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作者】 蔡红冬

【机构】 黑龙江大庆市让北第一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其“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完成学业,发展智力,丰富情感,形成高尚审美情操的主要阵地。早在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指出:“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种以“少教”达到“多学”的愿望,是历代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这种目标的追求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达成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多学,这是我一直在探究的课题。我发现,保证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前提是教师要有精湛的教学技艺和科学的教学方法。
  一、提前布置学生预习事半功倍 
  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而这种要求尤其表现在课外的预习环节,学生通过相关的学习资料,从搜集到整理,阅读与思考,可以获得与文本相关的大量信息,为学习课文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预习过程中,学生熟读课文,学习生词,理解词句意思。课堂教学中减少了大量的时间,教师先要进行纠正、引导、巩固等,就可以实现教学的目标,真是事半功倍。
  二、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教是为了不教”;陶行知先生也指出,教师的责任是“教学生学”;教学改革家魏书生教改的核心经验也是教师应坚持指导学生自学。由此看来,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者,是主导,教师的任务是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精讲多练、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言简意赅、能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保证课堂练习的数量和时间,而且要讲究练的方法和保证练的质量。只有将讲授、阅读、听说和练习巧妙地搭配起来,才有利于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做到懂、熟、会。学生是受教育者,是主体,他们和教学的成败息息相关,因此他们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质量都有赖于教师的教导,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进行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听课、记笔记,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复习功课,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了这些,课堂教学效率才可能稳步提高。
  三、灵活处理教材,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上语文课,首先当然需要对教材作一番处理、而为何灵活处理当然[颇有讲究。如新课的“开启”要扣人心弦。可用之招:其一是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在教《变色龙》一文时,教师首先向学生设置悬念:变色龙是动物蜥蜴的一种,它的皮肤的颜色随着四周的物体的颜色而改变,课文是写这种动物吗?不是,那为什么课文却以“变色龙”为题,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引导学生带着悬念,生动、积极地学习,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性认识。其二是活变、题目,以点带面。在是上《皇帝的新装》一文时,可让学生初读课文,先把题目改为《一个——皇帝》让同学们在横线上用课文中找出的表现皇帝性格的词语填补题目,如昏庸、虚伪、愚蠢等等。加深印象,这样点面结合,注重了阅读训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创新意识。其三是创设情景、酝酿情感,为使学生尽快地感知教材,教学过程中力求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和情绪。
  四、进行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问是触发学生思维的引言,是激发学生觉悟的契机,是教学检测的手段。提问的质量制约着教学进程能否推进,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要运用好提问,应当注意这样几点:
  1、提问要有计划性。
  一堂课要提问几个问题,对于所提问题的切入角度都要进行精心的构思。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教师要胸有成竹,精心策划。提问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步步深入。教师思路明晰,也对学生思维起着潜在的导向作用。
  2、提问要有启发性。
  提问要促进学生思考,要减少或避免走过场的应答式提问——简单地问“对不对”、“好不好”这种应答式的提问,思维的含量很少,表面热闹,价值不大,而这样的提问在教师实际课堂教学中大有存在。
  3、提问要难易适度。
  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可过浅,以免走过场;又不可过难,以防学生茫然失措,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应把大的、难的问题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以减小每次提问的难度,减小提问之间的坡度,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五、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动”是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解答、讨论。)静(教师讲,学生安静的听)互补。有人讲一堂课老师能使学生“静”的时候“动”起来,“动”的时候“静”下来,这堂课大体便成功了。我觉得此话颇有道理。“动”和“静”就像音乐中的高低音组合,两种音组合的好,才能产生出美妙的乐章。只有“静”,教学成了老师的演讲或个人表演,学生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动”,也不成其为教学。所以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积极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
  六、留心教学中的反馈信息,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应依照绝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水平来授课。在一个集体中,学习成绩有优劣高下,没有谁能真正做到齐头并进;但是作为一种教学,却必须关注全体,关心个体的存在、他们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乃至动机、效能等等。我们反对获取没有差异的优秀,但是却不能听任差异走向极端:我们追求的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进步,是获得知识能力与情感的和谐提升。而这一切的前提是珍视每一位生命体的存在,尊重每一个学生原有的学习起点,敬重每一次学习所获得的进步,即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但每个学生在学习上又各有差异,因此,要通过研究反馈的信息,及时掌握情况,采取及时的矫正、补救措施,以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整体提高。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只有做到以上几个方面,珍惜每一堂课,善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那些学习上暂时落伍的学生:给他们多一点自主学习的时间,解放他们的嘴,让他们朗朗阅读,读出属于他们的自信来;解放他们的手,让他们手脑并用,边写边记,在尝试中超越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养,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才能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