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 安运娥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近年来,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中的历史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这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考试机制和学生自身的原因之外,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教师没有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没有很好的优化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历史 创新 能力
  当代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它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究其原因,一方面,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根深蒂固,学生长期形成依赖教师的习惯;另一方面,教师长期习惯于包办式的教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往往只是追随一时的热点,顾此失彼,没能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造成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力不从心。首先要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首要表现,也是其它学习能力的基础保障。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巧的不同,决定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这方面能力的开发训练主要通过探索识记具体知识点、概念的便捷途径。知识获取的迅捷性、记忆的持久性和再认再现的准确性,是学习效率的首要体现。每一个知识点、概念都有其不同的记忆方法,发现并掌握其规律,合理加工处理知识信息,探究便捷的记忆技巧,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一方面,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技巧,供学生借鉴;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能举一反三,化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针对不同的识记对象,探索最佳的识记技巧,并相互交流和促进。
  21世纪,对人才的标准越来越高,其中,创新愈演愈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提升高中历史的课程实用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从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我们发现大部分高中生对历史的兴趣,还停留在比较低级的层次上,即直接兴趣。直接兴趣非常不稳定,常常会因为各种因素降低、减退,当知识简单易懂时,学生会产生较大的情趣和自信,但是当遇到知识点难懂难记时,学生容易感到乏味、枯燥,甚至觉得困难,自信心丧失,直接兴趣自然会随着消失。因此,要提升历史课程的实用价值。首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高中历史学科在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如,可以改革历史考试方法,采用小研讨的方式,让学生充分调动所学历史知识和依据,提高积极性;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热点,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对当今形势有一个大概的分析,从而认识更加深刻;也可以在班级做一些历史小竞赛的活动,根据高中生好赢、爱面子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参与到竞赛中,通过比赛的方式刺激学生主动去学习。其次,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成功中感受到学习的喜悦。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相比而言,内容增加了,难度也增加了,许多学生比较害怕学习历史,觉得自己学不会。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由浅入深,由简到难,逐步引入,对学生要及时表扬,增加学生的成功心理,稳定兴趣。再次,要重视历史理论的学习,这样才能学以致用。教师要根据高中生的认知水平,适当的贯穿理论知识,让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掌握了方法,学生遇见难题时成功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
  二、实施开放式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21世纪知识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这种需求的快速发展。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不再是教师单纯的讲学生单纯的听,而是变为开放式的课堂,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增强交流,共同探讨。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互换角色,由学生去讲台讲课,教师坐在下面听讲,这样既能了解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状况,也能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上,体验一下教师的角色,从而对教师加深认识,从心里对老师产生敬重,还能在讲课中认识自己的不足,激发学习的欲望。在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比如让学生上去讲课,就要让学生仔细想想该如何想,采取哪种方式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等,学生在创新的过程中,教师也得到了学习。
  三、进行研究型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能发现问题,并能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一种自主学习活动。高中历史知识,内容比较多,难度比较大,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还是很有必要的。如在讲七七事变这一知识点时,我就以“七七事变”为课题,让学生开动脑筋,围绕“七七事变”这个主题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如七七事变的背景、原因,对勿忘国耻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训等,让学生去翻阅资料,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讨论,最后以小论文的形式总结出小组讨论的问题,并派出一个代表阐述他们小组的研究结果。这样,能激起学生主动去学习、去认知的兴趣,并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运用集体的智慧去解决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兴趣,更培养了学生的一种创新能力,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受益终身。
  四、创新思维,培养能力
  创新思维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聚合思维,一是发散思维,而发散思维占主要地位。在传统教学和学习中,我们用的最多的是聚合思维,习惯用聚合思维去思考问题,而忽视了发散思维的重要。因此,在历史课上,我们要注重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历史课对发散思维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基本上全书都可以用到发散思维。如在讲了“开元盛世”的繁荣经济的状况后,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根据经济情况总结那个朝代的文化、科技等的发展盛况,也可以将唐朝的经济状况与前面学过的几个朝代的经济进行对比,纵向总结历史的发展沿革。教师要经常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习惯用发散性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对我们认识程度的加深会有很大帮助。通过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我们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增强学习效率和提高认知水平。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首先要开拓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活动围绕学生开展,与学生展开积极的互动,加强经验交流,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进步,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