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形象思维能力及其培养

【作者】 权凌云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第一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把丰富的历史形象还原给学生,就是要展现历史发展中最精彩的一页。有些历史教师喜欢照本宣科,划些重点让学生背一背。这样就把鲜活的历史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文字。而且,在背重点时,实际上隔裂了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也与新课改的理念格格不入。这是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摒弃的传统做法。
  历史教学中的形象思维就是通过典型的人物、历史事件、场景等还原历史的生动画面,使学生体验到历史的形象美,从而更加热爱历史的学习。新课改以其鲜明的情境性、形象性启发我们,历史教学本质上也应该是形象思维的教学,是为了丰富学生的形象库,为了认识历史现象与本质的内在联系而开设的。历史的形象思维特点不仅体现在历史人物的形象上,而且体现在历史本身的学习上。我们可以借助形象思维来优化历史的学习。
  历史教师如何借助历史形象思维,通过对历史素材进行加工整理,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和气势恢宏的历史事件?如何更好的在历史教学中利用形象思维来优化历史学习呢?对历史事件如何通过我们的教学实现化远为近,化古为今,化陌生为熟悉,化枯燥为生动,化模糊为清晰,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逼真的教学效果呢?笔者对此有一些尝试,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以期抛砖引玉,与同行共勉。
  一、 揭示历史学习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历史的情感
  世界上最重视历史的民族,莫过于我们中华民族。她不仅有文字可考的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而且以神话传说、口耳相传的史前文明、神话等也蔚为大观。在中华民族的集体潜意识中有着无比丰富的人物形象库。鲜活的历史、宏大的事件,总能在古人的典籍中留下文字的记载,精到的评述。从古代史官到司马迁,再到后世的史学家,他们都以自己的赤胆忠心、以自己的正义、热诚,为这个民族谱写下恢宏的成长历程。他们的文章,不愧为千古文章;他们追求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天下开太平的崇高境界;他们的叙述,不仅是为了留住一段历史,更是为了一个民族的未来定向。一个有历史的民族从来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会有一个回顾与反思的过程,它会从以往的历史沉潜中寻找到未来的方向。
  历史的发展过程给予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在发展历程中产生的无数光辉的人物形象,以及那浩如烟海的或曲折、或顺利、或有趣或不可思议的历史事件。它们都是形象生动的,都是我们头脑中挥之不去的民族认同感的基础,是我们教育下一代和后人最好的题材。远的不说,就是当代的历史反思,也会对我们的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如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拨乱反正,对历史问题形成了共识,确立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新思路,从此我国就走上了改革与发展为主题的腾飞之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可以明是非,可以少走弯路。历史是我们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题材,也会对我们今后的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也是我们学习好历史的强大动力。
  二、利用多媒体展示历史事件,让鲜活的形象动起来。
  多媒体教学可以“有声有色”,可以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体会到跨时空的“穿越”感。如学习《难忘九一八》这一课时,我为同学们播放了《松花江上》这首歌曲和相关影视资料,学生听到歌曲,看到画面,就会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达到我们的教学效果。在讲解二战时,我播放了二战的影视资料,同学们都看得聚精会神,津津有味的参与课下的讨论,这样不仅对二战有了感性认识,而且对于二战的研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甚至有不少同学不满足于课堂学习,到网络上去寻找更多的学习资源,随着他们掌握资料的增多,他们的形象库也会更加丰富。
  但是,用多媒体展示历史事件,也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一是多媒体不是用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采用。如我在上《难忘九一八》这一课时,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就处理得很到位,没有增加过多的花样。二是多媒体要为学生自主探索服务,在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喜欢自己独立表演,不敢放心、放手让学生去探索,这些都是与新课改精神相悖的。
  因此,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时要注意,不要喧宾夺主,让绚丽的画面迷失了课堂的主题。而是要根据我们教学的实际需要,去为学生构建符合我们教学需要的历史形象。从而培养好他们的历史形象思维能力。
  三、 利用教学机智,教会学生创造性的构建自己独特的形象
  教学机智是指我们在教学中突然来了灵感,能够以一种非常规的方式处理或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这常常是指在教师育人方面的智慧。
  其实,历史教学中也是处处可以体现这种智慧的。它是一种形象化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与个人的思考方式有关,并因人而异。如我们要记忆:元谋人生活在公元前170多万年前。把170谐音为“要吃蛋”,我们就可以记作元谋人“要”“吃”“蛋”。这样,下次碰到问题:元谋人出没的年代是什么?我们脑海中就会冒出元谋人要吃蛋的画面,从而记住元谋人活动在170多万年前。
  再如:淝水之战发生在公元383年,如何让学生当场记住并不易忘记呢?通过淝水的“淝”联想到肥胖,画一个肥胖的“8”字娃娃,胖娃娃的头和肚子组成“8”字,头两边的耳朵象两个“3”字,整个图形就是一个胖娃娃加两个耳朵的形象。以后再回忆时,通过淝水之战的“淝”字,就会想到肥胖娃娃,再通过肥胖娃娃想到“383”年。当然“淝水”还可以在8字的腹中加水,进一步形象化。
  这样的形象化记忆会给学生留下终生不忘的记忆,更重要的是教给了他们学习历史年代的记忆方法。即如何化抽象为形象的科学学习方法。这是学生最需要,也是教师必须探索的。很多老师常常只是要求学生记忆,却没有教会学生如何记忆,只是要求学生学会历史的形象思维,却没有通过自己创造性的思考教会学生科学有效的进行历史学习。这是我们教学中要努力改进的地方。
  四、 利用奇特有趣的形象化想象优化历史记忆  (下转第37页)
(上接38页)
  我们先来看一段歪诗: 瞎商周春秋,站在琴上,七洞汗衫,七洞见男背,睡躺无聊,背诵经文,难诵完,明清,面肿。
  歪诗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位瞎眼的商人,名叫周春秋,他站在一把琴上面。身上穿的汗衫竟然有七个洞,而透过这七个洞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男人的背,他在那里睡觉,但睡觉时躺下又觉得很无聊,于是开始独自背诵经文,但经文太长太多,很难背诵完,这样,他折腾了一个晚上,明早醒来,发现自己脸都肿起来了。
  这个故事对于我们历史学习有什么价值呢?敏感的同学会发现,原来这个故事里竟然隐藏着中国历史朝代的谐音密码。你看:瞎—夏朝,商—商朝,周—周朝,春秋—春秋时期,站——战国时期,琴—秦朝,七—西,洞—东,汗—汉,衫—三国,七洞汗衫就是西汉、东汉、三国,七洞见,这里“见”是“晋”的谐音,“七洞见”就是西晋、东晋,南背—南北朝,睡—隋朝,躺—唐朝,无—五代十国,辽—辽国,背诵—北宋,金文—金朝,难诵—南宋,完—元(“完”字去掉宝盖头就是“元”),明清—明朝和清朝,面肿—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这样优化后,不仅让学生感到学习有趣,也教会了他们形象化处理记忆内容的能力,让他们时刻准备把历史记忆形象化,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历史奠定基础。
  当然,很多资料上也有通过诗歌来记忆的,这些诗歌也写得短小精炼,朗朗上口。但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还是感到记忆的压力。而我上面的歪诗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原因恐怕是它的形象比较奇特有趣吧。所以培养学生历史形象思维时我们也要努力让形象奇特有趣起来。
  五、 推荐一些历史通俗文学,丰富学生历史形象库
  初中学生由于他们年龄小,见识浅,社会阅历几乎为零,很难理解那十分遥远而又陌生的历史事件,对于人物形象无法从历史本身的发展加以全面的理解。需要我们教师通过创造性的课堂艺术再现,才能使他们对历史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形象思维的全面体验。
  但是,我们学习历史,光看看课本还真不够。可以推荐学生看看历史电影,如《三国演义》及一些帝王传记电影电视,这样学生对于历史的整体把握能力会提高。另外,一些优秀的历史普及读物也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如当代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当代明月写得很生动,既还原了明朝的主要历史事实,又给予历史鲜活的形象。还有袁腾飞的《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虽然观点比较偏激,但它能够让读者喜爱,自然有他的道理。推荐让学生看看,很有好处。
  如果我们能还原一段历史故事,把它叙述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机,学生就会喜爱历史,并且热此不疲。可惜,我们的课本、我们的历史老师都太一本正经,太学术化了。对于历史的通俗化、形象化、艺术化不够,这样,导致不少学生抱怨历史难背,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而读历史通俗文学可以弥补这一缺憾,使学生既学到历史知识,又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丰富其形象思维库,达到培养其历史形象思维能力的目的。
  初中历史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方式很多,这里只是笔者在自己教学中的一些尝试与心得。写出来,以期抛砖引玉,引了大家都来共同关注这一主题,以期使大家把初中历史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入日常教学中来,让学生学得快乐、轻松、有意义,从而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