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胡 洋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花板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小学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的来源本质,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在众多数学实践中提高生活反哺服务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实施
  数学源于生活,是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新课标明确教与学的方法,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落实到实践的教与学中,就是要实施生活化的教和生活化的学。对于我们教师,就是要尽可能地搭建平台,实施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反哺生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从而获得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学时我们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生活背景中学数学、用数学,发展数学实践能力。
  一、生活化的教学语言
  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经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教学语言生活化,就是教学时应尽量使用规范化的数学语言,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事例作为知识背景开展教学,也就是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定义、公式和定理等披上生活的外衣,变为生动的生活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能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例如在教学“利息”一课时,我们就可通过这样的教学语言来营造氛围,开启教学:“我家里有20000元现金,暂时不想用,可放在家里又感觉不安全。请同学们帮我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我们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不过储蓄我们也不能盲目,需要先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对“储蓄”有了一定感知后,我们就可水到渠成的实施新课教学了。通过这样富含生活性的语言,唤起了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起到了激趣和缓解知识难度的作用。
  二、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生活化情境就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数学学习规律,把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整合到数学知识当中,通过语言或多媒体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产生亲切感,由此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心理学研究来实施: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落实到实践教学中,我们就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新课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和去应用,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中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需要数学。例如我们在加减混合运算时,就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没有坐船。”在这些语言呈现的背景下,我们可以运用图片或动画让情境更加真实。接着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三、生活化的教学问题
  学起于思贵有疑。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谆谆教诲。而我们现行学生太多没有质疑学习习惯,需要我们“教有疑”来触动引发。而现行教材似乎也注意到了这一点,通过一定情境把激发学生思考放在了重要位置,把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常和生活事例联系起来,在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中让学生感受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时,我们就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又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通过一个大“?”来引发学生对去括号后的算式写法的思考与注意。这样,不仅引发了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从而感受数学与生活在数量关系和问题解决中实际运用。
  四、生活化的数学实践
  不论是数学思考还是数学反哺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数学实践。数学实践是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最终目的。虽然小学生还涉及不多,但我们必须把生活化思想渗透其中,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需要用书本上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即使不是直观的数学问题,只要涉及到数学知识,我们就要用数学思想和方法来思考,来解决。如在教学完《克与千克的认识》之后,我们可在教室里放置各种称,请学生称一些随带物品,也可让学生测测自身体重。在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为家庭的装潢设计一个购物计划;又如学过“小数点的认识”后,可指导学生到超市认识商品价格等。虽然我们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其原型在生活中大都能找到,但如果我们不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学生也往往容易忽视不见。所以,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在渗透生活化思想的同时,还要设计生活化的实践平台,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总之,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背景。数学因有生活而学得有意义,生活因数学得到有效发展。教学时,我们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就是为学生渗透生活化思想,让他们知道数学学习的目的,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从而真正走上理解数学,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学习之路。
  参考文献:
  [1]金秀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年。
  [2]李满仓,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
  [3]王德林,浅淡如何创建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