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作者】 兰 华 任 伟
【机构】 宜宾市屏山县大乘镇中心学校 宜宾市屏山县大乘镇中心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一、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1、利用生活素材,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马克思曾指出:“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应用时,才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2、收集应用事例,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的理解与体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的发展涉及领域越来越广泛。数字化的家电系列,宇航工程、临床医学、市场的调查与预测、气象学……无处不体现数学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搜集这些信息,既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与信心,还可以帮助学生领会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二、引导学生寻找数学问题
1、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
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问题,结合数学内容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观念尤为重要,同时也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所学内容。
2、指导学生从数学知识本身寻找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本身充满着各种问题,虽然通过前人的努力,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学习作为再次创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学生接触最多的问题是解答习题,而解答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殊形式。教师可以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明确已知的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作出合理的假设,寻求通向目标的可能途径,确定最优的解决方案。使学生从中养成习惯,形成技能,并迁移到其他方面,使他们拥有问题解决的意识,提高思维水平。
三、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生经过课堂学习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这些实际问题已经经过数学处理,各种条件与问题都比较明显,然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非如此容易,因此要多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遇到的疑惑、矛盾入手,引出新知识的实际问题或情境。
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把学生带到学校大操场的一块空地上,让学生在这块空地上设计一个面积是30平方米的花坛,可以有多种设计方案。学生的积极很高,他们几人一组,一边测量一边设计,显得十分投入,最后竟设计出十几种图形优美、很有创意的花坛。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把教学过程看作问题解决过程,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先要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知识重新进行组合,有一个新的认识,然后要对分割法、平移法、面积相加减等方法进行选择,看哪些方法更适合于设计,思维方式得到了拓展。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在学生的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是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家庭生活是离不开数学应用的。让学生参与其中,无疑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大有好处的。分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要联系家长配合老师,大胆让学生参与进来。比如:让学生参与家庭管理活动。让他们回家了解家里一周的油、粮、副食、水、电、气等基本生活的开支情况,再将搜集的数据在老师的指导下加以整理,并提出有关问题:你一周共需开支多少钱?照这样计算,一个月的基本开支是多少?家里每月的收入是多少?家里每月的结余是多少?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从家庭这一特殊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朴素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搜集、交流、分析、整理、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利用生活素材,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马克思曾指出:“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应用时,才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2、收集应用事例,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的理解与体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的发展涉及领域越来越广泛。数字化的家电系列,宇航工程、临床医学、市场的调查与预测、气象学……无处不体现数学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搜集这些信息,既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与信心,还可以帮助学生领会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二、引导学生寻找数学问题
1、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
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问题,结合数学内容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观念尤为重要,同时也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所学内容。
2、指导学生从数学知识本身寻找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本身充满着各种问题,虽然通过前人的努力,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学习作为再次创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学生接触最多的问题是解答习题,而解答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殊形式。教师可以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明确已知的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作出合理的假设,寻求通向目标的可能途径,确定最优的解决方案。使学生从中养成习惯,形成技能,并迁移到其他方面,使他们拥有问题解决的意识,提高思维水平。
三、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生经过课堂学习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这些实际问题已经经过数学处理,各种条件与问题都比较明显,然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非如此容易,因此要多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遇到的疑惑、矛盾入手,引出新知识的实际问题或情境。
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把学生带到学校大操场的一块空地上,让学生在这块空地上设计一个面积是30平方米的花坛,可以有多种设计方案。学生的积极很高,他们几人一组,一边测量一边设计,显得十分投入,最后竟设计出十几种图形优美、很有创意的花坛。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把教学过程看作问题解决过程,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先要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知识重新进行组合,有一个新的认识,然后要对分割法、平移法、面积相加减等方法进行选择,看哪些方法更适合于设计,思维方式得到了拓展。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在学生的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是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家庭生活是离不开数学应用的。让学生参与其中,无疑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大有好处的。分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要联系家长配合老师,大胆让学生参与进来。比如:让学生参与家庭管理活动。让他们回家了解家里一周的油、粮、副食、水、电、气等基本生活的开支情况,再将搜集的数据在老师的指导下加以整理,并提出有关问题:你一周共需开支多少钱?照这样计算,一个月的基本开支是多少?家里每月的收入是多少?家里每月的结余是多少?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从家庭这一特殊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朴素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搜集、交流、分析、整理、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