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冷思考
【作者】 石 毅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大城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提高数学教学效果,需要多措才能加以实现。实践中,我们可以从创设愉悦情境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搭建竞争活动平台,通过生活化教学等策略,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效果 提高
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一线教学的重要追求,也是我们教师的奋斗目标。随着新课改的纵深推进,各种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我们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的教学模式来实施于教,就成为考量我们教师教研能力的重要课题了。在这几年的借鉴学习与实践探索中,我们发现,只能冷静分析,从众多模式中选择合适自身、适合教学内容和学情的教学方法,才能管用的,才能为提高教学效果埋单。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谈谈实践策略。
一、创设愉快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新课改实践中获得的重要理论与实践成果,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能帮助我们教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因为情境本身具有趣味性、煽情性和情景性,能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是“迫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学中我们常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数学活动课中,提出问题,分小组进行解答,让他们在讨论中得出结果,这是其中一种做法。又例如,在讲授新课时,先放手让他们根据以学知识;加上自己的推想,把要学的东西先尝试着解答出来,然后各自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在小组内发表交流,也是一种好的做法。“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对许多事情喜欢问“为什么”还常常会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这样的好奇心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对此教师必须加以保护和鼓励,并努力调动和培养。如教学“有余数除法”时,教师在黑板上出示若干个按红、黄、绿顺序排列的气球对学生说:“我闭上眼睛,你说第几个,我就知道它是什么颜色的。”经过玩游戏,学生兴趣高涨,急于知道其中的奥妙,从而为探求新知识创设了情境。
二、尊重信任学习主体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要落实这一主体理念,我们除了上述创设情境的教学策略外,还应激励、尊重和信任学生。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有思想有感情的学生,他们能否充分发挥主体性,我们教师只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我们应扮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角色,充分关心、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和他们全心全意地做朋友,才能让他们主体性得到发挥。在这过程中,我们应特别对待后进生,做到更加关怀、鼓励和帮助,使他们有学习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交谈、提问。如谁来说说?谁愿意说说?请谁来回答这个问题?……等等。教师在听完学生的回答后给予肯定并鼓励说:你真行;真棒;回答得多好啊……等等。教师很自然地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并由此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此外,要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还要重视对学生情感的感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去影响学生,同时又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让课堂教学始终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
三、搭建活动竞争平台
小学生天性好动,好竞争。抓住这一特征,我们可将竞争活动搬进课堂,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获得兴趣培养时,又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我们知道,比赛最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教学低年级的数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好胜、好强的特点,开展“开火车”、“夺红旗”、“小能手”、“争冠军”、“抢答”、“接龙比赛”等形式的比赛,对做得好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扬起学习信心。通过活动搭建,让学生在竞争中接收知识、内化知识,是学生最乐意从事的,也是最有效果的,这不仅训练了学生参与竞争,不怕竞争的意识,还消除了课堂学习的枯燥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实施生活化教学
从生活中来的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彰显数学的意义。教材上的数学如果仅在书面运作,那样的数学是死的,没有作用,因为数学的价值来自日常生活,只有学以致用,反哺生活,才算让数学有了生命力。而对于小学生,他们的数学实践能力还很差,甚至没有这样的生活化意识,就需要我们教师实施生活化教学,让学生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数学问题”的普遍性和“生活需要数学”的实用性。为此,我们要实施生活化教学,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通过生活问题的解决达到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技巧的目的。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体验的积累,让学生在数学知识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在课堂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比例应用”后,我们可设计这样一个将配液加水或加盐的实验操作活动:“要把10%盐水50千克,配制成20%的盐水。该怎么办?学生通过精确计算,动手测量得出使盐变多(加盐)或使水变少(蒸发)的规律。再如在学习“百分数意义”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我们班有30%左右的学生在家使用电脑上网,其中2/3的学生是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而1/3的学生却在玩网络游戏。看到这一现象,谈谈你的看法。这样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思考、解决身边的问题,既培养学生了数学思考,进行了思想教育渗透,又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生活化的教与学,能使学生自觉地把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情感,培养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意识。
当然,要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方法还有很多,但不论哪种方法策略,我们都要基于教学内容和学情选择,最好是把众多方法进行重组或创新,以便更适合教学需要。只有这样,我们才算从众多教学模式中析出自己想要的东西来,为我所用,成就自身教育事业,让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获得良好的数学素养培养。
参考文献:
[1]程广结,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
[2]孙胜利,浅谈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读书文摘,2014年。
[3]郑春梅,对小学数学课堂结尾有效性的缺失及对策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3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效果 提高
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一线教学的重要追求,也是我们教师的奋斗目标。随着新课改的纵深推进,各种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我们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的教学模式来实施于教,就成为考量我们教师教研能力的重要课题了。在这几年的借鉴学习与实践探索中,我们发现,只能冷静分析,从众多模式中选择合适自身、适合教学内容和学情的教学方法,才能管用的,才能为提高教学效果埋单。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谈谈实践策略。
一、创设愉快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新课改实践中获得的重要理论与实践成果,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能帮助我们教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因为情境本身具有趣味性、煽情性和情景性,能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是“迫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学中我们常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数学活动课中,提出问题,分小组进行解答,让他们在讨论中得出结果,这是其中一种做法。又例如,在讲授新课时,先放手让他们根据以学知识;加上自己的推想,把要学的东西先尝试着解答出来,然后各自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在小组内发表交流,也是一种好的做法。“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对许多事情喜欢问“为什么”还常常会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这样的好奇心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对此教师必须加以保护和鼓励,并努力调动和培养。如教学“有余数除法”时,教师在黑板上出示若干个按红、黄、绿顺序排列的气球对学生说:“我闭上眼睛,你说第几个,我就知道它是什么颜色的。”经过玩游戏,学生兴趣高涨,急于知道其中的奥妙,从而为探求新知识创设了情境。
二、尊重信任学习主体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要落实这一主体理念,我们除了上述创设情境的教学策略外,还应激励、尊重和信任学生。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有思想有感情的学生,他们能否充分发挥主体性,我们教师只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我们应扮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角色,充分关心、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和他们全心全意地做朋友,才能让他们主体性得到发挥。在这过程中,我们应特别对待后进生,做到更加关怀、鼓励和帮助,使他们有学习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交谈、提问。如谁来说说?谁愿意说说?请谁来回答这个问题?……等等。教师在听完学生的回答后给予肯定并鼓励说:你真行;真棒;回答得多好啊……等等。教师很自然地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并由此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此外,要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还要重视对学生情感的感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去影响学生,同时又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让课堂教学始终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
三、搭建活动竞争平台
小学生天性好动,好竞争。抓住这一特征,我们可将竞争活动搬进课堂,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获得兴趣培养时,又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我们知道,比赛最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教学低年级的数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好胜、好强的特点,开展“开火车”、“夺红旗”、“小能手”、“争冠军”、“抢答”、“接龙比赛”等形式的比赛,对做得好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扬起学习信心。通过活动搭建,让学生在竞争中接收知识、内化知识,是学生最乐意从事的,也是最有效果的,这不仅训练了学生参与竞争,不怕竞争的意识,还消除了课堂学习的枯燥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实施生活化教学
从生活中来的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彰显数学的意义。教材上的数学如果仅在书面运作,那样的数学是死的,没有作用,因为数学的价值来自日常生活,只有学以致用,反哺生活,才算让数学有了生命力。而对于小学生,他们的数学实践能力还很差,甚至没有这样的生活化意识,就需要我们教师实施生活化教学,让学生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数学问题”的普遍性和“生活需要数学”的实用性。为此,我们要实施生活化教学,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通过生活问题的解决达到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技巧的目的。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体验的积累,让学生在数学知识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在课堂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比例应用”后,我们可设计这样一个将配液加水或加盐的实验操作活动:“要把10%盐水50千克,配制成20%的盐水。该怎么办?学生通过精确计算,动手测量得出使盐变多(加盐)或使水变少(蒸发)的规律。再如在学习“百分数意义”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我们班有30%左右的学生在家使用电脑上网,其中2/3的学生是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而1/3的学生却在玩网络游戏。看到这一现象,谈谈你的看法。这样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思考、解决身边的问题,既培养学生了数学思考,进行了思想教育渗透,又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生活化的教与学,能使学生自觉地把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情感,培养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意识。
当然,要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方法还有很多,但不论哪种方法策略,我们都要基于教学内容和学情选择,最好是把众多方法进行重组或创新,以便更适合教学需要。只有这样,我们才算从众多教学模式中析出自己想要的东西来,为我所用,成就自身教育事业,让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获得良好的数学素养培养。
参考文献:
[1]程广结,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
[2]孙胜利,浅谈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读书文摘,2014年。
[3]郑春梅,对小学数学课堂结尾有效性的缺失及对策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