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品读语句深处中 提高教学有效性
【作者】 滕玉莲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火花第三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教学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此,教师通过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中心句和重点段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品尝、品读的过程中,多层次地体味文本的深层义、言外义和情韵义,真正感受阅读的独特体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关键词: 案例 渗透 载体 实效
品读能使学生体会语句中的深刻意蕴,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情感,更深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认真抓住重点的字词句进行教学,通过品尝词语、品读语句、感悟读段,提高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使语文教学在润物细无声中和谐生成,扎根学生的心中,绽放灿烂的光彩。
一、抓重点词语教学,提高课文感悟能力
课文的主要内容都是通过词语表达,丰富的人文情怀又蕴藏在这些词语中,这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切入点,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突破口。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重点词语进行品尝、感悟,体会词语蕴藏的内涵,感受词语的神奇魅力,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教师抓住"幸福"进行教学。
师:课文二次出现"幸福"这个词语,它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第一个"幸福"表示小女孩擦燃火柴后,幻想得到火炉得到温暖,幻想烤鹅得到温饱,幻想圣诞树得到快乐,幻想奶奶得到亲人疼爱,所以,感到很幸福。
生:第二个"幸福"表示小女孩死后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感到很幸福。
师:这样叫做幸福吗?
生:不是幸福,实际是她的悲惨命运的宣告。其实,小女孩这些都是幻想,根本不可能实现。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实际是人死后所去地方--天堂是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
师:为什么小女孩认为是幸福呢?
生:在这个又冷又黑的天年夜,她很渴望与亲人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是她在一天中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有挣到一分钱,又不敢回家,只好通过幻想实现她的幸福。
师:是啊,小女孩的幸福是多么的悲惨,你们与她相比感到幸福?
生:我在家里有爸妈的照顾,还有爷爷的疼爱;特别是外婆给我买衣服,陪我去游公园游玩,所以,感到很幸福,。
生:我每天穿校服上学,得到老师的细心呵爱,在宽敞的教室里与同学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感到很幸福。
师:你们为什么有这样幸福?
生:因为我们生长在新中国,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以,我们每天过着幸福生活。
生:特别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我们靠着勤劳的双手,创造丰富物质,过着幸福的生活。
师:你们是怎样珍惜幸福?
生: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学本领,将来报效祖国。
生:我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好好学习,将来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
1、品尝语感,掌握主要内容。怎样教《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很多老师都按课文的顺序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出现的幻想与学生讲解,由于平铺直插,所以,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学也一样,只有创新,教学才有生命力,所以,我打破常规,抓住"幸福"进行教学,我先引导学生了解第一个"幸福"在课文表示什么意思,经过学生的思考,原来小女孩在大年夜希望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她当时这个境况下根本不可能实现,为了满足她的欲想,只好通过幻想来实现幸福,于是第一次擦燃火柴幻想到火炉,因为她当时非常冷,能够在火炉烤暖和一下身子,对于她来说已经是幸福了;接着又擦燃火柴第二根火柴幻想是烤鹅向她走来,因为,当时她又冷又饿,只有东西吃,对他来说已经是幸福了;接着擦燃第三、四根火柴,甚至一把火柴,所以产生幻想是圣诞树,奶奶,她渴望得到是快乐和有人的疼爱,这是她的幸福要求。但是,在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下,她的幸福根本不可能实现。由于抓住"幸福"这个词教学,将五次擦燃火柴的幻想连起来,让学生在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省时高效。
2、品尝语感,渗透德育教育。我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幸福"语句,体会小女孩的幸福是寄托于当时的幻想之上,这种幸福是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这种幸福实际上人死了到了天堂,这不是幸福,让学生明白小女孩悲惨命运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穷人永远是穷人,根本没有幸福可言。然后引导学生与小女孩相比,谈自己的真实感受,体会什么是真正的幸福,认识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作保障,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二、抓中心句教学,提高课文感悟能力
中心句是课文的精髓,是作者的表达思想感情的体现,它蕴含着丰富人文资源。在教学时抓住中心句在品尝、感悟,通过比一比,从中提高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三、抓重点段教学,提高课文感悟能力
在课文的重点段蕴藏着丰富教学资源,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品尝,体会它的深刻含义,加深对课文内容(下转第37页)(上接第96页)的理解。如教《钓鱼的启示》文中有一段"我…… 不止一次遇到了与那条鱼相似诱惑人的"鱼。"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诱惑的"鱼"进行教育。
师:那诱惑人的"鱼"是指什么?
生:指让人心动的人和事,如金钱、地位。
生:指让人动心的东西,如荣誉、美色、分数,贵重物品。
师:回答很对,作者说他在以后工作中"不止一次遇到了与那条鱼相似诱惑人的"鱼",他都怎样做?
生:都被他拒绝了。
师:为什么她拒绝了,难道他不想要吗?
生:他想要这条诱惑人的"鱼",但是,如果这样做是违法的。他能够拒绝,是因为他从小受到爸爸严格的教育。
生:他的思想觉悟很高,严格要求自己,所以,才成为一个著名的建筑工程师。
师:回答很对,我们要向他学习。但是,在我们的日掌生活中有哪些人经不起那条诱惑的"鱼"?
生:胡长清背弃共产主义信念,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谋取私利,索取巨额贿赂,造成国家财产损失,最后成为"鱼"的俘虏。
生:陈希同经不起"鱼"的诱惑,利用职务收取别人钱财,结果变成阶下囚。
师:你们从中吸取教训,如何做一个正直,经得起诱惑的人?
生:有一次单元测验,我遇到一道题不会做,同桌暗示让我抄答案,我想了一下,抄别人的答案,就算取得最高的分数,这是一种弄虚作假不道德的行为,最后,我还是拒绝了。
生:有一次商场购物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我,这是很诱惑人的"鱼",如果不还给他,可以拿去卖东西。但是,这是一种欺骗的行为,这不是成了"鱼"的俘虏吗?作为一个学生要诚实,不能这样做,最后,我把钱退还了售货员。
案例分析
重点段是课文的精华,又是教学的重点。在上面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次读课文,学生对诱惑的"鱼",就是一条生活在河里的鲈鱼。但是,课文表达有更深的意思,是一条诱惑的"鱼",它指的是金钱、地位、美女等,这种诱惑的"鱼",既不能要,也不能拿,否则就会引人走进岐途,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让学生学会在"鱼"的面前,明辨是非,分辨真善美,使自己从小成为一个洁身自爱的人,成为一个诚实的人,才能不偏离人生的轨道。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面对整个社会的公信度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人丧失人格,以假乱真,蒙骗人民,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为此,我们要对学生进行教育,经不起"鱼"的诱惑,正确认识经不起"鱼"诱惑的人必将走上犯罪道路,如以权谋私的陈良宇、贪污腐败的成克杰,他们成为阶下囚,成为人民的公敌。为了提高学生的认识,教育学生如何拒绝这种诱惑的"鱼"?于是,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的修养,保持清醒的头脑,遵守国家法律,拒绝诱惑。于是,教师顺水推舟,做拒绝诱惑"鱼"践行者,有的学生说:"我有一次与小东过马路,红灯突然亮起来,小东看见周围没有警察,便拉着我的手横过马路,于是,我拒绝了,因为违反交通规则,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害人害己,最后我还是等绿灯亮起来才过马路。"使学生懂得学做真人,就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从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做起,不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努力去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作为的人。
总之,语文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向学生授业的的蓝本,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锐意创新,努力使语文成为"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精彩课堂。
参考文献:
(1)李小强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教学参考》 2008年第9期
(2)孙耜春 《改革教学法,提高有效性》 《中小学教学》 2001年第8期
(3)王天保 《在反思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研究》 2005年第2期
关键词: 案例 渗透 载体 实效
品读能使学生体会语句中的深刻意蕴,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情感,更深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认真抓住重点的字词句进行教学,通过品尝词语、品读语句、感悟读段,提高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使语文教学在润物细无声中和谐生成,扎根学生的心中,绽放灿烂的光彩。
一、抓重点词语教学,提高课文感悟能力
课文的主要内容都是通过词语表达,丰富的人文情怀又蕴藏在这些词语中,这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切入点,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突破口。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重点词语进行品尝、感悟,体会词语蕴藏的内涵,感受词语的神奇魅力,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教师抓住"幸福"进行教学。
师:课文二次出现"幸福"这个词语,它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第一个"幸福"表示小女孩擦燃火柴后,幻想得到火炉得到温暖,幻想烤鹅得到温饱,幻想圣诞树得到快乐,幻想奶奶得到亲人疼爱,所以,感到很幸福。
生:第二个"幸福"表示小女孩死后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感到很幸福。
师:这样叫做幸福吗?
生:不是幸福,实际是她的悲惨命运的宣告。其实,小女孩这些都是幻想,根本不可能实现。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实际是人死后所去地方--天堂是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
师:为什么小女孩认为是幸福呢?
生:在这个又冷又黑的天年夜,她很渴望与亲人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是她在一天中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有挣到一分钱,又不敢回家,只好通过幻想实现她的幸福。
师:是啊,小女孩的幸福是多么的悲惨,你们与她相比感到幸福?
生:我在家里有爸妈的照顾,还有爷爷的疼爱;特别是外婆给我买衣服,陪我去游公园游玩,所以,感到很幸福,。
生:我每天穿校服上学,得到老师的细心呵爱,在宽敞的教室里与同学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感到很幸福。
师:你们为什么有这样幸福?
生:因为我们生长在新中国,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以,我们每天过着幸福生活。
生:特别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我们靠着勤劳的双手,创造丰富物质,过着幸福的生活。
师:你们是怎样珍惜幸福?
生: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学本领,将来报效祖国。
生:我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好好学习,将来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
1、品尝语感,掌握主要内容。怎样教《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很多老师都按课文的顺序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出现的幻想与学生讲解,由于平铺直插,所以,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学也一样,只有创新,教学才有生命力,所以,我打破常规,抓住"幸福"进行教学,我先引导学生了解第一个"幸福"在课文表示什么意思,经过学生的思考,原来小女孩在大年夜希望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她当时这个境况下根本不可能实现,为了满足她的欲想,只好通过幻想来实现幸福,于是第一次擦燃火柴幻想到火炉,因为她当时非常冷,能够在火炉烤暖和一下身子,对于她来说已经是幸福了;接着又擦燃火柴第二根火柴幻想是烤鹅向她走来,因为,当时她又冷又饿,只有东西吃,对他来说已经是幸福了;接着擦燃第三、四根火柴,甚至一把火柴,所以产生幻想是圣诞树,奶奶,她渴望得到是快乐和有人的疼爱,这是她的幸福要求。但是,在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下,她的幸福根本不可能实现。由于抓住"幸福"这个词教学,将五次擦燃火柴的幻想连起来,让学生在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省时高效。
2、品尝语感,渗透德育教育。我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幸福"语句,体会小女孩的幸福是寄托于当时的幻想之上,这种幸福是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这种幸福实际上人死了到了天堂,这不是幸福,让学生明白小女孩悲惨命运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穷人永远是穷人,根本没有幸福可言。然后引导学生与小女孩相比,谈自己的真实感受,体会什么是真正的幸福,认识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作保障,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二、抓中心句教学,提高课文感悟能力
中心句是课文的精髓,是作者的表达思想感情的体现,它蕴含着丰富人文资源。在教学时抓住中心句在品尝、感悟,通过比一比,从中提高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三、抓重点段教学,提高课文感悟能力
在课文的重点段蕴藏着丰富教学资源,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品尝,体会它的深刻含义,加深对课文内容(下转第37页)(上接第96页)的理解。如教《钓鱼的启示》文中有一段"我…… 不止一次遇到了与那条鱼相似诱惑人的"鱼。"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诱惑的"鱼"进行教育。
师:那诱惑人的"鱼"是指什么?
生:指让人心动的人和事,如金钱、地位。
生:指让人动心的东西,如荣誉、美色、分数,贵重物品。
师:回答很对,作者说他在以后工作中"不止一次遇到了与那条鱼相似诱惑人的"鱼",他都怎样做?
生:都被他拒绝了。
师:为什么她拒绝了,难道他不想要吗?
生:他想要这条诱惑人的"鱼",但是,如果这样做是违法的。他能够拒绝,是因为他从小受到爸爸严格的教育。
生:他的思想觉悟很高,严格要求自己,所以,才成为一个著名的建筑工程师。
师:回答很对,我们要向他学习。但是,在我们的日掌生活中有哪些人经不起那条诱惑的"鱼"?
生:胡长清背弃共产主义信念,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谋取私利,索取巨额贿赂,造成国家财产损失,最后成为"鱼"的俘虏。
生:陈希同经不起"鱼"的诱惑,利用职务收取别人钱财,结果变成阶下囚。
师:你们从中吸取教训,如何做一个正直,经得起诱惑的人?
生:有一次单元测验,我遇到一道题不会做,同桌暗示让我抄答案,我想了一下,抄别人的答案,就算取得最高的分数,这是一种弄虚作假不道德的行为,最后,我还是拒绝了。
生:有一次商场购物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我,这是很诱惑人的"鱼",如果不还给他,可以拿去卖东西。但是,这是一种欺骗的行为,这不是成了"鱼"的俘虏吗?作为一个学生要诚实,不能这样做,最后,我把钱退还了售货员。
案例分析
重点段是课文的精华,又是教学的重点。在上面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次读课文,学生对诱惑的"鱼",就是一条生活在河里的鲈鱼。但是,课文表达有更深的意思,是一条诱惑的"鱼",它指的是金钱、地位、美女等,这种诱惑的"鱼",既不能要,也不能拿,否则就会引人走进岐途,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让学生学会在"鱼"的面前,明辨是非,分辨真善美,使自己从小成为一个洁身自爱的人,成为一个诚实的人,才能不偏离人生的轨道。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面对整个社会的公信度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人丧失人格,以假乱真,蒙骗人民,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为此,我们要对学生进行教育,经不起"鱼"的诱惑,正确认识经不起"鱼"诱惑的人必将走上犯罪道路,如以权谋私的陈良宇、贪污腐败的成克杰,他们成为阶下囚,成为人民的公敌。为了提高学生的认识,教育学生如何拒绝这种诱惑的"鱼"?于是,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的修养,保持清醒的头脑,遵守国家法律,拒绝诱惑。于是,教师顺水推舟,做拒绝诱惑"鱼"践行者,有的学生说:"我有一次与小东过马路,红灯突然亮起来,小东看见周围没有警察,便拉着我的手横过马路,于是,我拒绝了,因为违反交通规则,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害人害己,最后我还是等绿灯亮起来才过马路。"使学生懂得学做真人,就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从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做起,不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努力去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作为的人。
总之,语文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向学生授业的的蓝本,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锐意创新,努力使语文成为"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精彩课堂。
参考文献:
(1)李小强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教学参考》 2008年第9期
(2)孙耜春 《改革教学法,提高有效性》 《中小学教学》 2001年第8期
(3)王天保 《在反思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研究》 200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