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的策略探寻
【作者】 邓 丽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伏龙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培养学生良好个性,需要我们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尊重个体差异,坚持多鼓励、少束缚原则,让学生在自由行进探究学习,满足成功学习需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 个性 培养 实践策略
个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小学阶段虽是个性形成的雏形时期,但对稳定个性的形成却重要的意义。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曾经说到:“个性是个体与对象活动与交往中获得的。”而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教育平台,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就是不可推脱的教学任务。为此,我们要创新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良好个性。
一、更新教学理念,营造民主愉悦教学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而传统教学,学生之所以无法形成独特个性,其原因就是“齐步走”的教学模式、标准化答案和“一刀切”的操作要求,让学生只能囿于框框而不能有所别的,导致学生千人一面,没有独特个性。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要培养学生个性,就必须更新传统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达到此目的,就需要我们创设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满足他们学习数学的个性化需求”,少一点束缚,多留一份空间,让学生自主行进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为此,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努力创设一种和谐的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平等中的首席因的作用,让学生乐在学中。当然,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的方法很多,商量的口吻、幽默的语言、及时的点赞、翘起的拇指、热情的拥抱都是廉价而有效的手段,讲故事、耍魔术、运用多媒体也是不错的选择。多年实践让我们感受,只有在愉悦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究状态。有了这一前提,“促进学生充分发展”才有了可足的保障。
二、承认学生个体差异,设置分层目标
人是有个体差异的,我们必须尊重这种差异,才能科学的落实因材施教原则。学生学习的差异首先表现为学习能力的差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感知敏锐,观察能力强,思维灵话,概括能力强,掌握知识快而有效;而有的学生则感知迟钝,思维水平低、易受无关因素的影响,理解知识慢,出现较多锴误。等待,如果我们忽视学生学习能力差异的客观存在,必然导致教学 过程中部分学生因“吃不了”而丧失数学学习信心;部分学生因“吃不饱”而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实施分层教学,梯度设计学习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落实到实践中,我们就是要在承认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客观存在的基础上,依据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差异,制定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目标要求,即在制定学生学习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增添学习的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只有目标明确,科学得当,学生才能在“跳一跳”中“摘桃”,获得学习成功,才能落实“不同学生获得不同的数学教育”的理想目标。否则,就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也就不能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发展个性。
三、问题解决多样化,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创造个性是新课标赋予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知道,学生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动口、动脑和动手,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和培养,甚至获得创新思维培养,特别是在以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作保障的前提下,其创造个性有良好的激活措施,可引导学生放开束缚,大胆想象。为此,我们应鼓励学生开放思维空间,敢于想象,能采用多样化策略解决问题。传统中,学生很多灵光闪动,得不到教师的认可和鼓励,甚至引起同学的非议。这显然无法促进学生大胆思维、标新求异的思维。思维受限,策略自然浅见,不能周到、也不能创新。所以,我们个性培养需要教师的积极鼓励。有鼓励,学生才会奇思妙想,找到更多的问题解决策略。例如,在一节三年级《长方形的周长》一课上,我让学生探究如何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内容计算周长时,有的学生把每一条边测量好了再加起来;有的用绳把这个长方形围一圈,然后展开,再测量有多长;还有的测量好长和宽后,分别乘 2 再加起来,等等。学生想象奇特,各有其独特的见解。不管哪种方式方法,都说明学生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的,都进行了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对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教师要走下讲台,虚心地融入学生中间,做一个谦虚的倾听者、引导者。通过学生有意义的活动和叙说,教师能够认真倾听学生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不仅能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很多新知,培养学生探究精神,还能让学生感到有被尊重的平等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
其实,培养学生个性是奠基教育的重要任务,小学数学也例外。实践中,我们除了要积极组织外,还要多引导和激励,别无其他策略。然而,有些教师把这个当作是自己获取名利的手段,人为地“以教抢学”,占了课堂风头,既没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也扼制学生个性发展,很不科学。新课标给我们提了个“醒”,在教学中应留给学生合作探究和互相交流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这是我们作为教师必然应担当的伟大责任。
参考文献:
[1]任霞,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J].小学教学研究,2016年。
[2]郭宏谋,?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J].素质教育论坛,2009年。
[3]李妞祺,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策略探寻[J].甘肃教育,2015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 个性 培养 实践策略
个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小学阶段虽是个性形成的雏形时期,但对稳定个性的形成却重要的意义。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曾经说到:“个性是个体与对象活动与交往中获得的。”而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教育平台,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就是不可推脱的教学任务。为此,我们要创新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良好个性。
一、更新教学理念,营造民主愉悦教学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而传统教学,学生之所以无法形成独特个性,其原因就是“齐步走”的教学模式、标准化答案和“一刀切”的操作要求,让学生只能囿于框框而不能有所别的,导致学生千人一面,没有独特个性。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要培养学生个性,就必须更新传统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达到此目的,就需要我们创设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满足他们学习数学的个性化需求”,少一点束缚,多留一份空间,让学生自主行进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为此,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努力创设一种和谐的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平等中的首席因的作用,让学生乐在学中。当然,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的方法很多,商量的口吻、幽默的语言、及时的点赞、翘起的拇指、热情的拥抱都是廉价而有效的手段,讲故事、耍魔术、运用多媒体也是不错的选择。多年实践让我们感受,只有在愉悦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究状态。有了这一前提,“促进学生充分发展”才有了可足的保障。
二、承认学生个体差异,设置分层目标
人是有个体差异的,我们必须尊重这种差异,才能科学的落实因材施教原则。学生学习的差异首先表现为学习能力的差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感知敏锐,观察能力强,思维灵话,概括能力强,掌握知识快而有效;而有的学生则感知迟钝,思维水平低、易受无关因素的影响,理解知识慢,出现较多锴误。等待,如果我们忽视学生学习能力差异的客观存在,必然导致教学 过程中部分学生因“吃不了”而丧失数学学习信心;部分学生因“吃不饱”而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实施分层教学,梯度设计学习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落实到实践中,我们就是要在承认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客观存在的基础上,依据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差异,制定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目标要求,即在制定学生学习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增添学习的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只有目标明确,科学得当,学生才能在“跳一跳”中“摘桃”,获得学习成功,才能落实“不同学生获得不同的数学教育”的理想目标。否则,就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也就不能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发展个性。
三、问题解决多样化,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创造个性是新课标赋予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知道,学生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动口、动脑和动手,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和培养,甚至获得创新思维培养,特别是在以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作保障的前提下,其创造个性有良好的激活措施,可引导学生放开束缚,大胆想象。为此,我们应鼓励学生开放思维空间,敢于想象,能采用多样化策略解决问题。传统中,学生很多灵光闪动,得不到教师的认可和鼓励,甚至引起同学的非议。这显然无法促进学生大胆思维、标新求异的思维。思维受限,策略自然浅见,不能周到、也不能创新。所以,我们个性培养需要教师的积极鼓励。有鼓励,学生才会奇思妙想,找到更多的问题解决策略。例如,在一节三年级《长方形的周长》一课上,我让学生探究如何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内容计算周长时,有的学生把每一条边测量好了再加起来;有的用绳把这个长方形围一圈,然后展开,再测量有多长;还有的测量好长和宽后,分别乘 2 再加起来,等等。学生想象奇特,各有其独特的见解。不管哪种方式方法,都说明学生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的,都进行了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对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教师要走下讲台,虚心地融入学生中间,做一个谦虚的倾听者、引导者。通过学生有意义的活动和叙说,教师能够认真倾听学生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不仅能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很多新知,培养学生探究精神,还能让学生感到有被尊重的平等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
其实,培养学生个性是奠基教育的重要任务,小学数学也例外。实践中,我们除了要积极组织外,还要多引导和激励,别无其他策略。然而,有些教师把这个当作是自己获取名利的手段,人为地“以教抢学”,占了课堂风头,既没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也扼制学生个性发展,很不科学。新课标给我们提了个“醒”,在教学中应留给学生合作探究和互相交流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这是我们作为教师必然应担当的伟大责任。
参考文献:
[1]任霞,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J].小学教学研究,2016年。
[2]郭宏谋,?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J].素质教育论坛,2009年。
[3]李妞祺,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策略探寻[J].甘肃教育,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