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议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
【作者】 许春华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同兴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课程指出,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语文课堂,旨在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的人性在这种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尽情释放、洒脱驰骋。
关键词:轻松 和谐 新型
新课程指出,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是由教师、教材、学生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有机的整体。在“教”与“学”双向传递过程中,这三者能否处于一个和谐的统一体中,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优劣。同时,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过程,也是一个带有艺术性的创造过程。如果教师能使“教”与“学”的各个环节配合得适当、协调,达到和谐优美的妙境,会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怎样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有效?我认为,我们的语文课堂需要给学生以一定成就感与时代感,而非老学究似地照本宣科,我们的语文课堂需要营造轻松和谐的气氛,切实拉近学生与文本和教师的关系,在这样的“轻松和谐的语文课堂”中进行互动式地学习,我想,无疑是成功的,也是愉快的。那么该如何构建,本人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与尝试:
一.平等对话,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平等对话,是对传统语文教育反思的结果,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进步。这种“平等对话”,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你问我答,它更意味着师生共同参与、倾听、表达、探讨、沟通、评价、欣赏,强调的是师生心灵的相互沟通,围绕文本进行情感的交流,理性的碰撞,共同分享对话的收获。要真正地实现平等对话,教师要放下架子,尊重学生,真诚地与学生交流,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要着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即和谐的师生关系。
重建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和学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要想真正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教师不仅身体要走下来,走近学生,更为关键的是心要走下来,贴近学生,与学生交流,一起活动,共建和谐的教学氛围。合作意味着参与,师生有一种共同的体验。教师不应该对学生说你去干什么,而是应该对学生说我们一起去干什么。我们要把学生的真心放在自己的心里。
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好的情绪(受赞扬、愉快、满足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精神振奋,愿意学习;不好的恶劣的情绪(受压抑、遭排挤、烦恼、害怕等)则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使学生厌恶学习。学生的情绪与教师的态度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的前提,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教法多样,呈现协调统一课堂
和谐的基本特征是多样统一。“多样”体现了各个要素的个性或差别;“统一”则体现了各个要素的共性或整体联系。教学实际表明,教学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在教学中由于教材内容的特点、教学对象的差异、教师本身的素养等,决定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总是依靠单一的教学方法模式。教学因素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比如,语文教材文体有别,结构各异,教法当然应该有所区别;再如,有的教师长于逻辑分析,有的教师长于形象思维,其自身素养及教学风格的差异,也决定了教法自然有所不同;又如,学生的心理活动、学习表现也时有新的发展变化,教法也必须要适应这种多变性的特点,根据需要适当地变换教法。
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努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这与课程、教学手段的变革,以及教学理论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相适应。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克服这样两种倾向:一是千篇一律,程式化的倾向。其具体表现是墨守成规,企图以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模式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因而语文课往往上得千篇一面,缺乏个性和变化,甚至死气沉沉,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能。二是对先进教学经验生搬硬套的倾向。其表现为对国内外的先进教学方法,以简单的态度对待之,生搬硬套,机械摹仿,这种课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由于不适应教学实际,其结果常常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上述两种倾向都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都破坏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统一性、恰当性和适宜性,自然也就无和谐而言。要克服这两种倾向,首先要进行观念的更新。教师不仅要研究自己如何“教”,还要研究如何教学生“学”,只有把“教”与“学”两方面的情况都吃透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达到教与学的相互协调。其次,要大胆改革教法,既要善于继承和借鉴中外传统的优秀的教学方法,又要勇于进取,强化创新意识,能因人、因文、因时而异,创造出符合自己的教学个性和教学实际的新的教学方法,把继承与革新、观念与方法和谐地统一起来。
三.激发情感,创设轻松愉快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情感态度是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语文课程标准》把“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列为教学的目标之一,并指出通过学习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师生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正常的教学秩序,才能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那么怎样建立师生间亲密合作呢?我认为:
1.教师要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热爱所有的学生。既要尊重个体,真诚交流,共建民主课堂,走合作道路,又要鼓舞士气,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对学习语文有浓厚的兴趣,并结合课文内容,讲一些小故事或讨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2.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冷静地对待课堂出现的偶发事件(如学生睡觉、说话等等),做到既严肃又活泼,既庄重又亲切;教师要多表扬和鼓励学生。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要对每个学生都寄予期待。我经常对学生说:“请来试一下回答这个问题,只要说出自己思考过的见解,说错了没关系”。“谁来挑战一下自己,朗读这一段话”。“他(她)讲得很有道理,望继续加油!”《语文课程标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说得很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重要前提。所以,师生亲密合作,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每一个教师最起码应该做到的。它可有效地形成强大的合力,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教师要巧妙利用课堂上随机出现的情境变化,注重学生的情感交流,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相信学生,适时调整活动内容与教学策略。这样,学生就能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愿意学习,喜欢学习。
四.师生互动,达到和谐统一境界
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应该是平等的。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该带来教学互动,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师生互动”意味着师生相互尊重,真诚对话,它既是一种教学行为,更是一种教学境界和精神氛围。在这个共同体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个性得以张扬,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促使教学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和谐境界。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作为一名教师要坚持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作为自己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语文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能动自主、创造性地感悟人生和社会,充分获得生活经验的顿悟与积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不仅学好语文,而且喜欢学,学得开心。
关键词:轻松 和谐 新型
新课程指出,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是由教师、教材、学生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有机的整体。在“教”与“学”双向传递过程中,这三者能否处于一个和谐的统一体中,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优劣。同时,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过程,也是一个带有艺术性的创造过程。如果教师能使“教”与“学”的各个环节配合得适当、协调,达到和谐优美的妙境,会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怎样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有效?我认为,我们的语文课堂需要给学生以一定成就感与时代感,而非老学究似地照本宣科,我们的语文课堂需要营造轻松和谐的气氛,切实拉近学生与文本和教师的关系,在这样的“轻松和谐的语文课堂”中进行互动式地学习,我想,无疑是成功的,也是愉快的。那么该如何构建,本人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与尝试:
一.平等对话,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平等对话,是对传统语文教育反思的结果,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进步。这种“平等对话”,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你问我答,它更意味着师生共同参与、倾听、表达、探讨、沟通、评价、欣赏,强调的是师生心灵的相互沟通,围绕文本进行情感的交流,理性的碰撞,共同分享对话的收获。要真正地实现平等对话,教师要放下架子,尊重学生,真诚地与学生交流,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要着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即和谐的师生关系。
重建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和学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要想真正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教师不仅身体要走下来,走近学生,更为关键的是心要走下来,贴近学生,与学生交流,一起活动,共建和谐的教学氛围。合作意味着参与,师生有一种共同的体验。教师不应该对学生说你去干什么,而是应该对学生说我们一起去干什么。我们要把学生的真心放在自己的心里。
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好的情绪(受赞扬、愉快、满足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精神振奋,愿意学习;不好的恶劣的情绪(受压抑、遭排挤、烦恼、害怕等)则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使学生厌恶学习。学生的情绪与教师的态度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的前提,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教法多样,呈现协调统一课堂
和谐的基本特征是多样统一。“多样”体现了各个要素的个性或差别;“统一”则体现了各个要素的共性或整体联系。教学实际表明,教学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在教学中由于教材内容的特点、教学对象的差异、教师本身的素养等,决定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总是依靠单一的教学方法模式。教学因素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比如,语文教材文体有别,结构各异,教法当然应该有所区别;再如,有的教师长于逻辑分析,有的教师长于形象思维,其自身素养及教学风格的差异,也决定了教法自然有所不同;又如,学生的心理活动、学习表现也时有新的发展变化,教法也必须要适应这种多变性的特点,根据需要适当地变换教法。
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努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这与课程、教学手段的变革,以及教学理论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相适应。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克服这样两种倾向:一是千篇一律,程式化的倾向。其具体表现是墨守成规,企图以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模式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因而语文课往往上得千篇一面,缺乏个性和变化,甚至死气沉沉,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能。二是对先进教学经验生搬硬套的倾向。其表现为对国内外的先进教学方法,以简单的态度对待之,生搬硬套,机械摹仿,这种课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由于不适应教学实际,其结果常常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上述两种倾向都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都破坏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统一性、恰当性和适宜性,自然也就无和谐而言。要克服这两种倾向,首先要进行观念的更新。教师不仅要研究自己如何“教”,还要研究如何教学生“学”,只有把“教”与“学”两方面的情况都吃透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达到教与学的相互协调。其次,要大胆改革教法,既要善于继承和借鉴中外传统的优秀的教学方法,又要勇于进取,强化创新意识,能因人、因文、因时而异,创造出符合自己的教学个性和教学实际的新的教学方法,把继承与革新、观念与方法和谐地统一起来。
三.激发情感,创设轻松愉快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情感态度是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语文课程标准》把“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列为教学的目标之一,并指出通过学习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师生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正常的教学秩序,才能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那么怎样建立师生间亲密合作呢?我认为:
1.教师要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热爱所有的学生。既要尊重个体,真诚交流,共建民主课堂,走合作道路,又要鼓舞士气,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对学习语文有浓厚的兴趣,并结合课文内容,讲一些小故事或讨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2.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冷静地对待课堂出现的偶发事件(如学生睡觉、说话等等),做到既严肃又活泼,既庄重又亲切;教师要多表扬和鼓励学生。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要对每个学生都寄予期待。我经常对学生说:“请来试一下回答这个问题,只要说出自己思考过的见解,说错了没关系”。“谁来挑战一下自己,朗读这一段话”。“他(她)讲得很有道理,望继续加油!”《语文课程标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说得很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重要前提。所以,师生亲密合作,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每一个教师最起码应该做到的。它可有效地形成强大的合力,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教师要巧妙利用课堂上随机出现的情境变化,注重学生的情感交流,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相信学生,适时调整活动内容与教学策略。这样,学生就能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愿意学习,喜欢学习。
四.师生互动,达到和谐统一境界
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应该是平等的。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该带来教学互动,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师生互动”意味着师生相互尊重,真诚对话,它既是一种教学行为,更是一种教学境界和精神氛围。在这个共同体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个性得以张扬,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促使教学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和谐境界。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作为一名教师要坚持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作为自己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语文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能动自主、创造性地感悟人生和社会,充分获得生活经验的顿悟与积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不仅学好语文,而且喜欢学,学得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