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学以致用 让信息技术回归生活
【作者】 冶秀芳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南大街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性课程,只有将其应用于实践中,才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学习信息技术,最终把信息技术应用到生活中,让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回归于生活。
关键词:信 息技术、学以致用、信息素养
新课程的理念,提倡信息技术教学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0 世纪初美国大教育家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就明确指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也强调“依据生活而教育,培养活生生的人”。信息技术已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是现在教学的一种必然趋势。要让信息技术的教学主题、教学素材、教学内容源于生活,让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回归于生活,让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该思考这样的问题:信息技术学以致用的内涵是什么?怎样才能创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让学生学以致用,让信息技术回归生活?
一、信息技术学以致用、应用于生活的内涵
1、 让信息技术学以致用的意义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确立以人为本的意识,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信息技术的活动课,体现“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只有融入生活中,才能具有生命活力。
2、让信息技术学以致用的原因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与意识。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课堂中的知识为生活服务。即用计算机来学习,而不单纯学习计算机。
3、让信息技术学以致用的作用
把信息技术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使小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不是一种纯技术的东西,而是一种能应用于其他各个领域,提高学习效率的实用的技术。比如,小学生会利用文档编辑软件制作课程表、科普小报、写作文;会选择恰当的关键字搜索需要的资料;会使用自选图形工具设计门票、邮票;会使用演示文稿制作演讲稿等等。久而久之,使小学生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不是一种要求,而是一种实际需要,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提高了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无形之中也增强了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二、信息技术学以致用的课堂实践与研究
1、依据生活经验,创建教学情境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从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创建“生活化”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中学习信息技术,可更好地实现最终目标。创建生活化教学环境,关键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预案设计是否有利于营造学生亲切熟悉的生活情景。
如在教学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回收站”这一内容时,创设生活中扔垃圾的情景。情节是:将贵重物品不小心扔到家里的垃圾桶里,还可以拣出来,万一已经扔到垃圾车上被拉走了,就找不回来了。生活中的情景勾起了学生对以往生活的联想,他们都扔过玩具,都有扔掉的玩具找不回来的经历。随后学生分组讨论:1)回收站是做什么用的? 2)放入回收站的文件能恢复吗? 3)清空回收站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很快就解决了问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理解了回收站的意义。
2、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其他学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多数信息技术教师还是以教材为教学内容的,给学生的感觉是只有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才能用到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教学,不但对信息技术教学本身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使得其他学科更有趣味,更受学生的欢迎。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与其它学科联系,注重实际应用。比如学习“用计算机画图”时整合一点美术学科画画的技巧;学习第“用计算机制作板报”时整合语文学科中各种应用文的写作;在学习了“搜索引擎”一课后,学生在其他学习中遇到问题是能想到用网络去了解一些信息、查询一些资料。小学生就能理解学习信息技术可以应用在其它学科上,可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3、任务驱动,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比如在WORD表格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提出,学习这一章后我们能做什么,然后由学生相互提出任务,引导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任务并完成。比如,有的制课程表,有的制作明信片,有的进行板报设计,还有人制作通讯录等等。每个同学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任务,纷纷动手,很快就制作完成了各自的任务。大家把自己的作品共享上传,肯定能得到其他同学的赞美,大家学习的劲头也更大了。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更锻炼了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如在PPT制作中任务设置与传统节日相结合,如结合母亲节,进行“我为母亲做贺卡”电脑绘画,“感受母爱,感恩母爱”网上留言,制作“我的母亲”PPT 演示文稿。
4、运用信息技术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知识
教师不仅要重视将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内容整合的教学,同时也不能忽视信息技术应用自身的教学,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对象,而且也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工具。可以应用已经具备的信息技术技能去获取与当前内容相关的支持资料。
比如说,在画图软件的学习过程中,发现本软件默认的颜料盒中只有28种颜色,于是笔者对学生提出问题:“我需要更多的颜色种类,怎么办?”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实践探究,总结出几种方法:利用画图软件的“帮助”功能,还可以到搜索引擎中去搜索等。
5、学会梳理,综合应用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技能,他们只要把之前学习的知识再结合自己的素材灵活运用技能就可以了,没有教师的规矩、要求,有的是丰富的想象和创造。
比如在学完了绘画的基本工具之后,请同学们综合应用绘画工具,创作出完整的绘画作品,学生才会后更强烈的成就感,也会学会学完知识后进行梳理和综合应用。学以致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同时使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返生活实际,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信息技术是为学习与生活服务的,努力为学生架设起“学”“用”之间的桥梁,做到教学与生活接轨,把所学的信息技术最终应用于生活,真正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才能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是我们信息科技教师改进当前教学模式中一直探讨的问题,也是我们这门课程生存和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信 息技术、学以致用、信息素养
新课程的理念,提倡信息技术教学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0 世纪初美国大教育家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就明确指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也强调“依据生活而教育,培养活生生的人”。信息技术已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是现在教学的一种必然趋势。要让信息技术的教学主题、教学素材、教学内容源于生活,让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回归于生活,让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该思考这样的问题:信息技术学以致用的内涵是什么?怎样才能创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让学生学以致用,让信息技术回归生活?
一、信息技术学以致用、应用于生活的内涵
1、 让信息技术学以致用的意义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确立以人为本的意识,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信息技术的活动课,体现“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只有融入生活中,才能具有生命活力。
2、让信息技术学以致用的原因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与意识。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课堂中的知识为生活服务。即用计算机来学习,而不单纯学习计算机。
3、让信息技术学以致用的作用
把信息技术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使小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不是一种纯技术的东西,而是一种能应用于其他各个领域,提高学习效率的实用的技术。比如,小学生会利用文档编辑软件制作课程表、科普小报、写作文;会选择恰当的关键字搜索需要的资料;会使用自选图形工具设计门票、邮票;会使用演示文稿制作演讲稿等等。久而久之,使小学生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不是一种要求,而是一种实际需要,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提高了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无形之中也增强了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二、信息技术学以致用的课堂实践与研究
1、依据生活经验,创建教学情境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从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创建“生活化”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中学习信息技术,可更好地实现最终目标。创建生活化教学环境,关键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预案设计是否有利于营造学生亲切熟悉的生活情景。
如在教学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回收站”这一内容时,创设生活中扔垃圾的情景。情节是:将贵重物品不小心扔到家里的垃圾桶里,还可以拣出来,万一已经扔到垃圾车上被拉走了,就找不回来了。生活中的情景勾起了学生对以往生活的联想,他们都扔过玩具,都有扔掉的玩具找不回来的经历。随后学生分组讨论:1)回收站是做什么用的? 2)放入回收站的文件能恢复吗? 3)清空回收站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很快就解决了问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理解了回收站的意义。
2、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其他学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多数信息技术教师还是以教材为教学内容的,给学生的感觉是只有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才能用到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教学,不但对信息技术教学本身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使得其他学科更有趣味,更受学生的欢迎。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与其它学科联系,注重实际应用。比如学习“用计算机画图”时整合一点美术学科画画的技巧;学习第“用计算机制作板报”时整合语文学科中各种应用文的写作;在学习了“搜索引擎”一课后,学生在其他学习中遇到问题是能想到用网络去了解一些信息、查询一些资料。小学生就能理解学习信息技术可以应用在其它学科上,可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3、任务驱动,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比如在WORD表格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提出,学习这一章后我们能做什么,然后由学生相互提出任务,引导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任务并完成。比如,有的制课程表,有的制作明信片,有的进行板报设计,还有人制作通讯录等等。每个同学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任务,纷纷动手,很快就制作完成了各自的任务。大家把自己的作品共享上传,肯定能得到其他同学的赞美,大家学习的劲头也更大了。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更锻炼了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如在PPT制作中任务设置与传统节日相结合,如结合母亲节,进行“我为母亲做贺卡”电脑绘画,“感受母爱,感恩母爱”网上留言,制作“我的母亲”PPT 演示文稿。
4、运用信息技术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知识
教师不仅要重视将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内容整合的教学,同时也不能忽视信息技术应用自身的教学,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对象,而且也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工具。可以应用已经具备的信息技术技能去获取与当前内容相关的支持资料。
比如说,在画图软件的学习过程中,发现本软件默认的颜料盒中只有28种颜色,于是笔者对学生提出问题:“我需要更多的颜色种类,怎么办?”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实践探究,总结出几种方法:利用画图软件的“帮助”功能,还可以到搜索引擎中去搜索等。
5、学会梳理,综合应用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技能,他们只要把之前学习的知识再结合自己的素材灵活运用技能就可以了,没有教师的规矩、要求,有的是丰富的想象和创造。
比如在学完了绘画的基本工具之后,请同学们综合应用绘画工具,创作出完整的绘画作品,学生才会后更强烈的成就感,也会学会学完知识后进行梳理和综合应用。学以致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同时使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返生活实际,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信息技术是为学习与生活服务的,努力为学生架设起“学”“用”之间的桥梁,做到教学与生活接轨,把所学的信息技术最终应用于生活,真正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才能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是我们信息科技教师改进当前教学模式中一直探讨的问题,也是我们这门课程生存和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