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生涯规划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融合
【作者】 何从春
【机构】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生涯规划,就是对人这一辈子所做的计划。各个学科的课堂是生涯教育的主阵地。地理学科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时空观,拓展延伸视野,建立自我从现在到未来之间的联系,形成生涯发展的基本态度、观念和能力。地理教师要利用地理学科特点有重点、有选择地融入生涯教育。
关键词:生涯规划教育 地理教学 融合
一、生涯规划和生涯规划教育
生涯是一个持续成长、逐渐提升的过程,包括角色的时间、广度和深度。人的成长历程中有四个主题贯穿始终,即从最初学生时代的学业发展(以成绩为标志),到生涯发展(以成长为标志),再到全人发展(以成才为标准),最后链接到成人时代的职业或事业发展(以成就为标志)。生涯规划,就是对人这一辈子所做的计划。
生涯规划教育就是使学生从认识自己开始,医治过去、释放未来,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生活之道,挖掘出自己的使命价值,开始憧憬未来,心中永远充满力量,最终达成梦想。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引导学生不断地去尝试解决四个基本问题:我的梦想是什么?我离梦想有多远?我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怎样才能实现我的梦想?
二、新招生考试制度的政策导向
尊重学生选择权是新招生考试制度设计的价值取向。“选考、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等制度的设计,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回归教育目标,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也有利于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应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同时还使高考与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以及自我认知相结合成为可能。生涯规划教育也成为了高中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学阶段的生涯规划重点不是生涯决策而是生涯发展,通过为学生提供多元的、优质的学习体验,尤其是各个学科的积极体验,让学生形成对学习任务的效能感、意义感和兴趣,从而能够形成对自己未来的期待与追求,因此,各个学科的课堂是生涯教育的主阵地。
三、生涯规划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融合
1.“选考”制度的设计对地理教学的影响
“选考”制度的设计客观上使地理学科从高考选拔变成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把地理课堂变为了地理课程,地理教学也从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学生基于兴趣和能力实施分层走班,他们对地理学科的选择,是推动地理教师改变的动力。因为不再一味追求分数,所以地理教学可以回归到地理学习本源:地理学科的内在魅力和对未来的价值。地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得有成就感,还要有意义;不仅教学生地理知识,还要把地理学科对人类社会的价值说清楚;不仅要全程激励,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还要个性关注,发现学生的潜力,进行方向选择和特质引导。在教学设计时需要开发课程资源,融入深度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动机,达成与学生有效沟通来促进地理教学。
2.生涯规划教育与地理教学的关系
生涯目标的形成包括生涯觉知、生涯探索、生涯决策规划、生涯行动和生涯评估等一系列的动态过程。地理学科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能力、人地观念等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时空观,拓展延伸视野,建立自我从现在到未来之间的联系,形成生涯发展的基本态度、观念和能力。因此,地理教师要利用地理学科特点有重点、有选择地融入生涯教育。
3.在地理教学中融入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
(1)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生涯觉察和树立生涯目标
地理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地理教师要想办法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形成地理能力的过程获得生涯觉察,逐步形成生涯愿景,逐渐建构生涯意识。在自然地理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学、地理学、海洋科学、大气科学、天文学等以研究为主和地质勘察、航天航空等以工程技术为主的职业;在人文地理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商业贸易、旅游等行业。
在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时,地理教师要有意识开发设计能使学生获得生涯觉察的资源。如在地图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去探究一张纸质地图的成图过程中涉及的行业、职业以及其工作条件、教育要求、薪水等,从而获得生涯觉察,使其逐渐了解自己的兴趣、职业偏好以及所需要的相关知识,明确现在的知识学习和将来生活的密切联系;也可以让学生去探究世界地图范围的变化历程,地理先辈们对世界地图的形成做出种种努力,从而建构积极的生涯发展信念,做生活的强者;还可以让学生探究从纸质地图到电子地图的变化过程中地图从业人员的变化,从其中感受工作世界的趋势与变化。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环节让学生体验、感受各种职业活动。角色扮演是职业体验较好的方式之一,地理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为角色扮演提供了多种可能。如让学生在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中扮演航天员、在天气系统教学中扮演天气预报员、在城市地域结构教学中扮演城市规划设计师、在城市功能分区教学中扮演房地产开发商、在环境问题的治理教学中扮演环保局长、在人口教学中扮演人口问题研究专家、在旅游教学中扮演导游、在农业教学中扮演农场主、在交通布局教学中扮演交通局局长等,学生在体验和感受这些角色的职业活动后,可以了解不同职业活动所需的职业知识、职业素养,获得生涯觉察,逐步形成生涯愿景。
(2)通过地理实践活动使学生评估生涯能力
作为核心素养的地理实践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地理资料和工具对自然现象进行初步的观测、观察、实验、考察,并从实践中获得地理经验,形成客观对待自然的科学态度及科学欣赏自然的眼光。观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考察调查能力等都是重要的职业能力。人的差异性决定了不同的人的擅长不同,在生涯规划教育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发现、评估自己的能力倾向,为生涯决策规划提供依据。
地理教师要通过有效开展这些地理实践活动,在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的同时形成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觉察、评估自己能力,为其生涯决策提供依据。
作者简介:何从春,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第八届全国优秀地理教育工作者.
关键词:生涯规划教育 地理教学 融合
一、生涯规划和生涯规划教育
生涯是一个持续成长、逐渐提升的过程,包括角色的时间、广度和深度。人的成长历程中有四个主题贯穿始终,即从最初学生时代的学业发展(以成绩为标志),到生涯发展(以成长为标志),再到全人发展(以成才为标准),最后链接到成人时代的职业或事业发展(以成就为标志)。生涯规划,就是对人这一辈子所做的计划。
生涯规划教育就是使学生从认识自己开始,医治过去、释放未来,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生活之道,挖掘出自己的使命价值,开始憧憬未来,心中永远充满力量,最终达成梦想。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引导学生不断地去尝试解决四个基本问题:我的梦想是什么?我离梦想有多远?我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怎样才能实现我的梦想?
二、新招生考试制度的政策导向
尊重学生选择权是新招生考试制度设计的价值取向。“选考、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等制度的设计,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回归教育目标,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也有利于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应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同时还使高考与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以及自我认知相结合成为可能。生涯规划教育也成为了高中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学阶段的生涯规划重点不是生涯决策而是生涯发展,通过为学生提供多元的、优质的学习体验,尤其是各个学科的积极体验,让学生形成对学习任务的效能感、意义感和兴趣,从而能够形成对自己未来的期待与追求,因此,各个学科的课堂是生涯教育的主阵地。
三、生涯规划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融合
1.“选考”制度的设计对地理教学的影响
“选考”制度的设计客观上使地理学科从高考选拔变成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把地理课堂变为了地理课程,地理教学也从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学生基于兴趣和能力实施分层走班,他们对地理学科的选择,是推动地理教师改变的动力。因为不再一味追求分数,所以地理教学可以回归到地理学习本源:地理学科的内在魅力和对未来的价值。地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得有成就感,还要有意义;不仅教学生地理知识,还要把地理学科对人类社会的价值说清楚;不仅要全程激励,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还要个性关注,发现学生的潜力,进行方向选择和特质引导。在教学设计时需要开发课程资源,融入深度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动机,达成与学生有效沟通来促进地理教学。
2.生涯规划教育与地理教学的关系
生涯目标的形成包括生涯觉知、生涯探索、生涯决策规划、生涯行动和生涯评估等一系列的动态过程。地理学科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能力、人地观念等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时空观,拓展延伸视野,建立自我从现在到未来之间的联系,形成生涯发展的基本态度、观念和能力。因此,地理教师要利用地理学科特点有重点、有选择地融入生涯教育。
3.在地理教学中融入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
(1)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生涯觉察和树立生涯目标
地理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地理教师要想办法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形成地理能力的过程获得生涯觉察,逐步形成生涯愿景,逐渐建构生涯意识。在自然地理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学、地理学、海洋科学、大气科学、天文学等以研究为主和地质勘察、航天航空等以工程技术为主的职业;在人文地理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商业贸易、旅游等行业。
在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时,地理教师要有意识开发设计能使学生获得生涯觉察的资源。如在地图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去探究一张纸质地图的成图过程中涉及的行业、职业以及其工作条件、教育要求、薪水等,从而获得生涯觉察,使其逐渐了解自己的兴趣、职业偏好以及所需要的相关知识,明确现在的知识学习和将来生活的密切联系;也可以让学生去探究世界地图范围的变化历程,地理先辈们对世界地图的形成做出种种努力,从而建构积极的生涯发展信念,做生活的强者;还可以让学生探究从纸质地图到电子地图的变化过程中地图从业人员的变化,从其中感受工作世界的趋势与变化。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环节让学生体验、感受各种职业活动。角色扮演是职业体验较好的方式之一,地理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为角色扮演提供了多种可能。如让学生在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中扮演航天员、在天气系统教学中扮演天气预报员、在城市地域结构教学中扮演城市规划设计师、在城市功能分区教学中扮演房地产开发商、在环境问题的治理教学中扮演环保局长、在人口教学中扮演人口问题研究专家、在旅游教学中扮演导游、在农业教学中扮演农场主、在交通布局教学中扮演交通局局长等,学生在体验和感受这些角色的职业活动后,可以了解不同职业活动所需的职业知识、职业素养,获得生涯觉察,逐步形成生涯愿景。
(2)通过地理实践活动使学生评估生涯能力
作为核心素养的地理实践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地理资料和工具对自然现象进行初步的观测、观察、实验、考察,并从实践中获得地理经验,形成客观对待自然的科学态度及科学欣赏自然的眼光。观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考察调查能力等都是重要的职业能力。人的差异性决定了不同的人的擅长不同,在生涯规划教育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发现、评估自己的能力倾向,为生涯决策规划提供依据。
地理教师要通过有效开展这些地理实践活动,在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的同时形成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觉察、评估自己能力,为其生涯决策提供依据。
作者简介:何从春,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第八届全国优秀地理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