小学生作业的设计。具体地说,就是对小学生在课堂内外所需完成的作业,包括朗读、背诵、抄写、写作、调查、收集、动手操作等口头、笔头练习的一种符合教学理念和规范的设计。
  3、“作业优化设计”不是一种特定的作业形态,而是在新课程观念下,对常规作业模式的改革、突破和创新。它的设计可以由科任老师自行设计,也可以是各科老师相互协调、合作,或是学生自己设计,或是家长提出。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是指教师布置学生作业时,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状况,对作业内容和构成有意识地进行取舍、安排后布置给学生。学生完成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复习、巩固、深化知识,也是在实践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在运用知识的同时又是在培养观察、分析、动手、创造、综合等能力。教师通过研究,对作业进行优化设计后使用,达到减轻学生负担、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在原有作业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作业改革、优化、创新,从而最终形成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适应小学生的作业体系。
  2、更新作业的设计理念,使语言与思维能力同步发展,关注个性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将各种知识的获得和各种能力的训练有机结合,并把作业设计和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课余生活以及其它各科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总结出一套适合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操作模式。
  4、整理积累一系列的优化作业典型案例,以备与更多的一线教师探讨新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通过该课题的研究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积极性;减轻学习上过重、不适当的心理负担和恐惧心理;创设一定的条件关注学生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通过改变作业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在丰富多彩的作业内容和形式中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实现完美人格;并在实践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学生个性化的作业方式。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对现行语文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分析,为后继研究提供现实基础。
  (二)全面优化语文作业设计,丰富作业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作业设计规律。
  (三)探索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兴趣性、层次性、创新性,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探索一条有效的途径。
  (四)研究作业的评价功能,促进学生的内在需要,发挥其积极主动性,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
  新丰县城第一小学的学生
  七、课题研究方法与措施
  (一)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探索构建“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并促进其整合策略的实施运用,形成有效的研究系列。
  2、调查研究法
  运用谈话法、开放式或封闭式问卷法,以及和学生、家长接触交谈,了解学生作业现状、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并对结果进行定点、定性分析,为问题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3、文献研究法
  通过文献学习,了解国内外有关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现状、动态、信息和经验,及其理论和实践上的最新进展,以便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研究。
  4、行动研究法
运用具体的思路方法,和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去实践、去研究。
  5、个案研究法
 通过个案追踪调查分析、了解作业的方式、效果与习惯,便于针对性地研究。
   6、经验总结法
  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在理论上提高,总结经验并撰写相关论文。
  (二)研究措施
  实施课题实验,需要不断以全新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经验作指导,这就决定了课题实验不能孤立、封闭地进行,需要对外交流、相互学习、博采众长,用予充实自我,推动实验的进展。因此,我经常与同事们交流,从中虚心听取意见,及时总结经验;同时根据普遍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不断改进方法,逐步归纳,形成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和模式。
  八、课题研究和实验的主要阶段
  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分为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反思及总结三个阶段,时间规划为三年。(2011年9月——2014年7月)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0月)
  1、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制订实验方案、做好人员分工、物资准备等工作;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讨论,统一认识,认真学习相关知识,积极进入角色;组织专家论证、修改、完善方案;积极、稳妥做好研究前的准备工作。
  2、初步了解各年级段的学生作业现状和学生对作业的看法及完成情况。根据了解的内容制定相应的计划。
  3、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讨论课题研究计划的可行性及实施方案。
  4、理论学习,了解国内外最新的作业动态、作业设计理论、课题研究方法。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11月——2014年5月)
  1、启动课题研究,在专家指导下,制订阶段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实施过程中注重课题研究的动态管理,在保持大计划不变的思想指导下,在实践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大胆、及时修正局部研究方法、方式和方向,一切以有利于研究工作为依据,做到不拘一格,服从大局。
  2、进行必要的理论学习。通过新课标的学习,丰富理论知识,通过骨干教师培训进行二级培训。
  3、尝试进行各种形式的作业设计。
  4、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验证观点,上交流课。
  5、留意过程的经验积累,与课题指导小组成员交流作业设计的实验信息。
  6、收集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设计精品个案。
  7、撰写教学案例、经验论文,整理好作业设计。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6月——2014年7月)
  1、收集、整理实践过程中的资料。
  2、进行实验评估,请专家指导。
  3、完成实验工作报告和实验总结。
  九、实验的具体做法
  (一)了解学生动态,确保试验研究方向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可以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对于一个孩子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它可以满意而能干。”因此,我们在作业优化设计实验研究中,十分重视每个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我们对本校一年级60名学生作了问卷调查。在问及:“喜欢不喜欢老师布置的语文作业”时,其中有58位学生表示“喜欢”。当问他们:“为什么喜欢语文作业”时,他们的回答是:“能增长知识”、“非常有用”、“能提高交际水平”、“很有趣”等。这不难看出:优化作业设计为学生学习语文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因此,我们语文教师面临的任务是:
  1、如何将学生对语文作业的兴趣保持其稳定性和持久性?
  2、如何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对语文作业的兴趣?
  为了能够促进小学生在语文作业上积极的心理需要,我们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发现,小学生对语文作业的要求是(以得分多少为序):①有趣的;②有用的;③能增长知识的;④能提高交际水平。调查结果使我们意识到,小学生对语文作业有寻求知识、发挥创造、享受欢愉和欣赏美感的心理需要。因此,我们在探索中,从作业内容、形式、方式等多方面对语文作业进行了改革。
  (二)优化教材
  教育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如果教师还一味照本宣科,对教材一成不变的教授,是十分单调枯燥的,然后学生死记硬课文及脱离语言环境去学习词语和句子,势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益处,还得靠教师的善于运用。因此,我们本阶段的研究重点就是: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并逐步使教材“有血有肉”,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继续我们的“作业优化设计”。
  1、认真钻研教材,创造新奇情景进行“优化教材”
  要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就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材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是以课文为基本单位编排的,每篇课文都有其编写的意图。只有认真钻研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使我们掌握哪些知识必须教给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小学生所学的语文材料一般比较简单。这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尽可能地把这些材料放入各种能听、能看、能感受的情景中去,使学生觉得一节语文课上学到的不仅有少量词语或句子,还有一些能在许多场合用得上的富有生气的语言材料。
  心理学家提醒我们:童年的经验影响人的一生。因此,作为现代教育者,就要经常利用图片、实物、录音机、幻灯机等辅助工具,利用情景和设置情景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直接、具体地获得语文知识。如:如在教《我在家里贴字卡》时,老师就先出示自制的电灯、电视、电扇、电话、沙发等图片,让学生自主认字,然后再让孩子在教室贴字卡。这时,学生的兴趣可高了,都想来贴字卡,很快就掌握了这些词语。除了用图片、实物教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设备。朗读课文时,用录音机播放,让学生仔细听音,认真模仿,学习标准的语音、语调;或是利用幻灯片、VCD片将所教的物体或情景显示出来,以刺激他们的感官,增强印象。这无疑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在教学《我最喜欢的玩具》时,老师就让孩子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带入课堂。了解交际要求后,让孩子介绍自己的玩具,并和同学一起玩。这样轻松活泼的气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我喜欢玩儿的游戏》时,老师就带孩子们来到操场,先介绍自己最喜欢玩儿的游戏,然后再和同学一起玩。伴随而来的是一片片欢声笑语,整节课洋溢着愉快的气氛。
  2、巧妙拓展教学内容,更有利于“优化教材”
  有些文章的某些地方写得或含蓄、或简练,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学习这样的文章,我们可以找准“空白”,让学生展开想象,把简练的地方写具体,把含蓄的地方补出来。使教材在“无中生有”中变得“丰富”,使教材内容“增值”。
  如教完《穷人》一课,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续写桑娜拉开帐子后的情形。学生听说自己编故事,兴趣可高了,写作的积极性相当高,编出的故事很合情理,效果很好。再如教学《小音乐家杨科》一课后,我启发学生说“一个酷爱音乐的孩子如此悲惨地离开了他热恋的音乐,那么他的母亲、他的伙伴、所有与杨科同命运的穷人们将会怎样做呢?请大家展开想象,为课文写一写续写吧!”十分钟左右,学生纷纷举手要求述说他们的续写。有的写:杨科的母亲从此觉醒,同凶恶的地主作生死搏斗;有的写:波兰所有受苦受难的穷苦人们携起手来,同心协力,与罪恶的黑暗社会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有的写:杨科的母亲,历尽千辛万苦,寻找革命队伍,推翻了剥削人的社会制度,使遭受磨难的穷人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想象力,还促进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丰富的文化知识渗透,使教材体系不断充实、拓展,从中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的美,语文的有趣,使学生更乐于学习语文。
  3、语文联系生活,进一步“优化教材”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在真实的生活中进行交际。因此,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尤为重要,它会让死板、没有生命力的课文“活”起来,从而让学生更有兴趣去学习语文。
  “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一个重要教育观念。语文覆盖思想道德、美学、语言等多个领域。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字、词、句,而是要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尽可能还原生活。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如果结合他们自身的生活背景去进行语文教学的话,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习了《我是最弱小的吗》、《自己去吧》、《轻轻地》之类的课文,就鼓励他们到生活中去扮演文中的角色,当一当“萨沙”“小猴”、“小鸭”、“小鹰”,或是学习关心自己的亲人,为长辈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感情。
  除了在生活中演一演,有时还可以画一画。结合课文知识,让学生自己动手描绘,美化生活。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诗文画面优美、意境深远。如:杜甫的《绝句》,袁枚的《所见》等,我们让学生发挥想象动手画一画,让优美的文字展现在柔和的线条、绚丽的色彩中,又会别有一番景象。
  “解放眼睛”让学生展望世界,“解放嘴巴”让学生畅所欲言,“解放空间”让学生活动自如。开放课堂教学,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才能让学生产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思维,萌发创造力、创新力和想象力,是我们广大教师的共同追求。
  开展课外活动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以课内所学知识为基础,着眼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着眼于增强学生体验知识,并将其内化的能力。如学完《绿色记事本》,我们开展了绿色行动,让学生为爱护花草、保持环境做一件事。活动后,给表现好的学生予以表扬或奖励,有效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书上得来终觉浅,需知此事要躬行”,学生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如果在课后得不到很好的巩固的话,那就根本无法将其变为自己的一种能力。因此,教学时,我们应努力“优化教材”,以课堂为始点,努力向生活贴近,用生活的经验去解读课文,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习语文,从而真正体现出学习语文的快乐。
  (三)优化教师
  随着课题实验工作的推进,我们本阶段的重心已经由“优化教材”转向“优化教师”了。优化模式的建立是教师激发、培养小学生的情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其中,教师是优化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优化中,要大面积地引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审美情趣、语言素养和组织才能。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手、一投足、一微笑、一眼神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亲切自然的示范表演,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幽默活泼的话语,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全身心投入,会将学生带入自觉忘我的学习境地。
  1、优化教师的言语
  小学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水平。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要在简单、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和韵律节奏等方面下工夫。
  语文教学的语言不仅要具有与其它学科一样的形象性和准确性,还应追求语言的韵律感、幽默感、新鲜感。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除了要口语流利外,还要注重语意与语境、语调与语速相互配合。“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当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具有节奏感时,会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另一种美。学生在欣赏中获得了令人陶醉的美感,就会增强学习语文的欲望。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讲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不应总是板着面孔上课,这样学生就如芒刺在背。笑是感情激流的浪花,课堂里要常有笑的泉水在流动,师生感情融合,课堂气氛活跃,教师要善于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学生,让幽默把情趣与兴趣结合起来。
  语言要新鲜,小学生具有好新鲜的特点,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求活动。语言新鲜,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语言要优美,爱美之心人人皆有。爱迪生说过:“最能打动心灵的还是美。”自然美、人文美能打动学生心灵,教师优美的语言更能直接打动学生的心灵。美的语言悦耳动听,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容易入耳入心。
  2、优化教师的教态
  要实现美育教学,首先要增强教师的审美意识,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教师教态要亲切自然、态度端庄大方、热情活泼、衣着美观得体,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愉悦,又为教学活动创造了一个美的氛围。教态美包括仪容、风度、神情、目光、姿势、举手投足等等。教态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对有声语言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作用,教师通过表情让语言的表达更加准确、丰富,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所以,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感、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潇洒得体的身姿手势,无时不在地感染着学生,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小学语文课本知识接近生活,情景性强,是一个多姿多彩的百花园,犹如一个大舞台。教师与孩子在舞台上尽情的演着来自生活的角色。教师必须集言语、表演、造型等艺术手段于一堂,全方位地给学生影响,以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带动学生积极地参与语文学习,使语文课堂充满阳光!每当上课铃响,老师应该精神饱满、面带笑容地走进教室,并亲切地向学生问候:“同学们好!”每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老师总是微笑着竖起大拇指表扬。
  通过对教师语言、教态的优化,组织实验教师定期培训、自学、与专家交流互动、参加校内外课题研讨活动,不断推出研讨课,撰写论文、科研报告,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教研能力都得到了迅速提升。不但教师尝到了“甜头”,连学生也受教师的“优化”感染,上课变得积极多了,课堂氛围非常融洽。
  (四)优化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优化教学,就是通过多种途径充分调动学生浓烈的情感和广泛的兴趣,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从而达到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和人们教育教学经验都表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因此,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多种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这样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创造,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每一个学生既是一片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又是这一资源的拥有者和开发者。我们应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的、被动的教学模式,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综合,使学生的活动变成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发展语言
  语言的运用表达是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标志,在学生理解语言和积累语言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用,以画面再现情境,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
  (2)注重积累,感悟运用,挖掘潜能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多媒体教学从创设语文教学情境这一角度来看,它更具优势。它可以依据教材内容“还原”,把作者笔下的“境”再现出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中的人、物、情、景,也可以模拟与教材相似的情境,谋求形似和神似。我们平常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讲的就是文与画之间的关系。文学作品诚然是通过语言文字传达信息的,但借助于图像把作品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年言”的效果,便于学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
  (3)运用合作,共同探讨,疑难解难
  语文课本中有好多内容,由于学生生活空间的狭窄,知识面不宽,再加上有些语言学生不易理解而往往成为教学上的难点。而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可以通过展现情景、模拟现象、叙述事实,成为突破课文重点难点的重要手段之一。
  (4)联系实际,转变方式,设计教学
  教学实践得知: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应包括①要突出语文性,特别是语文新课程强调新的理念、新要求的落实,以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接受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②要突出课堂特点,使一课一得或多得,一课一新或多新,促使学生语文知识掌握在课堂、语文能力发展在课堂、语文方法应用在课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潜移默化在课堂。③完整的教学设计应该包括五个内容:A、教材分析(一般包括语文教学课题的出处、内容、编者意图);B、设计理念(突出本课语文教学运用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C、设计思路(主要指本课语文教学意向、比较宏观的教学过程结构);D、教学流程(指语文教学课堂活动的立体结构,如:创新性的语文教学方式、特色性的语文内容板快、主题型的语文问题系列、指向性的行动目标和简明的设计说明);E、课后反思(语文教学设计的效果反馈、得失归因分析、改进措施、对教学规律的感悟等)。只有遵循以上规则进行语文新课程教案设计,就一定能使学生学有所得。
  (5)深入研究,激发情感,有效教学
  ①教师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既能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生动活泼、互动的“显性学习化环境”,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又能关注学生“喜欢学、愿意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内在心理学习化环境”,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鼓励者和欣赏者。
  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去探索作者的情感体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捕捉作者熔铸于作品中的情与意,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充分领会作者的情感,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的创作激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饱满的激情去感染和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教师、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进一步研究怎样才能更好地让电教媒体与语文教学互相交互、互相整合,达到合理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
  ③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人格使人成为真正的人,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是教育的核心目标。
  2、注重情操熏陶感染,加强情感和美感教育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利用典型课例,有效地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使语文教学更具感染力。
  3、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阅读教学特别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和自主地位,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个性差异,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也很重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师生交流方式比较单一,个性化的学习难以真正得到落实。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则可以加大实施的力度和深度,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例如: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采用图文交互界面和窗口交互操作,可以使人机交互能力大大提高,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进度,进行自我调控,教师也可通过服务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实现信息的双向流动。
  4、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学科是一门创造性很强的学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直观应该有个度,不能把原本文质兼美、魅力无穷的课文图解成五颜六色的画面供学生观看,而忽视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个根本目的。教师要本着形式服从内容的原则,通过多种教学媒体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素质。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题目形式稍有变化往往会影响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甚至失误。设计一题多想,同一问题多种解决等,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无定法,特别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又是灵活的,只有从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五)优化作业
  清代教育家颜元曾说:“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对于师生来说,作业是学生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手段,是课内的延伸,更是检验教师课堂效果的一种途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因此,我们的课题在进行了优化奠基、优化教材、优化教师、优化课堂这四个阶段后,决定继续深入,对语文作业也进行改革,把语文作业变得也“优化”起来,让学生继续热爱语文。
  1、作业设计的多样化
  在传统的语文作业中,多数为抄写、朗读、写作。在新课标和减负的精神指导下,我们必须要减少单一化的作业,考虑设计在内容上、形式上的趣味性、灵活性;同时为了开启学生的智力,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的作业。 
  (1)识字作业,变“单一的机械抄写”为“动脑记忆”
  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怎么办呢?在设计低年级作业的时候,可以“书面作业口头化”的方式解决,就是让学生多说,通过说、看增强听觉认字和视觉记忆。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家做到有情有趣地说给家长听,在家长的监督下完成家庭作业。
  (2)读书作业,变“单一的朗诵”为“多样化对话”
  课堂上的朗读,往往会听到“困难地啃书”和“南郭先生”。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师根据不同文章的内容布置不同类型的口头表达类的作业,把“单一的朗读与背诵”变为“多样化对话”,走出课本,走进生活,进行真实语言的对话。适合感情朗读的,让学生回家读给父母听;叙事性较强的,让学生回家讲给家长听;适合表演的,在课堂上让学生表演;儿歌类的课文,让学生弹唱,进行才艺表演……通过诸多形式的口头表达和对话,让他们在对话中学语言,感受生活中的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走出单调的机械背诵误区。 
  2、作业设计的兴趣化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好奇心的培养可以生成对知识的学习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究真理的欲望。”实践也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性,而作业设计的兴趣化应从开放性和实践性着手。
  (1)开放性
  作业设计的开放性,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开放作业的内容
  学生有权自主选择,有创意地为学生设计类似“肯德基”模式的不同套餐,供学生选择。这样既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又能照顾到个体差异。例如:在教学完《春晓》后,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三个套餐:A、给故事配上一幅画;B、背诵古;C、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并背诵。
  ② 开放作业的形式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跳出原有的那种白纸黑字的书面作业模式,集音乐、美术等于一体。如在完成《村居》后,可将场面画出来,不就很好地理解了课文吗?
  ③ 开放作业的答案
  《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帮我们打开了作业设计更为开阔的思路。不再是单一的、刻板的答案,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个性,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教学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时,要求学生搜集描写春天的相关资料。有的搜集了描写春天的古诗,有的搜集了赞美春天的散文,有的搜集了春天的照片,有的搜集了赞美春天的歌曲……作业结果虽不一样,但搜集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与锻炼。
  (2)实践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它倡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作业在大量实践中承担运用语文规律的角色。
  ① 观察性作业
  作文是语文作业的一大重头戏,我们在教学时往往强调注意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而事实却并非老师说一说,学生就可做到,所以在平时老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布置观察性作业。如观察某植物的生长、气候的变化、民风民俗等等。这样在布置习作时学生不会胡编乱造、绞尽脑汁了。如:教学语文大课堂《和春天交朋友》时,要求学生先到大自然中走走,看看春天发生了哪些变化,然后再为春天做一件自己认为有趣的事。
  ② 操作性作业
  操作性作业有参观、调查、游戏、手工、家务……如:教学了古诗《绝句》之后,可布置一道操作性作业,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做菜,做一顿文化餐:韭菜上铺两个蛋黄(两个黄鹂鸣翠柳),青菜上摆一串鹌鹑蛋(一行白鹭上青天),四条腊肠围成一个方框,里面放着葱煮豆腐(窗含西岭千秋雪),鱼汤上浮两个蛋壳(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古诗必将在他们的记忆中永不磨灭。这样的作业又怎么能说没有意义呢?这样的作业又怎么能让学生不喜欢呢?
  3、作业设计的层次化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说明了人存在个性差异。教育心理学理论也告诉我们:学生在身心发展、智力水平、思想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由于受到先天或后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同样的作业信息不可能适合每个学生,所以,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必须精心考虑、因人而异、分层设计,使每个学生都能受益。例如:讲授完《滥竽充数》后,就可以设计这样的三个作业供学生选择:1、复述课文;2、分角色地表演故事;3、根据课文内容,续编南郭先生逃跑后发生的故事。第一题适合后进生,第二题适合中等生,第三题适合优秀生。当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了适当的题目后,完成起来也就会问题不大。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也就有了完成作业的信心,更会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完成作业。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要改革,作业也要随着改革,赶上语文教学时代的“潮流”,不能脚步不一致,而导致拖“后腿”。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书本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使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起来,让孩子们热爱语文作业,把完成语文作业变成一种“享受”。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十、研究的成果
  经过三年的摸索与实践,我校的语文作业设计有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点燃了学习热情,使学生自主完成作业
  三年来,学生的课外作业完成率达到了百分之百,作业的优秀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二)掌握了学习方法,使学生提升语文能力
  在研究过程中,我校的作业设计更注重对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避免流于形式。
  1、大部分学生学会了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如:查阅书籍、课外阅读资料,上网搜索等,已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能多种渠道自主学习语文。
  2、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课外的讲一讲,演一演、辩一辩,使学生敢说、愿说,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训练了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3、我所执教的实验班,不论是公开课展示,学习质量抽测,还是在学校的各种知识竟赛、故事大王擂台赛都在学校同年级中名列前茅,成绩优异。
  (三)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语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传统的作业设计把学生看成是“容器”,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禁锢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创造性思维。本课题在研究中,从学生年龄特点及心理需要出发,设计了作业超市的形式,给学生自主选择的自由,将其他学科的优势融入到语文作业的设计中去如:画一画、搜一搜、演一演……使学生能轻轻松松舒展自己的才能,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认真完成作业的多了,争着把作业交到老师手里的场面出现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了。
  (四)挖掘了设计潜能,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课题的研究,促使我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三年来积极撰写论文,多篇论文、课例在国家、省、市、县获奖,语文组也光荣地评为新丰县先进科组。(以下是对学生的调查表格)
  学生对语文作业是否感兴趣统计表




  学生对语文课的“钟爱”统计表







课堂表现统计表
  
  



  兴趣对照表




  成绩对照表




  学生对优化课堂的“钟爱”统计表








  学生对语文作业的态度


  十一、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2、论文、教案、课堂教学实录、DVD、阶段性成果展示资料、学生作品、获奖证书等。
  十二、课题反思
  1、作业设计的目的归根就底,还是在于如何促进学生学,所以,作业做什么,怎样做,都要真正关注到学生,而不能只是教师自己的一厢情愿。
  2、教师不能只追求形式的新颖,要以高质量的作业设计来激活学生高质量的思维。这就有赖于教师自身教育理念的更新,有赖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现状、学习心态的关注和研究。
  3、课题研究开展以来,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但还需进一步作深入的研究,有些问题还有待于大家讨论,如: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时,如何保证学生自主选择的有序和有效?
  4、开展“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实验研究”课题的研究,更坚定了我的信心。在对本课题结题的过程中,我将通过总结,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而加以完善;在今后的实验中,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水平,用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投入到新的课题实验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