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爱,滋润孩子心田的雨露
【作者】 张翠娟
【机构】 新疆木垒县英格堡乡中心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曾经在一本教育著作中读到名言:“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伟大的文学家鲁迅说:教育植根于爱。我们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爱是教育的灵魂,是一个教师态度的支持力量,我们教师的职业就是一个爱的职业,教师应该是一个爱的使者,如果没有爱,我们就不可能去倾注我们的精力来灌溉这些幼小的花朵,如果没有爱,我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对于我们幼儿教师来说,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必须热爱、尊重幼儿。在师生关系中,教师要准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地位和适当的角色行为,这是培育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关键,在孩子的心目中,教师和父母是一样的,因此教师与幼儿是零距离的。教师要学会并善于向幼儿表达爱,同时又要把自己看作孩子们的伙伴,放下架子,自己的童心,童情,童趣与幼儿相伴相随,这样才能缩短与幼儿之间的距离。
一、赞美,激发孩子爱心的一剂良药。
对与幼儿来说,能得到老师的赞美,就如同吃到一颗甜甜的糖果一样开心,所以面对幼儿,教师要多用正面、积极、恰当的语言来肯定并赞美他们在学习、生活方面的良好表现,这是一种最简单的爱的表达方式。如:“##你真棒!会自己穿衣服了。”“xx你的小手可能干了,做的手工真好看。”“##讲的故事真好听,小朋友们都喜欢听。”教师的一句贴切的赞美语言可以使孩子保持一天或几天的良好情绪,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心。
皓皓的妈妈前几天同我谈起,孩子是由爷爷奶奶从小看大的,只要孩子高兴老人们什么都依他,因此,孩子被惯出了唯我独尊的毛病,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儿就不依不饶的,自己也很不开心。我们全家都挺着急的,老师,您给上上心,看看有什么法子?我觉得孩子太自私是因为缺乏爱心,应注重培养她爱别人、替别人着想、关心别人的品格。于是,我时时处处做有心人,及时发现并利用一切时机引导孩子,把表扬作为在孩子心中播撒爱心的的种子。有一次为灾区捐款活动,心怡指着捐款箱好奇的问:“老师,那些钱是做什么用的?”我回答说“那是用来帮助那些没有饭吃、没有书读的人的。”“噢!”他想了想说:“我也想帮他们。”当我看到她把钱放进捐款箱露出开心的笑容时,我激动的揽过了她,深深的亲吻她说“你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我为你骄傲。”我趁机告诉她:“当那些没有饭吃,没有书读的孩子们收到你的钱时,他们会非常的高兴,他们会十分感谢你的。”孩子好像真的听到了别人的感谢,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也正是这次表扬和鼓励改变了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在班里团结同伴,遇到问路人,她会主动的回答,别人有困难时她会主动去帮助。一声声感谢更激起了孩子的爱心。
只有我们付出了真心,才能赢得孩子的爱心;只有我们付出了爱心,才能让孩子拥有阳光的一生。
二、细心呵护,关心孩子的生活细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是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创造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倍加呵护。”这种呵护就是爱。
我们面对的是年龄很小的孩子,再加上现在的这些孩子都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备受宠爱,生活上家长包办得太多,因此,在幼儿园孩子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生活困难,这时他们需要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教师在工作中若能注意观察孩子,主动接近孩子,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并给予及时的帮助,就能消除孩子的紧张情绪,让孩子对教师产生信任并保持愉快的心情。如:刚入园的孩子,不会穿衣服、鞋子,我们帮助他们穿;睡觉的时候,我们帮他们盖好被子,午睡起床后,给孩子梳好辫子;上完厕所后,帮他们把内衣塞进裤子里面等,这些虽是非常琐碎而繁杂的细节照顾,可是却最能让孩子体验到老师慈母般的爱。
三、用微笑、拥抱、眼神来滋润孩子的心田。
“微笑着迎接每一个孩子,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老师的微笑是鼓励、是赞许,是宽容。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老师的微笑能增加他的信心,帮他克服困难;当孩子获得成功、做了好事时,老师的微笑使他觉得获得认同,倍加高兴;当他们不小心犯错时,老师的微笑又能减轻他们的恐惧感和心理压力。老师时时发自内心的微笑,如同春天和煦的春风,轻轻吹开了孩子的心扉;如同春雨,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对于幼小的孩子们来说,老师的微笑能使他们感到亲切、感到温暖,从而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这样他们才愿意和你亲近,和你交流,才能把你当作自己的好朋友。而拥抱则更好的传递了老师的爱,让孩子感受到无比的温暖。就如同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他们来到新的环境里,一切都是陌生的,孩子感到紧张,恐惧就产生了哭闹情绪,这时,摸一摸孩子的头,抱一抱孩子,能减少孩子的焦虑心情。对幼儿来说,老师的拥抱更能让他们感受到如同妈妈般的温柔亲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通过微笑,眼神和手势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能给幼儿信任、赞赏、宽容、谅解等情感的体验,使幼儿感受到教师给予他们的真诚的爱。
四、多一分特殊的爱
有人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是啊,只有这样的大爱才会让每个孩子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幼儿的户外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有的拍球、有的玩沙包、还有的跳绳……象一只只快乐的小鸟活跃在院子里。可健健小朋友却不同别的小伙伴,因为他身患残疾,不仅一只眼睛看不见,而且他的右腿先天性骨关节脱落,在入园前的几个月刚刚动过一次大手术,现在走路还不是很稳,语言表达能力也比较差。对于这样的孩子,身为小班班主任的我,在看好别的孩子的同时,还要百倍的去关心照顾他,不管走到哪里,我都随时带着他,牵着他的小手,生怕他出什么意外。可这一次,我却发现他的小手在往外挣脱,并不时的用另一只小手去掰我的手,用不清晰的声音对我说:“老师,我也要去玩。”一句话,让我心里咯噔一下,感觉到对这种特别的呵护方法起了疑问,我一边说:“健健,一定要小心,不要摔倒。”一边轻轻地放开他的小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象伟伟这样的孩子不是很多,身患残疾,是只“受伤的小鸟”。但他却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愿望,他也想跟同龄的小伙伴一样去玩耍、去游戏、去想象、去创造、去飞翔。如果老师一刻也不离他左右,百倍的去关心照顾他,从这一点虽然充分说明了老师从身体这方面给予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却忽略了他的个性发展,虽然他的身体患有残疾,而他的大脑发育却很正常,识字、数数都不差。小朋友想做的事情,他也想做;小朋友想玩的事情,他也想去玩。如果别的小朋友去游戏、去玩耍,让他例外,这样做是否会伤了他的自尊,心灵也能受到伤害。他会不满意老师对他的这种关心和照顾。因此,伟伟终于鼓起勇气,对老师说:“老师,我也要去玩”。老师应该在照顾他的同时,慢慢去锻炼他,让他适应幼儿园的环境,让他在这个环境中健康成长。不管哪些活动,哪些游戏,都应该让他去参加,让他加入到这个集体队伍中来。只是在活动时,老师随时倍加照顾,这样不仅保护了他的自尊,还让别的孩子,知道并学会照顾关心有残疾的小伙伴,知道互相帮助是一种美德,更能体现出一种人人平等、和谐相处的氛围。
爱的力量是神奇的,这种力量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它可以抚慰孩子受伤的心灵,可以帮学生找到自信。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征服一个人的灵魂,而我们幼儿教师要征服的却是一个幼小的灵魂,这就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爱,这种爱是宽泛的、细腻的。爱是滋润孩子心田的雨露,爱是呵护孩子健康的成长的安全锁,爱更是开启孩子心灵的万能钥匙。
参考文献:
《 幼儿教育》
一、赞美,激发孩子爱心的一剂良药。
对与幼儿来说,能得到老师的赞美,就如同吃到一颗甜甜的糖果一样开心,所以面对幼儿,教师要多用正面、积极、恰当的语言来肯定并赞美他们在学习、生活方面的良好表现,这是一种最简单的爱的表达方式。如:“##你真棒!会自己穿衣服了。”“xx你的小手可能干了,做的手工真好看。”“##讲的故事真好听,小朋友们都喜欢听。”教师的一句贴切的赞美语言可以使孩子保持一天或几天的良好情绪,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心。
皓皓的妈妈前几天同我谈起,孩子是由爷爷奶奶从小看大的,只要孩子高兴老人们什么都依他,因此,孩子被惯出了唯我独尊的毛病,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儿就不依不饶的,自己也很不开心。我们全家都挺着急的,老师,您给上上心,看看有什么法子?我觉得孩子太自私是因为缺乏爱心,应注重培养她爱别人、替别人着想、关心别人的品格。于是,我时时处处做有心人,及时发现并利用一切时机引导孩子,把表扬作为在孩子心中播撒爱心的的种子。有一次为灾区捐款活动,心怡指着捐款箱好奇的问:“老师,那些钱是做什么用的?”我回答说“那是用来帮助那些没有饭吃、没有书读的人的。”“噢!”他想了想说:“我也想帮他们。”当我看到她把钱放进捐款箱露出开心的笑容时,我激动的揽过了她,深深的亲吻她说“你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我为你骄傲。”我趁机告诉她:“当那些没有饭吃,没有书读的孩子们收到你的钱时,他们会非常的高兴,他们会十分感谢你的。”孩子好像真的听到了别人的感谢,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也正是这次表扬和鼓励改变了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在班里团结同伴,遇到问路人,她会主动的回答,别人有困难时她会主动去帮助。一声声感谢更激起了孩子的爱心。
只有我们付出了真心,才能赢得孩子的爱心;只有我们付出了爱心,才能让孩子拥有阳光的一生。
二、细心呵护,关心孩子的生活细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是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创造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倍加呵护。”这种呵护就是爱。
我们面对的是年龄很小的孩子,再加上现在的这些孩子都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备受宠爱,生活上家长包办得太多,因此,在幼儿园孩子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生活困难,这时他们需要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教师在工作中若能注意观察孩子,主动接近孩子,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并给予及时的帮助,就能消除孩子的紧张情绪,让孩子对教师产生信任并保持愉快的心情。如:刚入园的孩子,不会穿衣服、鞋子,我们帮助他们穿;睡觉的时候,我们帮他们盖好被子,午睡起床后,给孩子梳好辫子;上完厕所后,帮他们把内衣塞进裤子里面等,这些虽是非常琐碎而繁杂的细节照顾,可是却最能让孩子体验到老师慈母般的爱。
三、用微笑、拥抱、眼神来滋润孩子的心田。
“微笑着迎接每一个孩子,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老师的微笑是鼓励、是赞许,是宽容。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老师的微笑能增加他的信心,帮他克服困难;当孩子获得成功、做了好事时,老师的微笑使他觉得获得认同,倍加高兴;当他们不小心犯错时,老师的微笑又能减轻他们的恐惧感和心理压力。老师时时发自内心的微笑,如同春天和煦的春风,轻轻吹开了孩子的心扉;如同春雨,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对于幼小的孩子们来说,老师的微笑能使他们感到亲切、感到温暖,从而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这样他们才愿意和你亲近,和你交流,才能把你当作自己的好朋友。而拥抱则更好的传递了老师的爱,让孩子感受到无比的温暖。就如同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他们来到新的环境里,一切都是陌生的,孩子感到紧张,恐惧就产生了哭闹情绪,这时,摸一摸孩子的头,抱一抱孩子,能减少孩子的焦虑心情。对幼儿来说,老师的拥抱更能让他们感受到如同妈妈般的温柔亲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通过微笑,眼神和手势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能给幼儿信任、赞赏、宽容、谅解等情感的体验,使幼儿感受到教师给予他们的真诚的爱。
四、多一分特殊的爱
有人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是啊,只有这样的大爱才会让每个孩子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幼儿的户外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有的拍球、有的玩沙包、还有的跳绳……象一只只快乐的小鸟活跃在院子里。可健健小朋友却不同别的小伙伴,因为他身患残疾,不仅一只眼睛看不见,而且他的右腿先天性骨关节脱落,在入园前的几个月刚刚动过一次大手术,现在走路还不是很稳,语言表达能力也比较差。对于这样的孩子,身为小班班主任的我,在看好别的孩子的同时,还要百倍的去关心照顾他,不管走到哪里,我都随时带着他,牵着他的小手,生怕他出什么意外。可这一次,我却发现他的小手在往外挣脱,并不时的用另一只小手去掰我的手,用不清晰的声音对我说:“老师,我也要去玩。”一句话,让我心里咯噔一下,感觉到对这种特别的呵护方法起了疑问,我一边说:“健健,一定要小心,不要摔倒。”一边轻轻地放开他的小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象伟伟这样的孩子不是很多,身患残疾,是只“受伤的小鸟”。但他却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愿望,他也想跟同龄的小伙伴一样去玩耍、去游戏、去想象、去创造、去飞翔。如果老师一刻也不离他左右,百倍的去关心照顾他,从这一点虽然充分说明了老师从身体这方面给予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却忽略了他的个性发展,虽然他的身体患有残疾,而他的大脑发育却很正常,识字、数数都不差。小朋友想做的事情,他也想做;小朋友想玩的事情,他也想去玩。如果别的小朋友去游戏、去玩耍,让他例外,这样做是否会伤了他的自尊,心灵也能受到伤害。他会不满意老师对他的这种关心和照顾。因此,伟伟终于鼓起勇气,对老师说:“老师,我也要去玩”。老师应该在照顾他的同时,慢慢去锻炼他,让他适应幼儿园的环境,让他在这个环境中健康成长。不管哪些活动,哪些游戏,都应该让他去参加,让他加入到这个集体队伍中来。只是在活动时,老师随时倍加照顾,这样不仅保护了他的自尊,还让别的孩子,知道并学会照顾关心有残疾的小伙伴,知道互相帮助是一种美德,更能体现出一种人人平等、和谐相处的氛围。
爱的力量是神奇的,这种力量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它可以抚慰孩子受伤的心灵,可以帮学生找到自信。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征服一个人的灵魂,而我们幼儿教师要征服的却是一个幼小的灵魂,这就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爱,这种爱是宽泛的、细腻的。爱是滋润孩子心田的雨露,爱是呵护孩子健康的成长的安全锁,爱更是开启孩子心灵的万能钥匙。
参考文献:
《 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