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化策略
【作者】 解献荣
【机构】 山东省临沂第十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信息技术作为一项实践技能很强的学科,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学生必须要掌握好信息技术课的相关知识。同时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深入了解,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所成,为社会培养实际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技能之一。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效益,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优化信息技术课程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意见。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教学;教学方法
一、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融合了知识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基础教育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更多基本操作技能,但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技术课堂学习让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得到共同提高。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加到学习计算机的课堂氛围中去,更多更全面地接受多方面教育。使学生有更自由的发挥空间,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全面提高。所以优化中学信息技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一、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技能之一的课程。二、明确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当的角色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知识“讲述者”、信息“传授者”、教学活动“领导者”的角色。
教师特有的这种权威性,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置于中心位置,学生围着教师转。但现在社会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效益。
因此,教师应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观念,教师的角色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竞争”者。
国家新的课程纲要已将它列为政、语、数、外之后的第五位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1.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2.信息能力: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3.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并且有意识的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4.信息道德: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参与性。
很多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不认真,主要是一部分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可有可无,不够重视。现在大部分学生虽然对网络游戏和电脑聊天比较热情,但是对信息技术课缺少必要的重视,感觉信息技术课枯燥无味。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不重视也直接影响到了老师教学的积极性。使老师在教学中缺少激情,造成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只有引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热情才可以使教学过程良性的发展。在这过程中在课堂上有效地设置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尤为关键。在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课一开始就要使学生清楚地明白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和学习好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然后把信息技术课的前景和使用价值清楚地告诉学生,使学生明白在以后生活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在各个领域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第一课时就要使学生明白信息技术是人类以后必备的技能,让信息技术课一开始就吸引到学生。在以后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感觉到本课程的乐趣。
三、加强对课程整合的理解。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讨论稿)》中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涉及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
我们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四、重视每一个教学环节。
优化教学效果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应用性特别强的一门课,实际操作的机会也很多,但是在上实际应用课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进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操作,将电脑用于娱乐。因为实际操作课的时间很有限,因此就要告诉学生在上课时不要把时间都浪费在无用的操作上。通过耐心讲解,绝大部分学生都会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做到专心致志。老师在讲课时要做到精讲多练,多给学生练习机会,对基础书面知识在每一阶段进行测试,对存在的问题耐心给学生讲解清楚。对操作部分进行测试时,合格的学生安排进行操作下一部分,不合格学生的进行单独指导,直到合格为止。对经常出现的错误要进行总结,对容易失误的环节让学生反复练习,这样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加强信息道德的培养
当今的社会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既有大量的、丰富的学科知识、动人事迹等信息,也泛滥着一些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个人隐私遭到威胁等都是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一项实践技能很强的学科,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学生必须要掌握好信息技术课的相关知识。同时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深入了解,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所成,为社会培养实际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樊志华.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初探[J].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3] 王吉庆教授《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教学;教学方法
一、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融合了知识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基础教育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更多基本操作技能,但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技术课堂学习让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得到共同提高。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加到学习计算机的课堂氛围中去,更多更全面地接受多方面教育。使学生有更自由的发挥空间,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全面提高。所以优化中学信息技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一、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技能之一的课程。二、明确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当的角色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知识“讲述者”、信息“传授者”、教学活动“领导者”的角色。
教师特有的这种权威性,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置于中心位置,学生围着教师转。但现在社会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效益。
因此,教师应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观念,教师的角色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竞争”者。
国家新的课程纲要已将它列为政、语、数、外之后的第五位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1.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2.信息能力: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3.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并且有意识的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4.信息道德: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参与性。
很多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不认真,主要是一部分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可有可无,不够重视。现在大部分学生虽然对网络游戏和电脑聊天比较热情,但是对信息技术课缺少必要的重视,感觉信息技术课枯燥无味。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不重视也直接影响到了老师教学的积极性。使老师在教学中缺少激情,造成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只有引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热情才可以使教学过程良性的发展。在这过程中在课堂上有效地设置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尤为关键。在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课一开始就要使学生清楚地明白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和学习好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然后把信息技术课的前景和使用价值清楚地告诉学生,使学生明白在以后生活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在各个领域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第一课时就要使学生明白信息技术是人类以后必备的技能,让信息技术课一开始就吸引到学生。在以后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感觉到本课程的乐趣。
三、加强对课程整合的理解。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讨论稿)》中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涉及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
我们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四、重视每一个教学环节。
优化教学效果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应用性特别强的一门课,实际操作的机会也很多,但是在上实际应用课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进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操作,将电脑用于娱乐。因为实际操作课的时间很有限,因此就要告诉学生在上课时不要把时间都浪费在无用的操作上。通过耐心讲解,绝大部分学生都会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做到专心致志。老师在讲课时要做到精讲多练,多给学生练习机会,对基础书面知识在每一阶段进行测试,对存在的问题耐心给学生讲解清楚。对操作部分进行测试时,合格的学生安排进行操作下一部分,不合格学生的进行单独指导,直到合格为止。对经常出现的错误要进行总结,对容易失误的环节让学生反复练习,这样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加强信息道德的培养
当今的社会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既有大量的、丰富的学科知识、动人事迹等信息,也泛滥着一些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个人隐私遭到威胁等都是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一项实践技能很强的学科,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学生必须要掌握好信息技术课的相关知识。同时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深入了解,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所成,为社会培养实际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樊志华.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初探[J].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3] 王吉庆教授《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