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问题与策略
【作者】 郭刚艳
【机构】 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大溪中心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是针对传统班级授课制“以教师为中心”的弊端的一种改变,它是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它合理地利用了合作与竞争作为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推进素质教育进程。
关键词:小学语文 小组合作学习 问题 策略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1.各抒己见,各走各路
许多学生认为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就是合作,只顾做好自己的事,而不懂合作,各做各的,各说各的。往往是教师一宣布小组合作交流,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甚至在谈论题外话。几分钟后,教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样。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学生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学生之间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对方,信任对方,并进行清晰正确的交流;当产生不同意见时,不能建设性地解决矛盾冲突。
2.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教师在设置的合作学习环节中,没有把合作任务、要求布置清楚,加上学生合作技能欠缺,不能围绕重点积极有效地讨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各行其道,谈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争执、吵闹,教师难以全面顾及。其结果是课堂秩序混乱,教师难以驾驭,教学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合作讨论完全失去了意义。
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广泛地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造成:一是由于不能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而采用合适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由于单一方式方法的刺激,学生逐渐感到厌倦。二是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值得讨论的问题充斥其中,使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倍功半。三是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还浪费学生的时间。
3.教师缺乏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缺少必要的讲述和指导。由于在课堂中,一有问题马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或任务布置过于简单,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有的问题本身也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理解将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同样由于缺少必要的讲述,无法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地把未知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经验联系起来,选择最佳的学习起点,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问题一出现,教师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组织小组讨论。学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匆忙展开讨论,结果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成分修正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
4.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在合作学习时,学优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二、小组合作学习常见问题消除策略
1.明确目的
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亲手实践、自主探究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全球化将成为21世纪重要特征,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互相依存的程度越来越高。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共处)成了一个重要的教育命题。与此一致,新课程也体现了诸如国家意识、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民主与法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等新的培养目标,同时在课程实施改革中提出培养“交流与合作能力”。这些正是合作学习的实质所在。因此,倡导合作学习并不是简单地延续从前我们进行过的小组学习(这种小组学习往往是为了完成老师的教学任务服务的),而要把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目标和内容。合作学习的目的还在于使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要关注有效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进行有效的思考,解决具体问题,实现有效的发展。
2.优化内容,合作学习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进“最近发展区”。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3.教师指导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种现象,当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时,很多教师仍然在讲台上等待或者做自己的事,或在教室里走一圈就回到讲台上等待学生讨论结束,教师不介入合作学习的进程,或者只需看一看学生活动情况,不参与其中讨论,出现这样现象,问题在于教师对自己在合作学习中应该起什么作用还不很清楚。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教师之间也应该经常地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学术探讨,不断反思、改进,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要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小组合作学习 问题 策略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1.各抒己见,各走各路
许多学生认为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就是合作,只顾做好自己的事,而不懂合作,各做各的,各说各的。往往是教师一宣布小组合作交流,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甚至在谈论题外话。几分钟后,教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样。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学生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学生之间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对方,信任对方,并进行清晰正确的交流;当产生不同意见时,不能建设性地解决矛盾冲突。
2.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教师在设置的合作学习环节中,没有把合作任务、要求布置清楚,加上学生合作技能欠缺,不能围绕重点积极有效地讨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各行其道,谈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争执、吵闹,教师难以全面顾及。其结果是课堂秩序混乱,教师难以驾驭,教学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合作讨论完全失去了意义。
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广泛地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造成:一是由于不能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而采用合适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由于单一方式方法的刺激,学生逐渐感到厌倦。二是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值得讨论的问题充斥其中,使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倍功半。三是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还浪费学生的时间。
3.教师缺乏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缺少必要的讲述和指导。由于在课堂中,一有问题马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或任务布置过于简单,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有的问题本身也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理解将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同样由于缺少必要的讲述,无法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地把未知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经验联系起来,选择最佳的学习起点,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问题一出现,教师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组织小组讨论。学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匆忙展开讨论,结果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成分修正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
4.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在合作学习时,学优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二、小组合作学习常见问题消除策略
1.明确目的
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亲手实践、自主探究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全球化将成为21世纪重要特征,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互相依存的程度越来越高。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共处)成了一个重要的教育命题。与此一致,新课程也体现了诸如国家意识、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民主与法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等新的培养目标,同时在课程实施改革中提出培养“交流与合作能力”。这些正是合作学习的实质所在。因此,倡导合作学习并不是简单地延续从前我们进行过的小组学习(这种小组学习往往是为了完成老师的教学任务服务的),而要把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目标和内容。合作学习的目的还在于使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要关注有效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进行有效的思考,解决具体问题,实现有效的发展。
2.优化内容,合作学习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进“最近发展区”。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3.教师指导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种现象,当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时,很多教师仍然在讲台上等待或者做自己的事,或在教室里走一圈就回到讲台上等待学生讨论结束,教师不介入合作学习的进程,或者只需看一看学生活动情况,不参与其中讨论,出现这样现象,问题在于教师对自己在合作学习中应该起什么作用还不很清楚。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教师之间也应该经常地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学术探讨,不断反思、改进,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要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