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创设教学情境
【作者】 蒲芙蓉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高坡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适当的情境创设能激起小学生的情趣,使他们纯真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学得轻松、愉快,让学生学习语文感到“易”、“趣”、“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锻炼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情境的生动、形象、有趣,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情境能体现教材的特点,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从而促进儿童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尽可能大的发展。
在导课中巧创情境。导语是课堂教学的突破口。任何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都会十分重视导语的设计。“导课”是一堂课中提供给学生的第一感知。如果创设情境法运用恰当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刚开始上课时,有些学生还沉浸在下课十分钟的喧闹中,心情激荡,具有这样心态的学生突然集中到课堂上来,就好像奔腾的激流一下子遇到了挡路的巨石,会激起反激的浪花。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巧妙的艺术疏导,让心情激荡的学生平静下来,尽快地把他们的思绪引入到课堂上来。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课文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法,一开课就像吸石一样将学生牢牢吸引住,起到“先声夺人,一石二鸟”的功效。因此,课堂导入应该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和简洁性。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才会被吸引过来。
联系生活,创设情境。陶行知先生说过:“脱离生活的教育是鸟笼的教育。”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经历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宝贵的教学资源。比如,在教学以“车”为主题的开放单元时,我让学生课前去搜集各种车的图片、模型,引导学生在社区或停车场等地方了解车的名称、标志、特点等,并向家长学习车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丰富车的相关知识,把语文与生活融为一体。学生学习的动力主要是兴趣,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为此,我创设了畅游“车的王国”的情境,让学生在旅游中认识各种车辆的名称、作用,并相机进行识字教学。通过营造这种生活化的情境,把学生与平时的生活实际拉近了距离,凭借丰富的想象进入美妙的意境,以打通大脑发展的“天然通道”。
在提问中创造情境。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好奇心特别大,如果能在课堂上故意激发疑问,挑起矛盾,常常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对有关内容的思索,形成浓烈的教学气氛。提问又是一门艺术。提问如果过宽,不能触及疑点,那么,即使课堂气氛热烈,也无补于教学目的的实现;如果过深,超出学生的智力水平,那么他们会因此而丧失“跳一跳”去“摘桃”的信心。巧妙的提问须在创设情境上下工夫,因此,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提供诱因,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从两方面进行:精心设疑,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惊奇开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设疑,以疑导思,可以诱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设疑要因学习对象而异,因教材而异,因课堂氛围而异。要透彻理解大纲,深入钻研教材,认真阅读教参,搞清教材知识体系,弄通知识内部结构的有机联系,做到得心应手地驾驭教材。要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心理特征、思维品质优选问点,问在知识关键处;选准时机,问在教学当问处;掌握分寸,问在难易适中处;查漏补缺,问在疏忽薄弱处;以趣激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肯不肯参与、配合,取决于他们对教学活动的情绪状态和对所授知识的兴趣程度。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强烈的释疑欲望是学生积极思维的内在动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给他们提供自己活动的空间,必要时向学生提出需要仔细探究的问题,以改变他们的研究思路,使他们朝着科学的方向探寻,从而体验到既有趣又丰富的调查研究结果。
借题发挥,启而有发。教师要注重创造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氛围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只有把学生探索的欲望激发出来,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积极性。情境教学的目的,既然是为了训练语言,发展智力和思维,因此在方法上必须讲究启发性,如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故意设置一些“障碍”、顺应学生的思路启发等。
读一读。朗读,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只有多读,才能品出味道。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堂上,教师一定要重视引导读书训练,从读中达到理解、消化、吸收的目的。“字求其训”“句求其义”“篇求其旨”。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描述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师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动情的语调、有声有色地讲述,声情并茂的朗读,以读悟情,以情动情,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情感激发的陶冶氛围中,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让学生读出语句的意和形、情和神,把课文读活,读出感情来。
演一演。利用课本本身具备的能动性,创设表演情境,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这是一种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和语言特点的有效方法。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要考虑到“人物”的性格、语言和动作的特点。学生通过观看,参与表演,既能唤起说话的兴趣,又能丰富说话的内容,学生表演得生动形象,谈得轻松愉快,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扮演得越真就越感到亲切,越感到愉快,越感到学习的轻松。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在主动实践中提高能力,通过表演,教材中的情节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成了热情的演员和观众,全身心地进入了教材描绘的情境之中,大家兴趣盎然。创设表演情境,可以起到以下作用:第一,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学生在角色表演中,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实践;第二,加深对语言的感悟;第三,强化学生的语言积累。在编排、表演过程中,人物的形象通过语言描述出来。这种再创造的过程,使语言积累水到渠成;第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生在阅读、表演中经历了读、说、议、演、评这样一个有效的、真实的阅读过程,学生在读中领悟,在演中体验,在议中鉴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优化语文教学过程,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可以获得比传统教学更明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锻炼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情境的生动、形象、有趣,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情境能体现教材的特点,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从而促进儿童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尽可能大的发展。
在导课中巧创情境。导语是课堂教学的突破口。任何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都会十分重视导语的设计。“导课”是一堂课中提供给学生的第一感知。如果创设情境法运用恰当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刚开始上课时,有些学生还沉浸在下课十分钟的喧闹中,心情激荡,具有这样心态的学生突然集中到课堂上来,就好像奔腾的激流一下子遇到了挡路的巨石,会激起反激的浪花。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巧妙的艺术疏导,让心情激荡的学生平静下来,尽快地把他们的思绪引入到课堂上来。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课文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法,一开课就像吸石一样将学生牢牢吸引住,起到“先声夺人,一石二鸟”的功效。因此,课堂导入应该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和简洁性。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才会被吸引过来。
联系生活,创设情境。陶行知先生说过:“脱离生活的教育是鸟笼的教育。”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经历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宝贵的教学资源。比如,在教学以“车”为主题的开放单元时,我让学生课前去搜集各种车的图片、模型,引导学生在社区或停车场等地方了解车的名称、标志、特点等,并向家长学习车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丰富车的相关知识,把语文与生活融为一体。学生学习的动力主要是兴趣,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为此,我创设了畅游“车的王国”的情境,让学生在旅游中认识各种车辆的名称、作用,并相机进行识字教学。通过营造这种生活化的情境,把学生与平时的生活实际拉近了距离,凭借丰富的想象进入美妙的意境,以打通大脑发展的“天然通道”。
在提问中创造情境。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好奇心特别大,如果能在课堂上故意激发疑问,挑起矛盾,常常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对有关内容的思索,形成浓烈的教学气氛。提问又是一门艺术。提问如果过宽,不能触及疑点,那么,即使课堂气氛热烈,也无补于教学目的的实现;如果过深,超出学生的智力水平,那么他们会因此而丧失“跳一跳”去“摘桃”的信心。巧妙的提问须在创设情境上下工夫,因此,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提供诱因,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从两方面进行:精心设疑,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惊奇开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设疑,以疑导思,可以诱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设疑要因学习对象而异,因教材而异,因课堂氛围而异。要透彻理解大纲,深入钻研教材,认真阅读教参,搞清教材知识体系,弄通知识内部结构的有机联系,做到得心应手地驾驭教材。要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心理特征、思维品质优选问点,问在知识关键处;选准时机,问在教学当问处;掌握分寸,问在难易适中处;查漏补缺,问在疏忽薄弱处;以趣激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肯不肯参与、配合,取决于他们对教学活动的情绪状态和对所授知识的兴趣程度。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强烈的释疑欲望是学生积极思维的内在动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给他们提供自己活动的空间,必要时向学生提出需要仔细探究的问题,以改变他们的研究思路,使他们朝着科学的方向探寻,从而体验到既有趣又丰富的调查研究结果。
借题发挥,启而有发。教师要注重创造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氛围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只有把学生探索的欲望激发出来,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积极性。情境教学的目的,既然是为了训练语言,发展智力和思维,因此在方法上必须讲究启发性,如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故意设置一些“障碍”、顺应学生的思路启发等。
读一读。朗读,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只有多读,才能品出味道。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堂上,教师一定要重视引导读书训练,从读中达到理解、消化、吸收的目的。“字求其训”“句求其义”“篇求其旨”。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描述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师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动情的语调、有声有色地讲述,声情并茂的朗读,以读悟情,以情动情,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情感激发的陶冶氛围中,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让学生读出语句的意和形、情和神,把课文读活,读出感情来。
演一演。利用课本本身具备的能动性,创设表演情境,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这是一种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和语言特点的有效方法。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要考虑到“人物”的性格、语言和动作的特点。学生通过观看,参与表演,既能唤起说话的兴趣,又能丰富说话的内容,学生表演得生动形象,谈得轻松愉快,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扮演得越真就越感到亲切,越感到愉快,越感到学习的轻松。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在主动实践中提高能力,通过表演,教材中的情节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成了热情的演员和观众,全身心地进入了教材描绘的情境之中,大家兴趣盎然。创设表演情境,可以起到以下作用:第一,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学生在角色表演中,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实践;第二,加深对语言的感悟;第三,强化学生的语言积累。在编排、表演过程中,人物的形象通过语言描述出来。这种再创造的过程,使语言积累水到渠成;第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生在阅读、表演中经历了读、说、议、演、评这样一个有效的、真实的阅读过程,学生在读中领悟,在演中体验,在议中鉴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优化语文教学过程,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可以获得比传统教学更明显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