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文言文教学如何彰显“活力”
【作者】 陈联淑
【机构】 四川省华蓥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打破文言文教学沉闷,让文言文课堂生动、活泼、接地气,让学生不仅仅收获文言字词的理解与积累,更能够真正获得美的体验与情感的升华。
关键词:激发动机 转变角色 转变学法 丰富手段 体悟情思 增强实效
长期以来文言文的教学都是“波澜不惊”,教师依旧重复昨日的故事---传统“串讲法”,这让对文言文有时代隔膜的当今学生如何能乐学并有实效呢?因此,要把文言文教学从怪圈中引出,让课堂生动活泼接地气,让学生不仅仅收获文言字词的理解与积累,而且能够真正获得美的体验与情感的升华,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
一、讲解功能 消除误区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语言载体,它不是一种孤立的语言存在,而是有着丰富的内涵,深厚的底蕴和极高的美学价值。老师要拿出一定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给学生谈学习文言文的意义,让学生知晓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性。
二、多元入境 激发动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没有感情的支持,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是软弱无力,只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才能事半功倍,教师要不断给注入学生兴奋的“活水”。
(一)、转变角色 营造民主 爱因斯坦曾说:“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愉悦的,是教师的最高本领”,教师要转变角色,由课堂的“霸主”转变为能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朋友”,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说生评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体验到成就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
(二)拨动心弦 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激发、唤起学生情感的过程,是以情感为核心并贯穿始终的心理交流过程。首先,教师应以愉悦的语言与学生交流,以点燃学生心灵的希望和热情,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还应注重用非语言行为与学生交流,如丰富的表情、微笑的面孔、轻快的语调、恰当的手势,就像是道开胃菜,紧紧抓住学生的胃口,为学生导出一个宽松、温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畅游在愉悦课堂场景中流连忘返。此外,教师还应在教学中学会“移情”。教师要有“换位”意识,关注学生处境和感受,体会其内心世界和思考方式。
三、诵读文本 感悟情韵
苏轼曾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老师应抓住文言文核心教学方法-----诵读,它是倾情吟诵,反复感受的一种过程性方法--目视其文,耳闻其音,心悟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是从字词句到全篇,从文中到语音,从表层到深层含义。学生通过口、眼、手三条渠道,字、词、句自然而然地进入大脑,感觉和心灵在感受课文言语的同时,发挥出对语言的直觉的感知判断------语感能力。课文的内容和意旨,随之融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甚至连文章的主题都能明确地表达出来。总之,以读贯穿课堂,让意味、韵味、趣味、语感、素养从“吟诵”中来。
四、转变学法 增强能力
(一)习得方法 融会贯通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达尔文。中学生学习方法单一,许多学生遇到不懂的文言文问题选择直接跳过,没有养成查阅工具书、上网查阅的好习惯,工具书的拥有量十分有限。学生的文言文知识主要依靠教师讲解,没有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因此,急需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特殊规律诸如专用工具书的查检、句法的归类,文学常识、作家作品知识的梳理等进行归纳、总结,并灵活运用文言的学法如韩愈的‘提要钩玄’、朱熹的“质疑释疑”、刘勰“披文以懂”等,让学生古文的学海自主划着“浆”扬帆远航。
(二)自主学习 体验快乐
美国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传统的方法是:背景介绍----串讲翻译---字句深析----背诵记忆,这种机械、刻板缺少创意教学流程方式,遏制学生的创造力,容易导致教与学的脱节。素质教育的课堂让学生从“唯书”、“唯师”的 “依赖”型学习转变为师巧导下,以生为本的“主动型” 教学理念,老师要做到“教不越位”,促成“学要到位”。允许学生有“出错”、“出格”的想象,遇到棘手的关键问题,教师及时引发,甚至“煽风点火”,思维碰撞,让不同层次的个体在互帮中得到表现、修正,优化,而且意识到个人与集体是相互依赖的,从而形成一种和谐的互补作学习关系。有了“自我”和“互帮”这巨大学习内驱力“活水”的注入,课堂不再是几个优生的舞台而是师生“全频道”积极参与,为更多学生提供“出彩”“出众”的机会,让文言文课成为学生乐学的殿堂。
(三)丰富手段 增强实效
文言文学习除了上课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文言句式、分析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观看《百家讲坛》《子午书简》等有关节目,或者展开辩论,或者编成话剧演出,或者定期举行文言文阅读推荐会等,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而提升文言素养。
五、体悟情思 震撼心灵
文言文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文”的关注,更应该有“道”的提升。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是文言文教学阅读教学圣神使命,因此,教师要加大教学容量的广度和深度,在引导学生探究词意和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穿越时空隧道,走进文本,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知识积累,直接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为圣哲的至理名言而深思、为名士的痛苦忧思而叹息、为良臣的苦苦劝谏而感叹、为英雄的慷慨赴难而痛惜。体味先贤不同凡响的忧患意识、生命意识、家国意识及非同一般的“情感、智慧、思考”,从而吸取有益的养分,从而丰富心灵、完善人格、培养品德,这才是真正意义的学习文言精髓所在。
总之,文言文的教学应该是教师大胆放手,巧引学生掌握学法,用灵活多元的方式吸引学生自学遨游,最后学生满载而归的是学法和做人的道理。这样绿色的、彰显活力的文言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培育审美之花、心灵之花的文言摇篮。
关键词:激发动机 转变角色 转变学法 丰富手段 体悟情思 增强实效
长期以来文言文的教学都是“波澜不惊”,教师依旧重复昨日的故事---传统“串讲法”,这让对文言文有时代隔膜的当今学生如何能乐学并有实效呢?因此,要把文言文教学从怪圈中引出,让课堂生动活泼接地气,让学生不仅仅收获文言字词的理解与积累,而且能够真正获得美的体验与情感的升华,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
一、讲解功能 消除误区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语言载体,它不是一种孤立的语言存在,而是有着丰富的内涵,深厚的底蕴和极高的美学价值。老师要拿出一定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给学生谈学习文言文的意义,让学生知晓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性。
二、多元入境 激发动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没有感情的支持,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是软弱无力,只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才能事半功倍,教师要不断给注入学生兴奋的“活水”。
(一)、转变角色 营造民主 爱因斯坦曾说:“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愉悦的,是教师的最高本领”,教师要转变角色,由课堂的“霸主”转变为能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朋友”,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说生评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体验到成就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
(二)拨动心弦 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激发、唤起学生情感的过程,是以情感为核心并贯穿始终的心理交流过程。首先,教师应以愉悦的语言与学生交流,以点燃学生心灵的希望和热情,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还应注重用非语言行为与学生交流,如丰富的表情、微笑的面孔、轻快的语调、恰当的手势,就像是道开胃菜,紧紧抓住学生的胃口,为学生导出一个宽松、温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畅游在愉悦课堂场景中流连忘返。此外,教师还应在教学中学会“移情”。教师要有“换位”意识,关注学生处境和感受,体会其内心世界和思考方式。
三、诵读文本 感悟情韵
苏轼曾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老师应抓住文言文核心教学方法-----诵读,它是倾情吟诵,反复感受的一种过程性方法--目视其文,耳闻其音,心悟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是从字词句到全篇,从文中到语音,从表层到深层含义。学生通过口、眼、手三条渠道,字、词、句自然而然地进入大脑,感觉和心灵在感受课文言语的同时,发挥出对语言的直觉的感知判断------语感能力。课文的内容和意旨,随之融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甚至连文章的主题都能明确地表达出来。总之,以读贯穿课堂,让意味、韵味、趣味、语感、素养从“吟诵”中来。
四、转变学法 增强能力
(一)习得方法 融会贯通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达尔文。中学生学习方法单一,许多学生遇到不懂的文言文问题选择直接跳过,没有养成查阅工具书、上网查阅的好习惯,工具书的拥有量十分有限。学生的文言文知识主要依靠教师讲解,没有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因此,急需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特殊规律诸如专用工具书的查检、句法的归类,文学常识、作家作品知识的梳理等进行归纳、总结,并灵活运用文言的学法如韩愈的‘提要钩玄’、朱熹的“质疑释疑”、刘勰“披文以懂”等,让学生古文的学海自主划着“浆”扬帆远航。
(二)自主学习 体验快乐
美国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传统的方法是:背景介绍----串讲翻译---字句深析----背诵记忆,这种机械、刻板缺少创意教学流程方式,遏制学生的创造力,容易导致教与学的脱节。素质教育的课堂让学生从“唯书”、“唯师”的 “依赖”型学习转变为师巧导下,以生为本的“主动型” 教学理念,老师要做到“教不越位”,促成“学要到位”。允许学生有“出错”、“出格”的想象,遇到棘手的关键问题,教师及时引发,甚至“煽风点火”,思维碰撞,让不同层次的个体在互帮中得到表现、修正,优化,而且意识到个人与集体是相互依赖的,从而形成一种和谐的互补作学习关系。有了“自我”和“互帮”这巨大学习内驱力“活水”的注入,课堂不再是几个优生的舞台而是师生“全频道”积极参与,为更多学生提供“出彩”“出众”的机会,让文言文课成为学生乐学的殿堂。
(三)丰富手段 增强实效
文言文学习除了上课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文言句式、分析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观看《百家讲坛》《子午书简》等有关节目,或者展开辩论,或者编成话剧演出,或者定期举行文言文阅读推荐会等,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而提升文言素养。
五、体悟情思 震撼心灵
文言文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文”的关注,更应该有“道”的提升。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是文言文教学阅读教学圣神使命,因此,教师要加大教学容量的广度和深度,在引导学生探究词意和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穿越时空隧道,走进文本,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知识积累,直接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为圣哲的至理名言而深思、为名士的痛苦忧思而叹息、为良臣的苦苦劝谏而感叹、为英雄的慷慨赴难而痛惜。体味先贤不同凡响的忧患意识、生命意识、家国意识及非同一般的“情感、智慧、思考”,从而吸取有益的养分,从而丰富心灵、完善人格、培养品德,这才是真正意义的学习文言精髓所在。
总之,文言文的教学应该是教师大胆放手,巧引学生掌握学法,用灵活多元的方式吸引学生自学遨游,最后学生满载而归的是学法和做人的道理。这样绿色的、彰显活力的文言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培育审美之花、心灵之花的文言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