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搭建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平台
【作者】 热汗古丽.毛依东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阿瓦提乡中心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目前,作文难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和学生。教师们在作文教学中投入多,收效甚微,学生怕写,教师难教。如此状况,原因何在呢?我认为致命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可见兴趣在学生作文中起着支配作用,兴趣是激发学生写作的突破口,是学生写作入门的向导,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才能激发倾吐的欲望、写作的动机和创造性表达的热情。因此,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理当充分挖掘利用兴趣这一巨大动力,以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观察生活,做有心人
写作兴趣的源头来源于生活,若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阔,感受社会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我们采用开放式的作文教学,作文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把学生带到室外或学校外让他们接触生活实际,接触社会实践,走进大自然,开阔学生视野,给学生提供获取素材的机会,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我捕捉灵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如我在教学“观察秋天田野或校园附近一处景物,写一篇作文”时,改变了以往单纯局限在教室里,空洞地教给学生要如何去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写的教法,而是组织学生分组搞一次秋游,把学生带到田野里、果园里,让他们投入到所写环境中充分感受,把田野、果园里的植物,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去观察,去贴近。同学们像一只只快乐的鸟儿,兴趣极高。连平时不善于观察的同学也留心起来了。秋游结束后,各小组讨论交流意见时,同学们争先恐后,踊跃发言。这次作文同学们利用视觉、触觉和听觉效果,运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把难以捉摸的自然景象,动静结合、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出来。课后,我调查了几位同学,他们都觉得此次作文活动挺有趣,写起来得心应手。我觉得应该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作文才能有感而发,有内容可看、可说、可思、可写,写出来的文章才具体形象、生动有趣、栩栩如生。
平时我注意尽最大可能为学生开辟感受生活的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如登山,举行体育竞技活动,参观展览等有益活动,拓宽了学生的生活面,大大丰富了写作题材。
二、广泛阅读,加强积累
杜甫曾立下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誓言,他也确实为此而博览群书,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广泛的阅读能拓宽视野,提高文学素养。
广泛阅读首先应立足于语文课内的阅读。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值得反复阅读的美文,我指导学生通过课内阅读,学习名家的先进的写作技巧。
当然,为提高阅读质量,我告诫学生要有选择地阅读,要读好书。对于一些名言警句做好摘抄,积累一些精彩的片段和精练的句子,积累多了才能做到厚积薄发,写作自然会出现质的飞跃。
三、技巧上生趣
平原上的小溪难引人注目,高山的泉水会招人喜爱。细而究之,山泉在崎岖的峭壁上流淌,善于表现自己的风采。学生不喜爱写作,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技巧。纵然有了写作兴趣,也难以写出好的文章来,犹如过河渡水缺舟桥。为此,就有必要对学生加强技巧的专门训练。训练则可采用多种方法:一种是专项训练,像如何写开头,如何过渡,如何选择典型事件,如何描写人物等等。另一种是综合训练,这要在专项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无论何种训练,都是有计划的进行,应宏观训练和微观训练相结合,制定好学年度的训练计划。练前有明确目标,练中恰当引导,练后合理评析。特别是重视训练后的导向性评价诱导,使学生感到他们在写作技巧上不断进步,在“天天向上”,企盼着下次写作课的到来,人人产生出强烈的表现欲。
四、评改升华
学生的阅历少,但他们的上进心和荣誉感都很强。肯定成功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强信心,并产生动力。学生拿到教师批改后的作文,首先看的是成绩,然后看的是教师的评语。实践表明,学生了解学习结果比不了解学习结果更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习的进步。当然,如果你的评语中尽是一些批评的语句,必然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作文教学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写评语必须注意艺术性、启发性和鼓励性。
(一)善于捕捉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正面鼓励为主
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激励,一个人自身的潜力只能发挥20%~30%,而正确与充分的激励,则能使人发挥其自身潜力的80%——90%。学生作文后,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积极的评价,以得到情感的满足。教师在批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作文时应带着一颗宽容的心,练就一双善于捕捉学生优点的慧眼,及时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如一个学生对写作很感兴趣,文笔很生动,我就在一次作文的评语中这样写道:“好好努力,发挥优势,汲取养分,老师祝愿你能成为一位优秀的作家。”一个学生在一篇写人的文章中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很到位,我就写道:“你很成功,人物的音容笑貌已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让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人物的高尚品质也让我们深深感动。”又如一位学生作文的结尾写得很好,就可以这样写评语:“文章的结尾画龙点睛,将文章提到了一个高度,升华了文章主题。”
总之,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应珍惜学生在任何一方面的成功之处,多给他们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对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应委婉批评,重在引导
当然,学生作文中也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批评,但必须注意方式方法,切忌“一棒打死”,不注意学生的感受。我们应以商量的口吻心平气和地、开诚布公地向学生提出批评意见,让学生乐于接受。一个学生作文没下功夫写,教师就可以说:“下点功夫修改吧,你可以写得更好。”
可见,善于点拨,富有启发性,注重鼓励性,有亲切感的评语易于被学生接受。教师在批改作文时,特别是后进生的作文,一定要多加鼓励,让每个学生见了作文评语后都有成就感。
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学习上的潜在动力,它是可以开发的一种资源。我们应该十分重视这个学习的内在因素。兴趣激励法,能唤醒和调动、诱导学生作文的兴趣,目的是要达到学生“爱写”以至“善写”的目标。实践结果证明,以上诸种方法坚持下去,主动写作的人增多了,厌作的人少了,写出好作文的人逐渐多了。只要重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学生生动活泼的写作局面就一定能够形成。
一、观察生活,做有心人
写作兴趣的源头来源于生活,若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阔,感受社会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我们采用开放式的作文教学,作文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把学生带到室外或学校外让他们接触生活实际,接触社会实践,走进大自然,开阔学生视野,给学生提供获取素材的机会,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我捕捉灵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如我在教学“观察秋天田野或校园附近一处景物,写一篇作文”时,改变了以往单纯局限在教室里,空洞地教给学生要如何去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写的教法,而是组织学生分组搞一次秋游,把学生带到田野里、果园里,让他们投入到所写环境中充分感受,把田野、果园里的植物,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去观察,去贴近。同学们像一只只快乐的鸟儿,兴趣极高。连平时不善于观察的同学也留心起来了。秋游结束后,各小组讨论交流意见时,同学们争先恐后,踊跃发言。这次作文同学们利用视觉、触觉和听觉效果,运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把难以捉摸的自然景象,动静结合、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出来。课后,我调查了几位同学,他们都觉得此次作文活动挺有趣,写起来得心应手。我觉得应该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作文才能有感而发,有内容可看、可说、可思、可写,写出来的文章才具体形象、生动有趣、栩栩如生。
平时我注意尽最大可能为学生开辟感受生活的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如登山,举行体育竞技活动,参观展览等有益活动,拓宽了学生的生活面,大大丰富了写作题材。
二、广泛阅读,加强积累
杜甫曾立下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誓言,他也确实为此而博览群书,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广泛的阅读能拓宽视野,提高文学素养。
广泛阅读首先应立足于语文课内的阅读。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值得反复阅读的美文,我指导学生通过课内阅读,学习名家的先进的写作技巧。
当然,为提高阅读质量,我告诫学生要有选择地阅读,要读好书。对于一些名言警句做好摘抄,积累一些精彩的片段和精练的句子,积累多了才能做到厚积薄发,写作自然会出现质的飞跃。
三、技巧上生趣
平原上的小溪难引人注目,高山的泉水会招人喜爱。细而究之,山泉在崎岖的峭壁上流淌,善于表现自己的风采。学生不喜爱写作,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技巧。纵然有了写作兴趣,也难以写出好的文章来,犹如过河渡水缺舟桥。为此,就有必要对学生加强技巧的专门训练。训练则可采用多种方法:一种是专项训练,像如何写开头,如何过渡,如何选择典型事件,如何描写人物等等。另一种是综合训练,这要在专项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无论何种训练,都是有计划的进行,应宏观训练和微观训练相结合,制定好学年度的训练计划。练前有明确目标,练中恰当引导,练后合理评析。特别是重视训练后的导向性评价诱导,使学生感到他们在写作技巧上不断进步,在“天天向上”,企盼着下次写作课的到来,人人产生出强烈的表现欲。
四、评改升华
学生的阅历少,但他们的上进心和荣誉感都很强。肯定成功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强信心,并产生动力。学生拿到教师批改后的作文,首先看的是成绩,然后看的是教师的评语。实践表明,学生了解学习结果比不了解学习结果更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习的进步。当然,如果你的评语中尽是一些批评的语句,必然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作文教学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写评语必须注意艺术性、启发性和鼓励性。
(一)善于捕捉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正面鼓励为主
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激励,一个人自身的潜力只能发挥20%~30%,而正确与充分的激励,则能使人发挥其自身潜力的80%——90%。学生作文后,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积极的评价,以得到情感的满足。教师在批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作文时应带着一颗宽容的心,练就一双善于捕捉学生优点的慧眼,及时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如一个学生对写作很感兴趣,文笔很生动,我就在一次作文的评语中这样写道:“好好努力,发挥优势,汲取养分,老师祝愿你能成为一位优秀的作家。”一个学生在一篇写人的文章中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很到位,我就写道:“你很成功,人物的音容笑貌已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让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人物的高尚品质也让我们深深感动。”又如一位学生作文的结尾写得很好,就可以这样写评语:“文章的结尾画龙点睛,将文章提到了一个高度,升华了文章主题。”
总之,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应珍惜学生在任何一方面的成功之处,多给他们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对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应委婉批评,重在引导
当然,学生作文中也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批评,但必须注意方式方法,切忌“一棒打死”,不注意学生的感受。我们应以商量的口吻心平气和地、开诚布公地向学生提出批评意见,让学生乐于接受。一个学生作文没下功夫写,教师就可以说:“下点功夫修改吧,你可以写得更好。”
可见,善于点拨,富有启发性,注重鼓励性,有亲切感的评语易于被学生接受。教师在批改作文时,特别是后进生的作文,一定要多加鼓励,让每个学生见了作文评语后都有成就感。
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学习上的潜在动力,它是可以开发的一种资源。我们应该十分重视这个学习的内在因素。兴趣激励法,能唤醒和调动、诱导学生作文的兴趣,目的是要达到学生“爱写”以至“善写”的目标。实践结果证明,以上诸种方法坚持下去,主动写作的人增多了,厌作的人少了,写出好作文的人逐渐多了。只要重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学生生动活泼的写作局面就一定能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