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语文强化朗读教学刍议
【作者】 陈 婕
【机构】 新疆尉犁县第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实践能力,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达成这一目标,非一蹴而就能实现,必须加强朗读训练,做到坚持不松懈、狠抓不松劲。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朗读教学 强化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是解开文章大门的一把钥匙。很多教师担心学生读不懂书而白白浪费时间,就代替学生朗读或直接宣读别人的阅读感受,让学生死记硬背被抽象了的几个概念。这种教法是不符合新课标要求的,也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新课标提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所以,我们应该还原语文学习的本质,让学生多读,在与文本、与作者对话过程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下面,我结合自身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强化朗读教学的作用。
一、强化朗读教学,能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朗读就是把无声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把潜在的作者情感通过语言技巧处理和声音的多种变化再现出来,读者自身在获得一定信息的同时,也向外界传出一种信息。是呀,朗读不仅让读者能理解其义,也向听者传达了一种信号,这是朗读的作用。人们通过朗读,明白了字里行间蕴藏的含义,也透过纸背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这就是所谓“其义自见”、“其情自现”。而这种“自现”会随着朗读次数的增加不断加快速度,换句话说就是学生朗读能力提高了,理解能力增强了。读多了,便能“破万卷”了。
二、强化朗读教学,能快速增强学生语感
语感,就是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强弱之分,强者一接触语言文字,不仅能快速、敏锐地抓住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真实信息,感知语义,体味感情,领会意境,而且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语感能力弱的接触语言文字时,在运用惯常的分析理解手段之前,仅能领略其所承载内涵的一鳞半爪,甚或曲解其意。那怎么提升学生语感能力呢?加强朗读训练是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进入现行教材的课文,大都是专家、学者精心选载的,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如《诗经》、《岳阳楼记》等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像《沁园春 雪》、《乡愁》等也是一些驰名中外的佳作,对于这些名家名篇,教学中应把大量时间放在朗读上,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揣摩,学生凭借想象就能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文学世界里,从中不仅能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还能感受语言美、形象美、含蓄美、音乐美,在美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进一步提升语感。
三、强化朗读教学,能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宋代学者朱熹说:“大抵观书,务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就是说,朗读的遍数多了,熟了,文章中的话语、词汇就变成自己的了,好像从自己的嘴里说出来的一样。试想,写文章时用的哪一个词语,哪一个名句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呢?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运用到别人的成果。我们朗读那些名篇佳作,文章的每个词语、每个句子无不是经过千锤百炼得到的。通过朗读,把积累的字、词、句加以消化、吸收,久而久之也就变成了自己的东西,进而转化为自己写作的能力了。目前,不少学生怕写作文,一些家长也想投机取巧,想让孩子通过参加作文速成辅导班和阅读一些作夸大其功效的写作辅导书籍来提高写作能力,结果往往只能是一厢情愿罢了,很少有学生会真正获得最终的成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通过朗读大量的名篇佳作,从它们中间汲取营养,才会真正成为写作的行家里手。这点可以从解放战争时期的出现的那一批伟大作家得到证实。他们除受到识字教学外,可能没有时间、空间来接受系统的课文讲解、如何写作等教学了,只有忙里偷闲中的自主阅读,读名著佳作,背唐诗宋词,从中汲取营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成诵,便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久而久之就掌握了不同作品的写作特点,为日后的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强化朗读教学,能发展学生形象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学生通过朗读,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放飞思维,产生联想,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事、如临其境,从而受到教育和感染。 如教学《天上的街市》,学生通过朗读,脑子里自然就会呈现街灯、明星、银河等意象,再由星星、银河联想到牛郎织女。
实践证明,学生感情朗读的水平标志着形象思维的水平,感情朗读能力愈提高,形象思维能力愈发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加强朗读方法训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进而更加发挥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朱教仁教授说过:“讲解是死的,如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使人知道,朗读使人感受。”所以,能够热爱读书并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就是最大的财富。
总之,加强朗读教学意义众多,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读的作用,少讲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多种方式的读,长期的读,读的时间多了,学生的语感自然而然就提高了,理解能力也提升了。
参考文献:
【1】赵庆利、丁薇,《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三个关键》.黑龙江科技信息。
【2】吴孝亮,谈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学语文,2008.1。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朗读教学 强化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是解开文章大门的一把钥匙。很多教师担心学生读不懂书而白白浪费时间,就代替学生朗读或直接宣读别人的阅读感受,让学生死记硬背被抽象了的几个概念。这种教法是不符合新课标要求的,也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新课标提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所以,我们应该还原语文学习的本质,让学生多读,在与文本、与作者对话过程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下面,我结合自身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强化朗读教学的作用。
一、强化朗读教学,能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朗读就是把无声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把潜在的作者情感通过语言技巧处理和声音的多种变化再现出来,读者自身在获得一定信息的同时,也向外界传出一种信息。是呀,朗读不仅让读者能理解其义,也向听者传达了一种信号,这是朗读的作用。人们通过朗读,明白了字里行间蕴藏的含义,也透过纸背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这就是所谓“其义自见”、“其情自现”。而这种“自现”会随着朗读次数的增加不断加快速度,换句话说就是学生朗读能力提高了,理解能力增强了。读多了,便能“破万卷”了。
二、强化朗读教学,能快速增强学生语感
语感,就是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强弱之分,强者一接触语言文字,不仅能快速、敏锐地抓住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真实信息,感知语义,体味感情,领会意境,而且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语感能力弱的接触语言文字时,在运用惯常的分析理解手段之前,仅能领略其所承载内涵的一鳞半爪,甚或曲解其意。那怎么提升学生语感能力呢?加强朗读训练是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进入现行教材的课文,大都是专家、学者精心选载的,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如《诗经》、《岳阳楼记》等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像《沁园春 雪》、《乡愁》等也是一些驰名中外的佳作,对于这些名家名篇,教学中应把大量时间放在朗读上,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揣摩,学生凭借想象就能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文学世界里,从中不仅能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还能感受语言美、形象美、含蓄美、音乐美,在美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进一步提升语感。
三、强化朗读教学,能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宋代学者朱熹说:“大抵观书,务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就是说,朗读的遍数多了,熟了,文章中的话语、词汇就变成自己的了,好像从自己的嘴里说出来的一样。试想,写文章时用的哪一个词语,哪一个名句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呢?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运用到别人的成果。我们朗读那些名篇佳作,文章的每个词语、每个句子无不是经过千锤百炼得到的。通过朗读,把积累的字、词、句加以消化、吸收,久而久之也就变成了自己的东西,进而转化为自己写作的能力了。目前,不少学生怕写作文,一些家长也想投机取巧,想让孩子通过参加作文速成辅导班和阅读一些作夸大其功效的写作辅导书籍来提高写作能力,结果往往只能是一厢情愿罢了,很少有学生会真正获得最终的成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通过朗读大量的名篇佳作,从它们中间汲取营养,才会真正成为写作的行家里手。这点可以从解放战争时期的出现的那一批伟大作家得到证实。他们除受到识字教学外,可能没有时间、空间来接受系统的课文讲解、如何写作等教学了,只有忙里偷闲中的自主阅读,读名著佳作,背唐诗宋词,从中汲取营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成诵,便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久而久之就掌握了不同作品的写作特点,为日后的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强化朗读教学,能发展学生形象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学生通过朗读,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放飞思维,产生联想,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事、如临其境,从而受到教育和感染。 如教学《天上的街市》,学生通过朗读,脑子里自然就会呈现街灯、明星、银河等意象,再由星星、银河联想到牛郎织女。
实践证明,学生感情朗读的水平标志着形象思维的水平,感情朗读能力愈提高,形象思维能力愈发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加强朗读方法训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进而更加发挥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朱教仁教授说过:“讲解是死的,如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使人知道,朗读使人感受。”所以,能够热爱读书并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就是最大的财富。
总之,加强朗读教学意义众多,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读的作用,少讲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多种方式的读,长期的读,读的时间多了,学生的语感自然而然就提高了,理解能力也提升了。
参考文献:
【1】赵庆利、丁薇,《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三个关键》.黑龙江科技信息。
【2】吴孝亮,谈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学语文,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