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弘扬工匠精神,培养高技能人才——以技师学院数控专业为例
【作者】 张凤国 田 峰 律同树
【机构】 衡水技师学院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2016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工匠精神”。源于目前我国制造业还存在着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等问题。“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制约着我国装备制造业向更高端迈进。这就需要广大技工院校下大力气培养高技能人才,培养具备高度质量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学生。本文主要从工匠精神的含义、工匠精神的培养和技艺的传承、数控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实施建议三方面来论述。
关键词:工匠精神;数控;高技能人才培养
如果盘点2016年十大流行语,“工匠精神”一定能够入围。自从李克强总理在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后,引起了全国热议。中国经济目前步入新常态,一边是产能过剩,工人下岗;一边是装备制造业亟需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广大技工院校毕业生。但是实际情况是广大毕业生的技术技能达不到用工单位的要求,还需要用工单位二次培养。国家现在又重提工匠精神,也反映出目前工匠的缺失。“科学家脑中产生想法,工程师施工实现工程化,工匠制造出产品”,三者缺一不可,重点是能工巧匠能否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下面从工匠精神的含义、工匠精神的培养和技艺的传承、数控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实施建议三方面来论述:
一、工匠精神的含义
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们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
二、工匠精神的培养和技艺的传承
(一)工匠精神的培养
要想培养出有工匠精神的学生,第一营造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第二教师要有工匠精神。第三日常教学中熏陶培养学生:
1、营造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 目前,社会上对于技术工人不够重视,社会地位不高,工资待遇偏低等问题,制约着年轻一代对于走技术工人路线的追求。呼吁“工匠精神”,需要政府应该为“工匠精神”的回归创造条件,切实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对一些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激励,要抓住新的科技革命和工业4.0时代的机遇,乘胜追上。鼓励他们攻坚克难,开拓创新。
2、教师要具有工匠精神。人们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就是“差不多”。为此,胡适先生曾经写过一篇《差不多先生》讽刺这种人。对于我们装备制造业,最简单的配合件,如果轴的尺寸做的“差不多”,孔的尺寸也做的“差不多”;最后做完一装配,就会发现可能装配不上。要想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首先教师要具备工匠精神。就是具有对制造零部件的尺寸、技术要求精益求精,不达技术要求誓不罢休的精神。
一个只会车台阶轴,而且尺寸还超差的教师,教出的学生的水平也可想而知。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教出高技能的学生,需要教师不但具备理论知识还应具备高超的技能技艺水平。课余时间,反复研读并吃透教材。除了教材,还应学习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其它的教材,以丰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每周还应抽出一定的时间,到实训车间做一套零件,钻研工艺知识、使得工序、工步的安排更为合理、效率更高,以及最佳切削参数的选择,如何保证尺寸精度、技术要求等问题,做到熟练操作,精益求精。
3、日常教学中熏陶培养学生。通过日常教学,在一点一滴中向学生渗透精益求进、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将追求完美产品的精神植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针对每个工件,首先示范加工一个,在加工过程中,对于参数的设置,尺寸的保证,这些细微而关键的环节,严格把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效仿,成为他的一种自我要求。教学间歇,可以通过讲述优秀技工的先进事迹,播放纪录片《大国工匠》起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得学生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内化于心,熟练的操作技能外化于行。
(二)技艺的传承
工匠精神,关键问题还要有技艺的传承。例如:俗话说的“车工怕车杆”。对于车细长轴来说,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保证车好,就涉及到技艺的传承问题。车细长轴主要把握跟刀架的使用、工件热变形伸长以及合理选择车刀几何形状等三个关键技术,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技艺的传承首先需要德艺双馨的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加上精湛的技艺自然会感染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才愿意跟教师学习技艺。教师除了自己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技艺之外;学校也要创造条件,例如:可以通过省培、国培以及下厂锻炼,提升教师的技艺。另外还可以从工厂请来能工巧匠,担任学校的特聘教师,将技艺传授给教师、学生。其次,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培养、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愿意钻研技艺。这样技艺才能传承下去。
三、数控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实施建议
数控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施,需要确立师资及实训设备、选取教材及实训图样、规范教学过程。
(一)师资及实训设备建议
培养数控专业高技能人才,建议授课老师达到机械类本科毕业,技能水平达到技师或高级技师,最好参加过省、国家级数控技能比赛教师组比赛,取得过较好名次的教师。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从企业聘请能工巧匠作为特聘教师,集中时间授课,向学生传授生产中的技术技能。
培养数控专业高技能人才,要求配备专门的实训车间和机房。实训车间需要配备目前国内较先进的数控机床,按照3-4人一台配置数控机床;专用机房,按照每人一台配置计算机,计算机装有制图、CAD/CAM软件等。
(二)教材及实训图样的选取建议
教材建议选取精品项目化教材,或者结合本学校情况,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项目化教学校本教材。第一学期,日常训练中的图样可以结合本地企业生产中的零件图,为将来毕业走进工厂实现顺利衔接。第二学期,开始可以参考历年技能鉴定图样,为毕业技能鉴定做准备。后期参考省、国家、世界技能大赛图样进行训练,提升技术技能。
(三)教学过程建议
学生入学第一年,上基础课、专业课,以及进行普车实习。第二年进入到专业课和数控实习。在第一学期,重点是手工编程训练和尺寸精度的保证训练,工件难度不需要设置过于复杂,但是对于学生尺寸保证上要尤其下功夫,通过修改刀补,保证将工件尺寸加工到精度范围之内。精度范围可以开始宽一些,逐步缩窄、提高精度要求,循序渐进的训练。第二学期,学习自动编程,训练图纸升级到省、国家、世界数控大赛图样。其中可以先练习省技能大赛图样,当学生熟练并能够在尺寸上保证精度以后,最后训练国家、世界数控大赛图样。
每个任务完成后,由教师针对学生完成的各个环节结合评分表。对最终产品进行测量,给出评价打分。最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超差部分原因,避免在以后出现类似问题。对于不合格零件,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要求学生重新做一个,直至合格为止。
结语:
弘扬工匠精神,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技工院校的最终目标。工匠精神的培养,首先要营造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其次教师要具有工匠精神;最终日常教学中熏陶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核心是技艺的传承。通过合理的配置师资及实训设备、选取实用的教材及实训图样、有针对性的教学过程。各类技工院校一定能够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总之,目前国家层面开始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通过我们广大技工院校的教师,言传身教,合理的培养方式,一定能给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备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为实现技能强国、实现中国梦,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 工匠精神[OL] .百度百科.
[2] 技工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编审委员会 《车工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62、163.
作者简介:张凤国,(1966-),男,汉族,河北省南宫市人,衡水技师学院,高级实习指导教师,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与教学;田峰,(1980-),男,河北省衡水市人,衡水技师学院,一级实习指导教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律同树,(1983-),男,河北省衡水市人,衡水技师学院,一级实习指导教师,研究方向:数控实训。
关键词:工匠精神;数控;高技能人才培养
如果盘点2016年十大流行语,“工匠精神”一定能够入围。自从李克强总理在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后,引起了全国热议。中国经济目前步入新常态,一边是产能过剩,工人下岗;一边是装备制造业亟需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广大技工院校毕业生。但是实际情况是广大毕业生的技术技能达不到用工单位的要求,还需要用工单位二次培养。国家现在又重提工匠精神,也反映出目前工匠的缺失。“科学家脑中产生想法,工程师施工实现工程化,工匠制造出产品”,三者缺一不可,重点是能工巧匠能否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下面从工匠精神的含义、工匠精神的培养和技艺的传承、数控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实施建议三方面来论述:
一、工匠精神的含义
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们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
二、工匠精神的培养和技艺的传承
(一)工匠精神的培养
要想培养出有工匠精神的学生,第一营造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第二教师要有工匠精神。第三日常教学中熏陶培养学生:
1、营造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 目前,社会上对于技术工人不够重视,社会地位不高,工资待遇偏低等问题,制约着年轻一代对于走技术工人路线的追求。呼吁“工匠精神”,需要政府应该为“工匠精神”的回归创造条件,切实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对一些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激励,要抓住新的科技革命和工业4.0时代的机遇,乘胜追上。鼓励他们攻坚克难,开拓创新。
2、教师要具有工匠精神。人们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就是“差不多”。为此,胡适先生曾经写过一篇《差不多先生》讽刺这种人。对于我们装备制造业,最简单的配合件,如果轴的尺寸做的“差不多”,孔的尺寸也做的“差不多”;最后做完一装配,就会发现可能装配不上。要想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首先教师要具备工匠精神。就是具有对制造零部件的尺寸、技术要求精益求精,不达技术要求誓不罢休的精神。
一个只会车台阶轴,而且尺寸还超差的教师,教出的学生的水平也可想而知。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教出高技能的学生,需要教师不但具备理论知识还应具备高超的技能技艺水平。课余时间,反复研读并吃透教材。除了教材,还应学习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其它的教材,以丰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每周还应抽出一定的时间,到实训车间做一套零件,钻研工艺知识、使得工序、工步的安排更为合理、效率更高,以及最佳切削参数的选择,如何保证尺寸精度、技术要求等问题,做到熟练操作,精益求精。
3、日常教学中熏陶培养学生。通过日常教学,在一点一滴中向学生渗透精益求进、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将追求完美产品的精神植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针对每个工件,首先示范加工一个,在加工过程中,对于参数的设置,尺寸的保证,这些细微而关键的环节,严格把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效仿,成为他的一种自我要求。教学间歇,可以通过讲述优秀技工的先进事迹,播放纪录片《大国工匠》起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得学生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内化于心,熟练的操作技能外化于行。
(二)技艺的传承
工匠精神,关键问题还要有技艺的传承。例如:俗话说的“车工怕车杆”。对于车细长轴来说,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保证车好,就涉及到技艺的传承问题。车细长轴主要把握跟刀架的使用、工件热变形伸长以及合理选择车刀几何形状等三个关键技术,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技艺的传承首先需要德艺双馨的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加上精湛的技艺自然会感染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才愿意跟教师学习技艺。教师除了自己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技艺之外;学校也要创造条件,例如:可以通过省培、国培以及下厂锻炼,提升教师的技艺。另外还可以从工厂请来能工巧匠,担任学校的特聘教师,将技艺传授给教师、学生。其次,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培养、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愿意钻研技艺。这样技艺才能传承下去。
三、数控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实施建议
数控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施,需要确立师资及实训设备、选取教材及实训图样、规范教学过程。
(一)师资及实训设备建议
培养数控专业高技能人才,建议授课老师达到机械类本科毕业,技能水平达到技师或高级技师,最好参加过省、国家级数控技能比赛教师组比赛,取得过较好名次的教师。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从企业聘请能工巧匠作为特聘教师,集中时间授课,向学生传授生产中的技术技能。
培养数控专业高技能人才,要求配备专门的实训车间和机房。实训车间需要配备目前国内较先进的数控机床,按照3-4人一台配置数控机床;专用机房,按照每人一台配置计算机,计算机装有制图、CAD/CAM软件等。
(二)教材及实训图样的选取建议
教材建议选取精品项目化教材,或者结合本学校情况,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项目化教学校本教材。第一学期,日常训练中的图样可以结合本地企业生产中的零件图,为将来毕业走进工厂实现顺利衔接。第二学期,开始可以参考历年技能鉴定图样,为毕业技能鉴定做准备。后期参考省、国家、世界技能大赛图样进行训练,提升技术技能。
(三)教学过程建议
学生入学第一年,上基础课、专业课,以及进行普车实习。第二年进入到专业课和数控实习。在第一学期,重点是手工编程训练和尺寸精度的保证训练,工件难度不需要设置过于复杂,但是对于学生尺寸保证上要尤其下功夫,通过修改刀补,保证将工件尺寸加工到精度范围之内。精度范围可以开始宽一些,逐步缩窄、提高精度要求,循序渐进的训练。第二学期,学习自动编程,训练图纸升级到省、国家、世界数控大赛图样。其中可以先练习省技能大赛图样,当学生熟练并能够在尺寸上保证精度以后,最后训练国家、世界数控大赛图样。
每个任务完成后,由教师针对学生完成的各个环节结合评分表。对最终产品进行测量,给出评价打分。最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超差部分原因,避免在以后出现类似问题。对于不合格零件,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要求学生重新做一个,直至合格为止。
结语:
弘扬工匠精神,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技工院校的最终目标。工匠精神的培养,首先要营造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其次教师要具有工匠精神;最终日常教学中熏陶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核心是技艺的传承。通过合理的配置师资及实训设备、选取实用的教材及实训图样、有针对性的教学过程。各类技工院校一定能够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总之,目前国家层面开始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通过我们广大技工院校的教师,言传身教,合理的培养方式,一定能给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备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为实现技能强国、实现中国梦,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 工匠精神[OL] .百度百科.
[2] 技工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编审委员会 《车工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62、163.
作者简介:张凤国,(1966-),男,汉族,河北省南宫市人,衡水技师学院,高级实习指导教师,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与教学;田峰,(1980-),男,河北省衡水市人,衡水技师学院,一级实习指导教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律同树,(1983-),男,河北省衡水市人,衡水技师学院,一级实习指导教师,研究方向:数控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