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作者】 何承明
【机构】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双胜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面对日益增多的问题学生,许多学校、教师、家长束手无策,社会面对如此一个群体又无计可施,这是长期以来,我们关心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安全、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而忽略了对他们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只有加大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创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进步。
关键词:学生 思想品德 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更要担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有: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触动学生心灵;满足学生成才需求,加强学生心理体验;转变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培育健康心理的自觉性;化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困扰,适时对学习困难生给予个别帮助。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而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不以权威者、监督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做到允许学生来动摇自己的“权威”。通过自己的言语、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的情感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爱,并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得到美的享受,在兴奋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让学生对你有亲近感,使学生体验到活动是有趣的,受教育是快乐的,发展是愉快的,从而逐步形成主动参与、敢于争辩的氛围,让思维得到内化,让潜能得到发展,让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二、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触动学生心灵
在《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中处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对思想品德新课程内容加以梳理,即能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例如:七年级思想品德中的《珍爱生命》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感受生命的精彩,从而更加深刻的体会自己存在的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走近中学》一课,让学生们认识道怎么才能使我们新建立的班集体更加有凝聚力,同学之间怎么相处等等;《自强不息》一课,同学们能领略到自信者的风采和自卑给人带来哪些影响,从而在生活中超越自负、告别自卑,走向自信……,再如初二思想品德中的亲子关系、同学友情、师生结伴同行、诚信等;初三教材中的正确对待学习压力、我的责任等其中也不乏正确看待自己、锻炼心理品质、善于调节情绪、磨砺坚强意志、能够承受挫折、勇于开拓进取、塑造良好性格、陶冶高雅情趣、培养爱国情操、增强自律能力等与中学生心理密切相关的内容。
三、满足学生成才需求,加强学生心理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习兴趣,进而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根据本学科内容特点,改进教学的策略方法,使学生愉快地、兴趣盎然地学习。成功和失败不仅是反映学习成果的信息,而且还可能对后续学习的动机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提问、演板练习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因人而异地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提出不同要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失败,进而不断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在学生有了比较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发言,把预习或思考后得到的知识和方法能够充分体现出来。可以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自学的成果,也可以请学生到黑板上来演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对能够给出正确结果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通过思考但解答中有不足之处的学生,先肯定他们解答中的正确之处,然后用鼓励性的语言“你可以从某某方向来继续考虑”、“请你再……,你会想出来的”等,而不要轻易地让学生马上坐下;对于学生中新颖、简洁的解法,可以用“你的解法很棒”、“老师还没有想到这种解法”等语言来激励学生,让学生有一种自豪感。
四、转变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培育健康心理的自觉性
在《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必须改变旧有的教育教学方式,采用合作、讨论、探究、交流的新型教学模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要善于利用教材内容的新异性、悬疑性、差异性、不确定性,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好奇心。例如: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学会交往》的教学设计,就完全可以采用合作、探究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自觉发现友谊的重要,获得友谊的方法,自觉懂得待人接物要平等、尊重、真诚,要理解,要宽容。学生受到教学内容的影响,必将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更注重自己的言行,实际上是让学生在行动中实践了教学内容。这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内容的理解,掌握了交友的技巧,更为重要的是,还使学生实践了交友的过程,协调了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这无疑对健全学生的心理品质取到积极作用。
五、化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困扰,适时对学习困难生给予个别帮助
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和理解学生的情绪、情感。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疲劳、紧张、懒散、分心、烦躁、厌倦等情绪,要善于因势利导地进行调适、疏导,并随机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使学生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平静、愉悦的心态,从事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对学习困难生进行个别教育,帮助其改进作业方法,提高学习技能与自信心,以及对学习的积极态度。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中学生物有青春期教育的知识点,但教学中一闪而过甚至忽略不教或让学生自己阅读的现象却不少,学生不能从正规的途径获取性知识和正确健康的性心理,不能正确抑制性冲动,就容易发生问题,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青春期发育特点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战胜性冲动。破除学生在性问题上的神秘感,改变对性的无知与困惑,使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性心理。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的缺乏,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所以思品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途径。思品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贵在潜移默化,贵在“润物细无声”,它更多的时候是内隐的、暗示的、濡染的,所以很值得提倡。
参考文献:
[1]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东方出版中心
[2]林崇德等:《学校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陈桂生:《教学中回归学生主体的理性思考与探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关键词:学生 思想品德 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更要担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有: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触动学生心灵;满足学生成才需求,加强学生心理体验;转变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培育健康心理的自觉性;化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困扰,适时对学习困难生给予个别帮助。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而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不以权威者、监督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做到允许学生来动摇自己的“权威”。通过自己的言语、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的情感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爱,并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得到美的享受,在兴奋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让学生对你有亲近感,使学生体验到活动是有趣的,受教育是快乐的,发展是愉快的,从而逐步形成主动参与、敢于争辩的氛围,让思维得到内化,让潜能得到发展,让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二、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触动学生心灵
在《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中处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对思想品德新课程内容加以梳理,即能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例如:七年级思想品德中的《珍爱生命》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感受生命的精彩,从而更加深刻的体会自己存在的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走近中学》一课,让学生们认识道怎么才能使我们新建立的班集体更加有凝聚力,同学之间怎么相处等等;《自强不息》一课,同学们能领略到自信者的风采和自卑给人带来哪些影响,从而在生活中超越自负、告别自卑,走向自信……,再如初二思想品德中的亲子关系、同学友情、师生结伴同行、诚信等;初三教材中的正确对待学习压力、我的责任等其中也不乏正确看待自己、锻炼心理品质、善于调节情绪、磨砺坚强意志、能够承受挫折、勇于开拓进取、塑造良好性格、陶冶高雅情趣、培养爱国情操、增强自律能力等与中学生心理密切相关的内容。
三、满足学生成才需求,加强学生心理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习兴趣,进而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根据本学科内容特点,改进教学的策略方法,使学生愉快地、兴趣盎然地学习。成功和失败不仅是反映学习成果的信息,而且还可能对后续学习的动机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提问、演板练习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因人而异地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提出不同要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失败,进而不断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在学生有了比较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发言,把预习或思考后得到的知识和方法能够充分体现出来。可以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自学的成果,也可以请学生到黑板上来演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对能够给出正确结果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通过思考但解答中有不足之处的学生,先肯定他们解答中的正确之处,然后用鼓励性的语言“你可以从某某方向来继续考虑”、“请你再……,你会想出来的”等,而不要轻易地让学生马上坐下;对于学生中新颖、简洁的解法,可以用“你的解法很棒”、“老师还没有想到这种解法”等语言来激励学生,让学生有一种自豪感。
四、转变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培育健康心理的自觉性
在《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必须改变旧有的教育教学方式,采用合作、讨论、探究、交流的新型教学模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要善于利用教材内容的新异性、悬疑性、差异性、不确定性,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好奇心。例如: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学会交往》的教学设计,就完全可以采用合作、探究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自觉发现友谊的重要,获得友谊的方法,自觉懂得待人接物要平等、尊重、真诚,要理解,要宽容。学生受到教学内容的影响,必将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更注重自己的言行,实际上是让学生在行动中实践了教学内容。这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内容的理解,掌握了交友的技巧,更为重要的是,还使学生实践了交友的过程,协调了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这无疑对健全学生的心理品质取到积极作用。
五、化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困扰,适时对学习困难生给予个别帮助
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和理解学生的情绪、情感。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疲劳、紧张、懒散、分心、烦躁、厌倦等情绪,要善于因势利导地进行调适、疏导,并随机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使学生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平静、愉悦的心态,从事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对学习困难生进行个别教育,帮助其改进作业方法,提高学习技能与自信心,以及对学习的积极态度。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中学生物有青春期教育的知识点,但教学中一闪而过甚至忽略不教或让学生自己阅读的现象却不少,学生不能从正规的途径获取性知识和正确健康的性心理,不能正确抑制性冲动,就容易发生问题,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青春期发育特点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战胜性冲动。破除学生在性问题上的神秘感,改变对性的无知与困惑,使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性心理。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的缺乏,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所以思品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途径。思品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贵在潜移默化,贵在“润物细无声”,它更多的时候是内隐的、暗示的、濡染的,所以很值得提倡。
参考文献:
[1]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东方出版中心
[2]林崇德等:《学校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陈桂生:《教学中回归学生主体的理性思考与探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