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者】 叶廷华
【机构】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第三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文章主要阐述了在初中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 培养 创新意识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基本原则。因此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积极因素,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兴趣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兴趣也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更是创新的力量源泉。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在新课标下,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对知识的发生过程的了解增多了,自我实践来掌握知识的部分加重了。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我经常设计一些方法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有效克服了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为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教师要充分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1利用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在教学中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要做到难易适度,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的问题才会吸引学生,才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愿望,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才能引导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的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1.2 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和快乐,达到培养创新兴趣的目的。
2、教师要驾驭教学过程,畅通学生创新思维的渠道
课堂上教师首先应本着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要形成能集思广益的合作氛围,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在班集体中的表现,学生在这种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要驾驭好教学过程,教师要充分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2.1 活用教材,为学生的创新提供可能。把教材中的结论转化为问题情境,使知识的形成过程变成学生可以操作的活动,充分运用好教具,学具,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操作。充分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地位上。
2.2指导学生进行活动,培养创新能力。第一要引导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创造潜能。对于学生可独立操作的知识,教师可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探索,直至独立获取新知。
3、教师要保护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作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守护神
作为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采用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方式,从客观上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3.1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带有一定片面性,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有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中来判断对其评价。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
3.2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比如: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
4、改革练习设计,提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空间
课堂练习是巩固新知识,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除围绕本节课的重点设计基本练习外,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具有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习题,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创新心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学习。
总之,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数学课堂教学要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所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索和创造,教学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从荣.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年08期.
[2] 周政娥.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师版).2007年03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 培养 创新意识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基本原则。因此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积极因素,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兴趣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兴趣也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更是创新的力量源泉。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在新课标下,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对知识的发生过程的了解增多了,自我实践来掌握知识的部分加重了。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我经常设计一些方法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有效克服了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为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教师要充分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1利用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在教学中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要做到难易适度,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的问题才会吸引学生,才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愿望,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才能引导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的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1.2 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和快乐,达到培养创新兴趣的目的。
2、教师要驾驭教学过程,畅通学生创新思维的渠道
课堂上教师首先应本着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要形成能集思广益的合作氛围,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在班集体中的表现,学生在这种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要驾驭好教学过程,教师要充分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2.1 活用教材,为学生的创新提供可能。把教材中的结论转化为问题情境,使知识的形成过程变成学生可以操作的活动,充分运用好教具,学具,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操作。充分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地位上。
2.2指导学生进行活动,培养创新能力。第一要引导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创造潜能。对于学生可独立操作的知识,教师可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探索,直至独立获取新知。
3、教师要保护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作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守护神
作为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采用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方式,从客观上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3.1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带有一定片面性,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有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中来判断对其评价。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
3.2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比如: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
4、改革练习设计,提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空间
课堂练习是巩固新知识,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除围绕本节课的重点设计基本练习外,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具有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习题,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创新心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学习。
总之,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数学课堂教学要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所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索和创造,教学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从荣.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年08期.
[2] 周政娥.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师版).2007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