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乘着音乐的翅膀,飞向艺术的殿堂 ——浅议如何以生为本成就音乐课堂

【作者】 于兰兰

【机构】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北关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以新的观念指导教学,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潜能,做到合理的“扶”与“放”。 结合新课改的要求,顺应时代的变革,总结多年来的教育教学经验,扬长避短,改进教法,通过各渠道、利用各种手段,注重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充分调动听觉、动觉、视觉、感觉、直觉,主动积极的感知和体验音乐美,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有效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
        关键词:陶冶情操  感知  体验  音乐美  兴趣培养 
  小学音乐课是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艺术课之一,它伴随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不仅增长学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而且要在音乐课中发挥它的特殊功能,培养学生的欣赏音乐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类、创造美、创造世界的思想情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知?在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以新的观念指导教学,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潜能,做到合理的“扶”与“放”。 结合新课改的要求,顺应时代的变革,总结多年来的教育教学经验,扬长避短,改进教法,通过各渠道、利用各种手段,注重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充分调动听觉、动觉、视觉、感觉、直觉,主动积极的感知和体验音乐美,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有效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
  一、让兴趣架起步入音乐殿堂的桥梁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课是教学活动的开始,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精彩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知欲望的关键,不仅利于孩子的理解,更利于孩子的把握与表现。
  例如:在二年级《大鹿》一课中,用充满激情的语调作好开场白,引导学生进入教师设计的场景。采用多媒体营造了强烈的森林气氛,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美丽、神奇的大森林,当大鹿站在房子里的画面出现时,教师故意卖起关子,让孩子根据教师提供的音乐竞猜,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兴趣与求知欲。孩子在画面和旋律的导引下,无形中进入了角色,并通过感受和体验,主动参与到了其中,快乐、无拘束的享受着音乐的美妙。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课的第一锤就敲到同学们的心坎上,激发学习的需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为教学的下一个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且陶冶了学生的情趣。
  二、巧设情境,打开学生的创造之窗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分析教材的同时,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特征,并充分利用学生好胜、好奇、好动这些特点,关爱之中,引导学生的耐心观察、思考和探索,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创造一切有利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在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同时,能主动学习并志在创造。
  在《郊游》一课教学中,利用自制的课件,引领学生伴随着欢快、优美的音乐,欣赏美景,初步感知音乐内涵,用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不同的美景,不同的感受,相同的旋律,不同的体验与表现。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这种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而且能够在学习中陶冶学生的身心,培养了学生的参与创编的意识,养成学生积极开动思维的好习惯,增强竞争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感知音乐的内涵,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创造能力的培养。以音乐创作和音乐表现为前提,以“情”与“境”交融为手段,让学生置身于音乐旋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去感受、体验音乐美的所在,进一步陶冶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是我们音乐教学的目标。
  三、开放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开放的音乐教学是不拘于一种固定的模式,促进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实践。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性活泼好动、充满好奇、想象力丰富。喜欢用各种动作表现音乐的感受。音乐教学中,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主动参与学习,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展现的平台。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让他们愉悦的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学《拔萝卜》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编出很多优美的舞蹈动作。歌词具有很浓的生活气息。因此,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当孩子们的动作有一定的协调度时,我把孩子带出教室,在操场上进行表演。孩子们很兴奋,都争着表演不同的角色,还创编了许多自己喜欢的动作及表情,甚至有些同学还创作对白,设计动作造型。他们的神态是那么的认真,动作是那么的优美,节奏是那么的整齐。
  在自编、自导、自演中,音乐充满魅力和灵性。在音乐课堂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音乐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兴趣桥梁,既激发了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树立了自信心,而且身心得到了发展,个性得到了解放。孩子们通过歌唱、表演、创作,达到对歌曲的体验,师生之间平等互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感受音乐美的熏陶。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变“指挥师”为“引导者”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摒弃传统教育中教师的绝对权威,洞悉学生的兴趣爱好,投其所好,找准教学的切入口,因材施教,以点带面,将手中的“指挥棒” 变成引领学生去探索美妙的音乐世界的“引路石”。关注“人”的发展,以情启智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各方面逐步转变教师角色,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让我们从学生出发,多为他们营造一些发现美、创造美的自由空间,以激发起他们热爱美、传播美的热情,从而使美能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成长、壮大,让孩子真正成为美的使者,这也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最神圣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