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动手实践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

【作者】 龚德全

【机构】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海之韵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传统的教育方式,只注重动脑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动手能力的锻炼,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应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体验。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结合数学学科教学,我在学生中开展了“花园式蔬菜种植”小课题研究活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获得了新的感悟。
  一、动手实践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但儿童刚刚由以活动、游戏为主的幼儿园步入以学习为主的学校,让他们规规矩矩地坐下来学习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教师应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指导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接触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内容,使数学学习不再枯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在学习了“比例尺”、“扇形统计图”知识之后,我让学生分组采集数据,在A4纸上汇出种植园各种蔬菜面积平面图、各种蔬菜棵数条形统计图、各种蔬菜面积扇形统计图,学生饶有兴趣。在实际测量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确定了以“米”为单位,并保留两位小数,非常合理。尤其是在确定比例尺时,学生遇到了“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合理分配的问题,多数小组确定了1:50的比例尺,有的小组感觉到这样画出的平面图过大,在A4纸上版面不够美观,通过与老师咨询确定了比较合理的1:55地比例尺。在绘制扇形统计图时,用计算器进行了大量的准确计算,并通过创新标注,鲜明地区分出了各种蔬菜占地面积。学生通过动手合作想到了多种多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思维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操作、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成功的体验,品尝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还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动手实践有利于促进知识理解
  现代教学论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学生在数学课上操作学具,人人动手,这样思维可随之展开,很容易把全体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通过操作学具学数学,有利于学生由“动作思维—表象—抽象思维”,使学生获得的概念更清晰,更容易保持和提取。而自己动手,自主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究、发现和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例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时,学生能很准确地定义1平方米,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但1平方米到底有多大,学生脑海里的概念是非常模糊,怎样才能让学生对这一面积中位有个清晰深刻的认识呢?有位教师是这样做的:他让学生小组活动,每个小组用同一样东西摆在1平方米大的一块布上,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感受1平方米的大小,学生通过操作发现,1平方米上大约可以铺30本数学书,1平方米上大约可以站20个三年级学生.1平方米上大约可以放16张方凳等。通过操作,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概念,从摆的材料各不相同,也可以看出学生主动探索意识非常强烈。在这次动手测量各种蔬菜占地面积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与1平方米接近的蔬菜面积进行对比,加深了对1平方米的认识;同时对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有了直观地感悟。
  三、动手操作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具,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学具操作中,发挥潜力。例如,在几何形体知识的教学中,由于几何知识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概念、性质、求积公式,形成空间概念,都必须有大量具体、形象的感性材料的积累。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摆、剪、折、量、画、分割、拼合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鲜明、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抽象概括出几何图形的概念、性质等,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而非几何形体的教学,如应用题、数和计算、量和计量、统计知识、比和比例等,在操作层面上的要求不是最明显,这就更需要教师能挖掘其内在的动手因素,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特点,去设计操作的程序和方法,并鼓励学生自制学具,给学生更多动手操作的时间与空间。这样有利于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有利于促进思维发展。在本次活动过程中,学生在确定比例尺时,经历了“实际距离”——“预设图距”——“预设比例尺”——“确认图距”——“确认比例尺”——“调整比例尺”的过程,发展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能力。
  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动口等多种感官参与获取新知,使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猜想、验证等活动有机结合,使学生不仅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