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以实践活动为纽带,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 赵青普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乔官镇高家阳阜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拓展教育资源,建立开放的教学体系,利用教材,拓展空间,联系生活,感受体验;创新学习形式,强化能力培养;构建自主评价体系,引导自主发展。我们要敢于创新、博采众长,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切实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关键词:实践活动   学习兴趣   语文素养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实践活动。”为此,我们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走出课堂,走上社会,拓展视野,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拓展教育资源,建立开放的教学体系
  在教学中,我们以教材为蓝本,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自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在一切场合锻炼学生能力的意识,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语文底蕴,提高思想品位,从而使“小课本”变成学生学习语文的“大天地”。
  (一)利用教材,拓展空间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专门的实践活动,教师要深挖活动的内容及意义,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像五册《做贺卡、送贺卡》可先让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先做,进行经验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其他同学照着做,说说自己的制作过程,已经做过的同学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发明创造,也可当评判员进行评价。教师要鼓励每位同学,只要他们乐于参与,乐在其中。
  同时,要将语文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寻找各学科之间的关联点,设计出多学科整合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学习三年级《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时,我们结合《品德与社会》、《美术》学科一起组织了“我眼中的秋天”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用画笔、相机,用一双双明亮的眼睛记下了秋天每一个美的景致,还通过查阅资料和采访老师等形式发现秋天的美。语文课上同学们将自己的发现和优美的课文融为一体,表达对生活的热爱。美术课上学生们用画笔画下了“美丽的秋天”,并配上了精美的设计说明,用绘画的形式表达了对秋天爱。
  (二)联系生活,感受体验
  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力求让学生密切关注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引进生活的源头活水,实现语文与生活的沟通。
  1. 深入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学校定期与社区居委会联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家庭住址,组建社区假日小分队。以社区居委会为点,成立活动阵地,在老师的指导下,引导和鼓励学生走进社区,寻找服务岗位,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假日小队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劳动基地,如参观了蔬菜大棚和西瓜生产基地,让学生体会劳动的快乐。将语文实践活动植根于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2. 加大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对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如 “亲子读书会”、“家教经验交流会”、“家庭美德事迹报告会”等,都邀请社区居民参加,或由社区居民担任活动评委等,加大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同时,邀请社区的老干部、知名人士或英模人物参与语文课程中的相关活动,现身说法,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3. 充分利用农村材料开发教育资源。小学教材中,大部分内容是描写的是农村中的动物、植物及家乡中的事,这些内容在农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农村为学生提供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第一手”探究材料,让他们在形象、直观的条件下观察、研究。如让学生课前去采集或种植,供上课学习时使用、平时学生家里使用的一些农业生产工具,如“锯、斧、刀”等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简单机械的作用、把家中的小动物带到课堂上观察,进行探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创新学习形式,强化能力培养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我们的教学应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尝试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并生成一些学习方法,使学习的过程变成一个积极的、主动的探索过程。将课文中的童话、寓言、故事分角色朗读和表演的权利放给学生,小组长为主持人和策划者,共同讨论用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表演最合适,最后每个人担任一次角色,进行表演,互相评议、取长补短。表演之后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谈自己的看法。这样读一读、演一演、议一议,自主参与,大胆实践,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内化过程,又能促使学生健康完美人格的塑造,促进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语文社会实践活动,更是创新学习形式的“温床”,如围绕“企业及其产品”参观、访问、调查、实验、……参观现代化企业,了解家乡的企业发展史,开展多外实践活动主题,如:了解家乡的企业、参观企业、关注企业发展史、企业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等,老师要指导学生确立自己的活动主题,制定计划,开展实践性活动,让学生活动中提升自我。
  三、构建自主评价体系,引导自主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得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得功能。为此,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自我评价。评价要点是学生自主性、学生能动性、学生创造性,评价的标准是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主的思考、设计操作和解决问题。针对学生情感、态度、兴趣等内隐性因素,强化评价的感性认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建立自己的实践活动档案,教师或家长根据观察学生活动中的表现,提出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学生能够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
  实践证明:语文教学只有超越课本、超越课堂,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实践,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能力的提高。当然,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还有很多,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我们要敢于创新、博采众长,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切实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