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作者】 谢日排姆.玉素甫
【机构】 新疆昌吉州奇台县第七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通过对新课程标准下创造性思维的理解,结合实例阐述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发散思维 创造性思维
心理学家亚历山大·纳乌莫维奇·鲁克说过:创新能力的素质是每一个人,每一个正常儿童所固有的,需要的只是善于把它们揭示出来并加以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创造是天才们的专利”的陈腐观念,给学生树立起“人人能创造”的现代意识。
(一)注重学生归纳、类比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大胆猜想。
归纳法是通过对一些个别的、特殊的情况加以观察、分析,从而导出一个一般性结论的方法,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不管题目的大小如何,作为教学者一定要明白,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真正去思维,去发现,才会有真正的创造性意识。
比如:解方程组x+2y=34x+5y=6再解方程组 3x+4y=56x+7y=8可以发现两方程组的解均是 x=-1y=2 让同学们观察方程组中的系数规律依次递增1,让同学们自己拟一个方程组解出来比对结论,如果系数递减1呢?比如8x+7y=65x+4y=3发现其解同样为x=-1y=2 ,教师再鼓励学生对学生依次递增或递减2,将情况进行探讨,结果发现其解也是x=-1y=2 ,最后引导学生作归纳猜想,所有形如ax+(a+d)y=a+2d(a+3d)x+(a+4d)y=a+5d 的方程组的解均是x=-1y=2 发现的愉悦激励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的课堂就会生机勃勃。
类比,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一种推理方法。类比法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其结论具有或然性。
类比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类比学习新知识。比如,在学习了椭圆的定义及性质后,可以用类比的方法学习双曲线的定义和性质。可以用类比方法推广数学命题。如在直角三角形ABC中有勾股定理c2=a2+b2。其中a、b为直角边,c为斜边,类比到空间:在四面体中有三面两两垂直,这三个面的面积分别为s1、s2、s3,如果将第四个面的面积记为s,于是猜测有类似于勾股定理的形式:s2=s12+s22+s32 ,可以证明这个结论是成立的。
(二)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数学中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虽是传统方法,但确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好方法。能使学生思维清晰、开阔。在解决问题中表现出思路敏捷,思维活跃,能够从多方向,多角度去探索问题的实质。
(三)重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直觉思维是指人们不受逻辑规则约束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思维方式。可以通过多方联想,学会从整体考察问题,注意挖掘问题的本质联系,借助对称、和谐等数学美感,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等途径加以培养。
如:有一个边长为3的立方体,
它由27个边长为1的小立方体组
成,其中19个看得见,8个看不
见,问在边长为n的立方 体中,
看不见的边长为1的小立方体有
多少个?看得见的边长为1的小
立方体有多少个?这道题解法虽多,但都比较繁,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大正方体的顶面、前面、侧面各剥去一层小立方体,剩下的部分恰好是看不见的立方体,那么看不见的小立方体有 (n-1)3个,看得见的立方体有n3-(n-1)3=3n2-3n+1个,这种用直觉思维的方法就简便得多。
(四)给学生多一点鼓励,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传统的数学教学照本宣科多,注入式讲授多,批判质疑少,讨论研究少,这就必然会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抑制创造能力的培养。在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边讲边问正在取代灌输式讲授,但高密度的提问,反而会影响课堂质量。问什么,怎么问,由谁来问,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都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学生的提问、质疑,学生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才能够真正培养其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精神,这对于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科学探索是一种不断试错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尝试”“排错”和“反驳”“否证”才能向真理逼近。数学学习是一种学生进行再探索,再创造的过程,也是不断试错的过程,不能容忍错误,也就堵塞了通往真理之路,也就堵塞了创造之路。作为教师要允许学生学习上的失败,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错误中的合理成份,并加以肯定,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在试错中找到正确的结果,得到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引入数学开放题
开放题是一种新题型,开放题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其主要特征是答案不惟一或答案的可能情况不惟一。它激发的思维是发散性的,解题者会同时想到多个可能的解决方向,而不限于惟一答案或进行钻牛角尖的探求,他在某些方面需要创造出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才能解决问题。因此,思维的发散性是开放题的思想特征。数学开放题以其新颖的问题内容,生动的问题形式和问题解决的发散性,给解题者发挥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空间,为培养解题者的创造能力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因此受到全世界数学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开放题的教学,教师难以用注入式进行教学,在解题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示范者、启发者、鼓励者和指导者,不再是讲授解答的权威。这给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在备课、教学和命题时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情况。开放题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探索的态度和思考问题的策略,容易营造一种学生广泛参与,提出质疑,探讨问题的学习氛围。这些教学方式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造性意识。
总之,创造性思维不是一种孤立的心理活动,它是灵活性、广阔性、独立性、批判性等思维品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创造性思维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坚持不懈、不失时机地优化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发散思维 创造性思维
心理学家亚历山大·纳乌莫维奇·鲁克说过:创新能力的素质是每一个人,每一个正常儿童所固有的,需要的只是善于把它们揭示出来并加以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创造是天才们的专利”的陈腐观念,给学生树立起“人人能创造”的现代意识。
(一)注重学生归纳、类比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大胆猜想。
归纳法是通过对一些个别的、特殊的情况加以观察、分析,从而导出一个一般性结论的方法,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不管题目的大小如何,作为教学者一定要明白,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真正去思维,去发现,才会有真正的创造性意识。
比如:解方程组x+2y=34x+5y=6再解方程组 3x+4y=56x+7y=8可以发现两方程组的解均是 x=-1y=2 让同学们观察方程组中的系数规律依次递增1,让同学们自己拟一个方程组解出来比对结论,如果系数递减1呢?比如8x+7y=65x+4y=3发现其解同样为x=-1y=2 ,教师再鼓励学生对学生依次递增或递减2,将情况进行探讨,结果发现其解也是x=-1y=2 ,最后引导学生作归纳猜想,所有形如ax+(a+d)y=a+2d(a+3d)x+(a+4d)y=a+5d 的方程组的解均是x=-1y=2 发现的愉悦激励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的课堂就会生机勃勃。
类比,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一种推理方法。类比法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其结论具有或然性。
类比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类比学习新知识。比如,在学习了椭圆的定义及性质后,可以用类比的方法学习双曲线的定义和性质。可以用类比方法推广数学命题。如在直角三角形ABC中有勾股定理c2=a2+b2。其中a、b为直角边,c为斜边,类比到空间:在四面体中有三面两两垂直,这三个面的面积分别为s1、s2、s3,如果将第四个面的面积记为s,于是猜测有类似于勾股定理的形式:s2=s12+s22+s32 ,可以证明这个结论是成立的。
(二)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数学中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虽是传统方法,但确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好方法。能使学生思维清晰、开阔。在解决问题中表现出思路敏捷,思维活跃,能够从多方向,多角度去探索问题的实质。
(三)重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直觉思维是指人们不受逻辑规则约束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思维方式。可以通过多方联想,学会从整体考察问题,注意挖掘问题的本质联系,借助对称、和谐等数学美感,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等途径加以培养。
如:有一个边长为3的立方体,
它由27个边长为1的小立方体组
成,其中19个看得见,8个看不
见,问在边长为n的立方 体中,
看不见的边长为1的小立方体有
多少个?看得见的边长为1的小
立方体有多少个?这道题解法虽多,但都比较繁,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大正方体的顶面、前面、侧面各剥去一层小立方体,剩下的部分恰好是看不见的立方体,那么看不见的小立方体有 (n-1)3个,看得见的立方体有n3-(n-1)3=3n2-3n+1个,这种用直觉思维的方法就简便得多。
(四)给学生多一点鼓励,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传统的数学教学照本宣科多,注入式讲授多,批判质疑少,讨论研究少,这就必然会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抑制创造能力的培养。在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边讲边问正在取代灌输式讲授,但高密度的提问,反而会影响课堂质量。问什么,怎么问,由谁来问,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都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学生的提问、质疑,学生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才能够真正培养其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精神,这对于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科学探索是一种不断试错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尝试”“排错”和“反驳”“否证”才能向真理逼近。数学学习是一种学生进行再探索,再创造的过程,也是不断试错的过程,不能容忍错误,也就堵塞了通往真理之路,也就堵塞了创造之路。作为教师要允许学生学习上的失败,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错误中的合理成份,并加以肯定,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在试错中找到正确的结果,得到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引入数学开放题
开放题是一种新题型,开放题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其主要特征是答案不惟一或答案的可能情况不惟一。它激发的思维是发散性的,解题者会同时想到多个可能的解决方向,而不限于惟一答案或进行钻牛角尖的探求,他在某些方面需要创造出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才能解决问题。因此,思维的发散性是开放题的思想特征。数学开放题以其新颖的问题内容,生动的问题形式和问题解决的发散性,给解题者发挥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空间,为培养解题者的创造能力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因此受到全世界数学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开放题的教学,教师难以用注入式进行教学,在解题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示范者、启发者、鼓励者和指导者,不再是讲授解答的权威。这给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在备课、教学和命题时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情况。开放题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探索的态度和思考问题的策略,容易营造一种学生广泛参与,提出质疑,探讨问题的学习氛围。这些教学方式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造性意识。
总之,创造性思维不是一种孤立的心理活动,它是灵活性、广阔性、独立性、批判性等思维品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创造性思维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坚持不懈、不失时机地优化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