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单亲家庭幼儿教育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作者】 刘 梦
【机构】 新疆和静县第一双语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以婚姻为纽带联接起来的家庭关系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冲击,离婚率逐年上升,由此引发的子女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针对单亲家庭状况对子女造成的消极影响及其形成原因以及如何教育单亲子女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单亲家庭 幼儿教育
一、引言
近几年,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家庭子女数量也逐年上升,大有形成“单亲一族”的趋势。而这些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思想上、学习上、行为习惯上,往往有着不同于其他孩子的表现。如多疑、闭塞、自卑,反抗性和攻击性强。单亲家庭的孩子之所以容易出现种种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的原因是家长容易做出两个极端;一方面是由于单亲家长出于补偿心理,格外地娇惯、放纵孩子。另一方面,离婚后的孩子父母之间的矛盾还没有消除,孩子往往被看成是家长的累赘,孩子会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在同伴交往过程中常会自设藩篱,孤单不合群,渐渐成为同伴被忽视甚至被拒绝的对象,久而久之就会进一步形成孤僻、不合群的异类性格。
二、单亲家庭幼儿心理问题表现及分析
1.沉默不语。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家长无法给于细致的关爱,导致这类孩子自卑感强、自信心弱。在集体场合中不敢主动要求参加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
2.放纵型孩子。家长因离异后工作繁重,对孩子缺乏有效的管教,特别是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亲情,因此对家毫不留恋,行为放纵,无自制力,不易接受老师、家长的教育,在集体中表现不佳,喜欢欺负他人,属于问题儿童。
3.品行障碍。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在父母“精神扯皮”的过程中,承担了一个聆听者、目睹者和他们宜泄彼此间仇恨的暴力承受者的角色,那么这些孩子对社会的仇恨也就可想而知了:他们会在父母的行为中,习得“以暴制暴”因为他们成长的家庭就是一个缺少爱的环境。
4.不合群。部分单亲家庭由于对家庭乃至社会的不满,想要很好的保护自已。在学校中沉默寡占,孤僻自团,不能与他人正常相处,亦不参加组织活动。他们的身心发展有着潜在的和深刻的不良斟素。往往会导致以后各种心理适应不良,进入社会便更难立足。
三、 原因分析
1. 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幼儿心理的变化
对单亲家庭而言,单亲子女主要存在着明显的心理问题,如胆怯、孤僻、自卑、情绪极不稳定、恐惧、郁闷、失望、不安等。单亲家庭之所以会对幼儿产生一系列消极影响,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幼儿成为家长的累赘,幼儿的地位由中心化趋向边缘化,这一变化必然会导致幼儿产生心理变化吗,从而导致儿童自尊和行为问题的产生。
2. 家庭教育功能的变化导致幼儿心理变化
幼儿教育是父母共同的责任,但单亲家庭对幼儿的教育往往由父亲或母亲一人担当。由于父亲、母亲这两个角色对幼儿的影响不能互相代替,所以单亲家庭中存在的不平衡的教育当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身心的成长。
3. 家长的素质、心态和情绪的变化导致幼儿的心理变化
有关研究表明,孩子的智力和心态与父母的文化程度、教育能力以及教育方法等因素直接相关。一般来说,重组家庭的父母的心态较前易发生很大变化,容易对幼儿的期望值过高,往往忽视幼儿的实际情况,幼儿由于无法承受压力而往往产生压抑或抵触情绪,会表现出封闭、自卑、抑郁、猜疑、嫉妒、孤独,甚至冷漠、厌恶交往、逃避与他人接触等心理。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无原则地满足孩子过分的物质要求,易使孩子产生任性、暴躁等不良隋绪。这些失衡的心理必定会对重组家庭幼儿的社会性,尤其是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等社会性行为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四、单亲家庭教育对策
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姆斯基说过:“任何方法如果以儿童需要为基础,那么便会成功,反之,则不会达到目的”。其实单亲家庭儿童比正常儿童有着更强烈的心理需要,针对上述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1.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有正确的认识。
这不仅是父母的责任,也是老师的责任。注意观察幼儿的言行,及时解开其思想疙瘩,努力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正视现实。对他们多关心体贴,使孩子有倾诉之处,引导其融入到群体中,幼儿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不要把幼儿当出气筒,不要采取过分偏激的教育方式,多与幼儿交流,关注他们的心理感受。
2.加强家长教师和学校的团结协作培养单亲家庭子女的良好人格
家长与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关爱有度、期望有度,不要让孩子卷入父母之间的矛盾。在尊重的基础上关注孩子,避免进人情感性教育的误区和极端性教育的误区。要善于体察幼儿的内心变化,避免自己的言行伤到幼儿,多进行正面引导。要创造多边活动的环境,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
五、总结
在我们的工作中常会遇上单亲家庭的孩子,作为教师应该善待每一个孩子,决不能厚此薄彼。应该帮助每个孩子树立起自信心,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活跃在集体中;应该把更多的爱倾注在单亲家庭的孩子身上,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引导他们,使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兴润 浅谈单亲家庭幼儿的教育[期刊论文]-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0(2)
2.高玉洁 重组家庭幼儿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期刊论文]-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6(1)
3.魏人 单亲家庭幼儿的表现分析及解决方法[期刊论文]-新课程研究(学前教育)2011(1)
4.熊丽娟 单亲家庭子女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中华文化论坛,2008(1)
关键词:单亲家庭 幼儿教育
一、引言
近几年,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家庭子女数量也逐年上升,大有形成“单亲一族”的趋势。而这些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思想上、学习上、行为习惯上,往往有着不同于其他孩子的表现。如多疑、闭塞、自卑,反抗性和攻击性强。单亲家庭的孩子之所以容易出现种种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的原因是家长容易做出两个极端;一方面是由于单亲家长出于补偿心理,格外地娇惯、放纵孩子。另一方面,离婚后的孩子父母之间的矛盾还没有消除,孩子往往被看成是家长的累赘,孩子会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在同伴交往过程中常会自设藩篱,孤单不合群,渐渐成为同伴被忽视甚至被拒绝的对象,久而久之就会进一步形成孤僻、不合群的异类性格。
二、单亲家庭幼儿心理问题表现及分析
1.沉默不语。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家长无法给于细致的关爱,导致这类孩子自卑感强、自信心弱。在集体场合中不敢主动要求参加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
2.放纵型孩子。家长因离异后工作繁重,对孩子缺乏有效的管教,特别是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亲情,因此对家毫不留恋,行为放纵,无自制力,不易接受老师、家长的教育,在集体中表现不佳,喜欢欺负他人,属于问题儿童。
3.品行障碍。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在父母“精神扯皮”的过程中,承担了一个聆听者、目睹者和他们宜泄彼此间仇恨的暴力承受者的角色,那么这些孩子对社会的仇恨也就可想而知了:他们会在父母的行为中,习得“以暴制暴”因为他们成长的家庭就是一个缺少爱的环境。
4.不合群。部分单亲家庭由于对家庭乃至社会的不满,想要很好的保护自已。在学校中沉默寡占,孤僻自团,不能与他人正常相处,亦不参加组织活动。他们的身心发展有着潜在的和深刻的不良斟素。往往会导致以后各种心理适应不良,进入社会便更难立足。
三、 原因分析
1. 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幼儿心理的变化
对单亲家庭而言,单亲子女主要存在着明显的心理问题,如胆怯、孤僻、自卑、情绪极不稳定、恐惧、郁闷、失望、不安等。单亲家庭之所以会对幼儿产生一系列消极影响,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幼儿成为家长的累赘,幼儿的地位由中心化趋向边缘化,这一变化必然会导致幼儿产生心理变化吗,从而导致儿童自尊和行为问题的产生。
2. 家庭教育功能的变化导致幼儿心理变化
幼儿教育是父母共同的责任,但单亲家庭对幼儿的教育往往由父亲或母亲一人担当。由于父亲、母亲这两个角色对幼儿的影响不能互相代替,所以单亲家庭中存在的不平衡的教育当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身心的成长。
3. 家长的素质、心态和情绪的变化导致幼儿的心理变化
有关研究表明,孩子的智力和心态与父母的文化程度、教育能力以及教育方法等因素直接相关。一般来说,重组家庭的父母的心态较前易发生很大变化,容易对幼儿的期望值过高,往往忽视幼儿的实际情况,幼儿由于无法承受压力而往往产生压抑或抵触情绪,会表现出封闭、自卑、抑郁、猜疑、嫉妒、孤独,甚至冷漠、厌恶交往、逃避与他人接触等心理。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无原则地满足孩子过分的物质要求,易使孩子产生任性、暴躁等不良隋绪。这些失衡的心理必定会对重组家庭幼儿的社会性,尤其是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等社会性行为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四、单亲家庭教育对策
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姆斯基说过:“任何方法如果以儿童需要为基础,那么便会成功,反之,则不会达到目的”。其实单亲家庭儿童比正常儿童有着更强烈的心理需要,针对上述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1.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有正确的认识。
这不仅是父母的责任,也是老师的责任。注意观察幼儿的言行,及时解开其思想疙瘩,努力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正视现实。对他们多关心体贴,使孩子有倾诉之处,引导其融入到群体中,幼儿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不要把幼儿当出气筒,不要采取过分偏激的教育方式,多与幼儿交流,关注他们的心理感受。
2.加强家长教师和学校的团结协作培养单亲家庭子女的良好人格
家长与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关爱有度、期望有度,不要让孩子卷入父母之间的矛盾。在尊重的基础上关注孩子,避免进人情感性教育的误区和极端性教育的误区。要善于体察幼儿的内心变化,避免自己的言行伤到幼儿,多进行正面引导。要创造多边活动的环境,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
五、总结
在我们的工作中常会遇上单亲家庭的孩子,作为教师应该善待每一个孩子,决不能厚此薄彼。应该帮助每个孩子树立起自信心,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活跃在集体中;应该把更多的爱倾注在单亲家庭的孩子身上,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引导他们,使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兴润 浅谈单亲家庭幼儿的教育[期刊论文]-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0(2)
2.高玉洁 重组家庭幼儿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期刊论文]-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6(1)
3.魏人 单亲家庭幼儿的表现分析及解决方法[期刊论文]-新课程研究(学前教育)2011(1)
4.熊丽娟 单亲家庭子女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中华文化论坛,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