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开启“柯达伊”之旅 畅享音乐之美——借助“柯达伊手势”浅尝低年级音乐趣味教学
【作者】 范真真
【机构】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北关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音乐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需要人们的想象和联想,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却有难度,需要形象直观的演示来领悟知识。
“柯尔文手势” 由19世纪70年代的优翰.柯尔文首创,而称为“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七种不同的手势组成的一套唱名教学的手势.它具有动感、形感和空间感,直观、形象有趣,易记易练,能够满足低年段孩子想动、好动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游戏性;能顺利地帮助学生把握音准, 解决歌曲中音高音准难点,顺利掌握歌曲旋律而又专注音乐活动。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针对这一鲜明特点,我尝试从低年级开始借“柯达伊手势”为每节音乐常态课必练的内容之一,以助力音乐教学,破解难题,关注音乐学习的过程,强调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感知音乐,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低年级学生学习音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树立学生自信,与学生共度快乐的童年!
一、激发兴趣,快乐记忆
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法”,针对一年级儿童还不会看谱唱歌的特点, 抓住最佳黄金期,借助柯尔文手势扬长避短,运用它的直观形象和趣味性,帮助儿童建立起唱名概念,以获得良好的音高感、音质感,从手势变化中学会识谱.
1、教授柯尔文手势伊始,配以生动形象的小口诀,便于学生学习记忆。如:DO:DO是攥起拳头,RE:RE是搭座小滑梯,MI:MI是一个小平台,FA:MI倒过来就是FA,SOL:SOL是小门平平立,LA:LA是小手拉起来,SI:SI是手指指天空,后面跟着高音DO。每一个手势都能与学生平时生活中常见的东西相联系,使学生做到了轻松学习,快乐记忆。
2、教师借用手势指挥发声,引领学生迅速进入歌唱状态。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学生的发声位置,循环呼吸、均匀吐气,以及最重要的音准问题,运用直观、形象的柯尔文手势,相对不同高度的音高与旋律语言来和学生进行交流,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倾听音乐的好习惯,另一方面使音乐课堂“动”起来,气氛愉悦而兴趣浓郁。
二、手势引入,音随悦动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思维是直观形象的,柯尔文手势是一种具体运动着的教学方式,使枯燥乏味的音阶学习内容变得鲜活有趣,结合手语教唱,助力音乐课堂。例如:教授歌曲《小星星》,由于这首歌旋律是活泼的,节奏比较明快,具有明显的童谣特征,为了使孩子在学唱过程中记住歌曲旋律,以积累更多的音乐素材。首先,在播放《小星星》的旋律同时做手势,让学生观察老师做了哪几个音的手势,继而再让学生边听旋律边看手势模唱,接下来再让学生只看手势清唱旋律,最后让学生边做柯尔文手势边唱,这样层层递进,在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学生逐渐掌握了歌曲的旋律,且兴趣浓厚,学习变得轻松简单。
三、借助手势,与音乐同行
小孩子从他们的经验中理解是最好的,因此,参与是学习音乐最好的途径。
1、旋律训练。①初学柯尔文手势,先跟老师做;然后师做示范生来唱。练习时,着重注意发声位置,循环呼吸、均匀吐气;及时与学生进行眼神的交流,既完成发声练习、训练学生的音准能力,同时又能训练学生的听辨能力。
②旋律练习是各种旋律音程的组合。选择教材里比较简短的歌曲,借助柯尔文手势唱旋律,请学生哼唱旋律,最后师生合作唱简单的歌词作为课堂开始的发声练习。
音乐教师利用“柯达伊手势”借助七种不同的手势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音阶唱名,在视觉空间上把音符的高低关系具体表现出来,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音高化成有实际高度的“音阶手势”,并让学生在具体视唱曲中,把旋律线化成手掌的实际位置高低,有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音高概念。
2、音程训练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用手势表示音高的距离,帮助学生借助视觉感受音程的大小、唱准音调。教师双手配合做柯尔文手势,把四组学生分成左右两大组,教师双手分别做出不同的柯尔文手势,左右两组分别唱所对应的该手势音名,形成音程的效果,既练音准又练合唱,要求学生唱出它们的音高,做内心听觉的训练,一举两得。
音乐课堂里,把手势(柯尔文手势)和简单的肢体动作当做教学辅助工具比自由的
律动的场面容易控制、效果突出,特别是在解决学生音准问题时,柯尔文手势往往比使用钢琴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手势指挥,我们能行
儿童只有积极参与艺术实践才可能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在学习歌曲时要让他们学会收与放,例如:二部轮唱的歌曲,正确引导孩子们避免扯开嗓门喊唱自己的声部,尝试咬准每一句的第一个重音,然后就减小音量,演唱时学会倾听他人的声音,这个过程中老师合理运用柯尔文手势指挥生调整呼吸以控制自己的音量,继而达到最佳效果,其实歌唱讲究的是一个整体的合作,只有相互地倾听,求得准确和谐,才能保证歌唱的成功,共同创造出优美动听的声音。
运用柯尔文手势进行音准训练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十分有效地,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表达音乐的能力、把握音准的能力、根据音乐创编动作、读谱能力都得到了非常明显的进步,互动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音乐课堂,因为“柯尔文手势”的加入而气氛更加和谐活跃,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动脑、动口又动手,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和兴趣。校园里、课堂上、课间游戏都充满了无处不在的艺术气息,音乐和生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音乐不是技术,而是媒介,一个交往的媒介,学生在音乐中生活、在音乐中成长。
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个短暂的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真正让学生在这一活动中提高音乐素质,还需要教师长期的、深入得研究和实践,寻找新的突破点,不断创新和丰富教育手段,在当今教育中发挥出最大的功能。总而言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使学生把学习音乐当作一种享受,而不是折磨,且将喜好音乐的渴望注入他们的生命中,是我们不竭的动力!
“柯尔文手势” 由19世纪70年代的优翰.柯尔文首创,而称为“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七种不同的手势组成的一套唱名教学的手势.它具有动感、形感和空间感,直观、形象有趣,易记易练,能够满足低年段孩子想动、好动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游戏性;能顺利地帮助学生把握音准, 解决歌曲中音高音准难点,顺利掌握歌曲旋律而又专注音乐活动。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针对这一鲜明特点,我尝试从低年级开始借“柯达伊手势”为每节音乐常态课必练的内容之一,以助力音乐教学,破解难题,关注音乐学习的过程,强调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感知音乐,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低年级学生学习音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树立学生自信,与学生共度快乐的童年!
一、激发兴趣,快乐记忆
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法”,针对一年级儿童还不会看谱唱歌的特点, 抓住最佳黄金期,借助柯尔文手势扬长避短,运用它的直观形象和趣味性,帮助儿童建立起唱名概念,以获得良好的音高感、音质感,从手势变化中学会识谱.
1、教授柯尔文手势伊始,配以生动形象的小口诀,便于学生学习记忆。如:DO:DO是攥起拳头,RE:RE是搭座小滑梯,MI:MI是一个小平台,FA:MI倒过来就是FA,SOL:SOL是小门平平立,LA:LA是小手拉起来,SI:SI是手指指天空,后面跟着高音DO。每一个手势都能与学生平时生活中常见的东西相联系,使学生做到了轻松学习,快乐记忆。
2、教师借用手势指挥发声,引领学生迅速进入歌唱状态。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学生的发声位置,循环呼吸、均匀吐气,以及最重要的音准问题,运用直观、形象的柯尔文手势,相对不同高度的音高与旋律语言来和学生进行交流,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倾听音乐的好习惯,另一方面使音乐课堂“动”起来,气氛愉悦而兴趣浓郁。
二、手势引入,音随悦动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思维是直观形象的,柯尔文手势是一种具体运动着的教学方式,使枯燥乏味的音阶学习内容变得鲜活有趣,结合手语教唱,助力音乐课堂。例如:教授歌曲《小星星》,由于这首歌旋律是活泼的,节奏比较明快,具有明显的童谣特征,为了使孩子在学唱过程中记住歌曲旋律,以积累更多的音乐素材。首先,在播放《小星星》的旋律同时做手势,让学生观察老师做了哪几个音的手势,继而再让学生边听旋律边看手势模唱,接下来再让学生只看手势清唱旋律,最后让学生边做柯尔文手势边唱,这样层层递进,在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学生逐渐掌握了歌曲的旋律,且兴趣浓厚,学习变得轻松简单。
三、借助手势,与音乐同行
小孩子从他们的经验中理解是最好的,因此,参与是学习音乐最好的途径。
1、旋律训练。①初学柯尔文手势,先跟老师做;然后师做示范生来唱。练习时,着重注意发声位置,循环呼吸、均匀吐气;及时与学生进行眼神的交流,既完成发声练习、训练学生的音准能力,同时又能训练学生的听辨能力。
②旋律练习是各种旋律音程的组合。选择教材里比较简短的歌曲,借助柯尔文手势唱旋律,请学生哼唱旋律,最后师生合作唱简单的歌词作为课堂开始的发声练习。
音乐教师利用“柯达伊手势”借助七种不同的手势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音阶唱名,在视觉空间上把音符的高低关系具体表现出来,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音高化成有实际高度的“音阶手势”,并让学生在具体视唱曲中,把旋律线化成手掌的实际位置高低,有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音高概念。
2、音程训练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用手势表示音高的距离,帮助学生借助视觉感受音程的大小、唱准音调。教师双手配合做柯尔文手势,把四组学生分成左右两大组,教师双手分别做出不同的柯尔文手势,左右两组分别唱所对应的该手势音名,形成音程的效果,既练音准又练合唱,要求学生唱出它们的音高,做内心听觉的训练,一举两得。
音乐课堂里,把手势(柯尔文手势)和简单的肢体动作当做教学辅助工具比自由的
律动的场面容易控制、效果突出,特别是在解决学生音准问题时,柯尔文手势往往比使用钢琴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手势指挥,我们能行
儿童只有积极参与艺术实践才可能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在学习歌曲时要让他们学会收与放,例如:二部轮唱的歌曲,正确引导孩子们避免扯开嗓门喊唱自己的声部,尝试咬准每一句的第一个重音,然后就减小音量,演唱时学会倾听他人的声音,这个过程中老师合理运用柯尔文手势指挥生调整呼吸以控制自己的音量,继而达到最佳效果,其实歌唱讲究的是一个整体的合作,只有相互地倾听,求得准确和谐,才能保证歌唱的成功,共同创造出优美动听的声音。
运用柯尔文手势进行音准训练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十分有效地,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表达音乐的能力、把握音准的能力、根据音乐创编动作、读谱能力都得到了非常明显的进步,互动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音乐课堂,因为“柯尔文手势”的加入而气氛更加和谐活跃,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动脑、动口又动手,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和兴趣。校园里、课堂上、课间游戏都充满了无处不在的艺术气息,音乐和生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音乐不是技术,而是媒介,一个交往的媒介,学生在音乐中生活、在音乐中成长。
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个短暂的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真正让学生在这一活动中提高音乐素质,还需要教师长期的、深入得研究和实践,寻找新的突破点,不断创新和丰富教育手段,在当今教育中发挥出最大的功能。总而言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使学生把学习音乐当作一种享受,而不是折磨,且将喜好音乐的渴望注入他们的生命中,是我们不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