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 李 强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丰裕高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只有学生热爱数学,才能有积极持久的热情。兴趣认识的欲望,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有效的方法。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以数学史唤醒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发展的历史,是人类在追求真理,追求理想,始终不渝地求实,创新的真实写照。如果教师对数学史,数学发展趋势胸中有数,在教学时,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介绍,能变枯燥无味的数学教学为生动有趣的教学,使学生重视数学,热爱数学,并愿为数学努力奋斗。砥砺学生为数学献身的志向,激发他们为数学拼搏的豪情,在治学之道上给他们以谋略性的启迪。在讲授某些数学概念,定理时,首先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数学历史背景,往往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可以给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榜样”,增强探究精神和学习数学的毅力。例如,配合教材给学生介绍笛卡尔、韦达、祖冲之、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等等,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有效的培养和激发。
二、以生活中的数学诱导学生热爱数学
“数学是自然科学之母”,数学应用广泛。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让学生伴随着学习逐步了解各种科学研究都离不开数学,人们的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在教学活动中,结合教材导学。你可以用多少种方法测旗杆的高?你能否不过河而测出河宽?不上山能测出山高吗?车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在教学矩形内容时,利用课件展示上海世博会中国主馆斗型馆顶层楼面矩形块面,上海约会全世界,各展馆造型形式多种多样,有不少的平面、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各个国家各显身手,展馆别具一格。利用现实的生活实例,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点燃他们对数学“爱”的火花。在日常生活中,行程问题,年龄问题,劳力分配问题,市场经济等等。教给学生善于将生活中有趣的情景抽象成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逐步培养学生领悟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诱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望,从而产生如痴如醉的热情。
三、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如:在教学第一章中“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俩俩一组互相制作,同学们积极的认真画、剪、叠,又互相验证: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再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我们可以用扑克来代替正负数来玩游戏,红色的为正数,黑色的为负数,让两个同学为一组来抽扑克,每人抽两张,然后把他们相加,谁得的数大,则谁胜。这样,我们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转变到一种游戏上来,学生在游戏中就把有理数的加法学会了。
四、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例如:在讲乘方的时候,可让学生讨论“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50次后有多高?”学生讨论后,教师在告诉他们结果,这时学生会觉得非常好奇(因为他们想不大会有教师说的那么高),这样学生对学习乘方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五、变换教学形式,发展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时地通过数学幻灯投影演示、电视录像、电子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等多媒体教学形式,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生动的函数图象变换、曲线的坐标变换、立体几何的截面生成、极限过程等等。这在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起着明显的作用,因为形象直观的视觉和听觉会给学生学习数学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运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数学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数学学科最新 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数学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 ,走进了课堂。
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一种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 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和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分真情。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他们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他们安慰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与他们同甘共苦,使之明了老师的一片真诚和苦心,在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中找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潜能,逐渐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增强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断完善自我。
总之,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学习十分重要,是学好这门功课的重要前提。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以数学史唤醒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发展的历史,是人类在追求真理,追求理想,始终不渝地求实,创新的真实写照。如果教师对数学史,数学发展趋势胸中有数,在教学时,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介绍,能变枯燥无味的数学教学为生动有趣的教学,使学生重视数学,热爱数学,并愿为数学努力奋斗。砥砺学生为数学献身的志向,激发他们为数学拼搏的豪情,在治学之道上给他们以谋略性的启迪。在讲授某些数学概念,定理时,首先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数学历史背景,往往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可以给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榜样”,增强探究精神和学习数学的毅力。例如,配合教材给学生介绍笛卡尔、韦达、祖冲之、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等等,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有效的培养和激发。
二、以生活中的数学诱导学生热爱数学
“数学是自然科学之母”,数学应用广泛。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让学生伴随着学习逐步了解各种科学研究都离不开数学,人们的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在教学活动中,结合教材导学。你可以用多少种方法测旗杆的高?你能否不过河而测出河宽?不上山能测出山高吗?车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在教学矩形内容时,利用课件展示上海世博会中国主馆斗型馆顶层楼面矩形块面,上海约会全世界,各展馆造型形式多种多样,有不少的平面、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各个国家各显身手,展馆别具一格。利用现实的生活实例,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点燃他们对数学“爱”的火花。在日常生活中,行程问题,年龄问题,劳力分配问题,市场经济等等。教给学生善于将生活中有趣的情景抽象成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逐步培养学生领悟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诱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望,从而产生如痴如醉的热情。
三、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如:在教学第一章中“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俩俩一组互相制作,同学们积极的认真画、剪、叠,又互相验证: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再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我们可以用扑克来代替正负数来玩游戏,红色的为正数,黑色的为负数,让两个同学为一组来抽扑克,每人抽两张,然后把他们相加,谁得的数大,则谁胜。这样,我们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转变到一种游戏上来,学生在游戏中就把有理数的加法学会了。
四、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例如:在讲乘方的时候,可让学生讨论“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50次后有多高?”学生讨论后,教师在告诉他们结果,这时学生会觉得非常好奇(因为他们想不大会有教师说的那么高),这样学生对学习乘方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五、变换教学形式,发展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时地通过数学幻灯投影演示、电视录像、电子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等多媒体教学形式,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生动的函数图象变换、曲线的坐标变换、立体几何的截面生成、极限过程等等。这在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起着明显的作用,因为形象直观的视觉和听觉会给学生学习数学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运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数学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数学学科最新 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数学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 ,走进了课堂。
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一种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 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和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分真情。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他们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他们安慰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与他们同甘共苦,使之明了老师的一片真诚和苦心,在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中找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潜能,逐渐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增强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断完善自我。
总之,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学习十分重要,是学好这门功课的重要前提。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