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略谈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作者】 陈海珍

【机构】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教场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因此,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也是思维活动的教学。
  关键词:数学思维;培养;创设情境;直观教具;语言表达
  疑能促思,疑能激趣。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设疑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激情,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创新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和发展学生的素质。
  一、巧妙设疑,引发学的生思维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一些学生对学习数学没有积极性。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精心组织好“设疑生趣”,力求使语言情趣化,使学生一上课就自觉地进入角色。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一进入课堂就出示相同加数的连加法:3+3+3+3+3+3,7+7+7+7。题出来后立刻说出结果,问学生:“我算得对吗?快吗?”然后带着神秘的色彩说:“只要你们说出加数是相同的连加法,不管有多少个加数,我都会很快很准地算出结果。”再让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都急于想知道老师有什么诀窍,也就是说激起了求知欲望。此时,学生都处于思维的积极态度,为探求新知识做好了最佳的心理准备,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又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学到了如何去用知识。
  二、让学生参与操作,引导的学生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推理等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与联系,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数学体验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可见,动手操作,实践探索,亲自参与是非常的重要。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老师先是让学生从五根小棒中任意抓三根围一围,让学生直观感知到有些是可以围成的,有些是围不成的,同时使学生产生一种空间直觉,当两条较短的边合起来小于最长边是围不成的,当两条较短的边合起来大于最长边是可以围成的;然后又让学生边围边有序地记录每根小棒的长度,并对此进行分类;最后让学生在空间直觉引领下形成的三边关系几何模型和基于数据寻找三边关系的代数模型这两者的相互作用中抽象出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知道几何图形的理解与把握,只有在操作与实际活动中去探究,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空间既要有活动,也需要有思考,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兴趣是构成小学教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创新与兴趣是紧密在一起的。以这些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对学习感兴趣后,学生才能自主自觉地去观察、研究和探索。
  所以,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精心设计一个生活情境,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创设教学情境,打开学生思路,引起联想,敢于设想,从而激起学生的探索动机。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到数学并不难,它就存在于我们周围,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例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开始设置了这样的悬念:下列一组算式后,老师很快就说出了得数。① 99×9+99 = ?  ②  27×33+27+67= ? ③(100+4)×25=? ④ 96×25 = ?当学生听老师说出得数后,感到惊奇不已,这时老师趁机导入新课:学习了这节课之后你就会知道老师是怎样很快算出得数的。这样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学习兴趣特别浓厚,急于找到方法的心情也特别迫切。让每个学生都处于惊奇、探索和发现的学习过程中,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四、合理运用直观教具,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使用直观教具要把握好时机,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和抽象程度及学生的接受水平来确定要不要用,何时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教具动手演示和操作、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或者运用多媒体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低年级教一个数学概念或计算法则,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少,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教师需要借助多种实物、教具的演示,引导学生抽象、概括,使学生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来理解和掌握。而在中高年级就可以适当简化这个过程,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停留在直观的水平上,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抽象出所演示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上,从而达到对概念和法则的意义有正确的理解。
  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语言训练为主线、思维训练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话可说。并在积极的评价中,使学生说的热情得到激发,说的能力得到提高。首先注意数学语言是极其严密的、非常精炼的,有严格的界定和明确的含义的,有的一字之差,意义就不一样了。因此,在训练学生讲解的过程中,特别重视语言的准确、严密,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进行叙述。数学语言与生活语言不完全一致。有些生活用语,会对正确理解题意造成障碍,因此,要培养学生正确地运用数学语言来叙述算理,讲解题目的意义。其次,数学以严密的逻辑结构作为学科的骨架,违背了逻辑就违背了数学的真缔。所以,训练学生讲解的语言要符合客观的规律性,讲话要有根有据、有因有果、有前提有条件,要反映出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抓住这些特点来培养学生,会让数学课堂更加精准,更加简炼,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总之,数学教学实质上就是设法启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亲自参与学习,只有多参与实践活动,多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经验,储备直觉思维的感性素材,才能升华为抽象思维的理性认识,产生广阔的思维联想,进而进行归纳、类比、推理和猜猜想,发现新的事物,建构新的理论。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2013年6月总第123期
  2. www.51lw.com.2012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