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低段课内外阅读整合的实施策略探究
【作者】 王征兵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建国实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可以让孩子记一辈子,影响孩子的进一步发展。”《课标》2013版明确提出小学低段阅读的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拓展儿童阅读量,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语用,在阅读中培养语用能力已经达成共识。由此可见,《课标》要求是很高的。那么低段儿童的课外阅读该如何进行呢?
依据低段儿童识字量较少,并且入学不久,自学能力不强,阅读兴趣尚未得到有效激发的情况下,让他们自主进行阅读显然是比较困难的,即使自主进入阅读也是比较低效的。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和统整式语文学习的方式,我们必须做到“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将语文学习放在统整的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主动成为阅读的构建者,才能真正起到激发儿童阅读兴趣。让学生学会读书方法,做到课内外阅读的拓展延伸,相得益彰。
一、 课外阅读整合内容的选择。
1、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如简单易懂,情节有趣的古诗文,名言警句,成语故事,国学经典,歇后语等。这类资料的阅读便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积淀,使之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2、与课堂教学内容联系紧密的背景资料,人物故事。这些资料的整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加深对人物的认识。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使阅读成为促进智力、培养美德的基石。
3、与课文形式相近的美文、儿歌、韵文。这些资料的整合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有利于语文能力的形成。让学生享受审美乐趣。
4、与课文相关的科普读物。这些资料的整合可以激发学生进行知识的深入探究。让阅读成为开启增长知识、探索奥秘大门的钥匙。
5、生动形象、贴近学生生活的儿童故事。这些资料的整合容易引起学生心灵共鸣,便于丰富学生生活,内化世界观的形成。让阅读成为关注生活、重视生命航程的灯塔。
二、课内外阅读整合时机探索。
1、课前嵌入。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务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小学生对阅读不可能顷刻之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课前嵌入方式可以用在阅读描写人物文章教学中。首先对背景资料和人物小故事进行嵌入,用以激发学生探究阅读的兴趣,在学生对课文人物有初步了解后,进行课文阅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人物性格、品质的理解。如教学《称象》时,课前嵌入《曹冲断案》,让学生对曹冲从小爱动脑筋有初步认识,然后进入课文学习,学生对曹冲的勤于思考也就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美文也可以进行课前切入。如教学《柳树醒了》时,课前嵌入《春风吹》的阅读,学生对韵文中春天景色的描写就有了更广泛,更深入的拓展。
2、课中嵌入。这种嵌入方式可以将课外阅读材料与所学课文加以对比,向学生展示宽阔的读书视野和美文或书籍的思想和艺术精华、精粹,进而丰富了课本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通过比较与判断掌握学习语言的规律。利用课中学习的方法,在适度品读中领悟文章作者的思想、情怀和写作特点,获得精神的快乐。如教学《画家乡》时,在第一节课文内容教学后嵌入《祖国山河美如画》进行对比阅读,就丰富了学生对景物描写方法的了解。在对比阅读中,知道了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风貌。
3、课后嵌入。语文课堂真正的效益是把学生从小课堂引向大课堂,让学生兴趣盎然,健康地去求知。阅读教学要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阅读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使他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富有朝气。课后嵌入可以提供多元信息,增加知识积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播下热爱课外阅读的种子。课外资料课内阅读,能将拓展演绎得更加美丽。如教学《我是什么》后嵌入阅读科普读本《雨从哪里来》和《哗哗流淌的水》,学生兴趣很高,通过阅读,对水的循环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在阅读中明白了保护水资源的道理。
4、集中阅读。这种阅读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早读课,对古诗、名言警句、成语故事、国学篇目进行诵读积累。集中阅读的时间相对集中,对需要背诵的篇目,较长篇目的阅读效果更明显。如本学期我就将《弟子规》、《小学生必背古诗》、《成语故事》等结合进来,引导学生诵读。每到阅读时间,教室里一片欢呼。
总之,在低段语文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中收集的经典篇目,将课内外阅读进行了有机整合,使每篇课文均有二到三篇拓展阅读。一年级共拓展阅读八十余篇,取得了明显的阅读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儿童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提高小学生素养最直接最现实的方法和途径。惟有读好书才能够得到人生必须的智慧。没有读书习惯的人,是受着自身眼前世界所禁锢的。我们语文教师就应该把握好低段儿童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利用好课内外阅读整合优势,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拓展学生认识世界的眼界,为学生的自能读书做好相关准备。让课堂阅读的整合指导来使低段儿童阅读切实有效开展起来,为儿童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依据低段儿童识字量较少,并且入学不久,自学能力不强,阅读兴趣尚未得到有效激发的情况下,让他们自主进行阅读显然是比较困难的,即使自主进入阅读也是比较低效的。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和统整式语文学习的方式,我们必须做到“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将语文学习放在统整的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主动成为阅读的构建者,才能真正起到激发儿童阅读兴趣。让学生学会读书方法,做到课内外阅读的拓展延伸,相得益彰。
一、 课外阅读整合内容的选择。
1、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如简单易懂,情节有趣的古诗文,名言警句,成语故事,国学经典,歇后语等。这类资料的阅读便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积淀,使之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2、与课堂教学内容联系紧密的背景资料,人物故事。这些资料的整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加深对人物的认识。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使阅读成为促进智力、培养美德的基石。
3、与课文形式相近的美文、儿歌、韵文。这些资料的整合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有利于语文能力的形成。让学生享受审美乐趣。
4、与课文相关的科普读物。这些资料的整合可以激发学生进行知识的深入探究。让阅读成为开启增长知识、探索奥秘大门的钥匙。
5、生动形象、贴近学生生活的儿童故事。这些资料的整合容易引起学生心灵共鸣,便于丰富学生生活,内化世界观的形成。让阅读成为关注生活、重视生命航程的灯塔。
二、课内外阅读整合时机探索。
1、课前嵌入。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务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小学生对阅读不可能顷刻之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课前嵌入方式可以用在阅读描写人物文章教学中。首先对背景资料和人物小故事进行嵌入,用以激发学生探究阅读的兴趣,在学生对课文人物有初步了解后,进行课文阅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人物性格、品质的理解。如教学《称象》时,课前嵌入《曹冲断案》,让学生对曹冲从小爱动脑筋有初步认识,然后进入课文学习,学生对曹冲的勤于思考也就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美文也可以进行课前切入。如教学《柳树醒了》时,课前嵌入《春风吹》的阅读,学生对韵文中春天景色的描写就有了更广泛,更深入的拓展。
2、课中嵌入。这种嵌入方式可以将课外阅读材料与所学课文加以对比,向学生展示宽阔的读书视野和美文或书籍的思想和艺术精华、精粹,进而丰富了课本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通过比较与判断掌握学习语言的规律。利用课中学习的方法,在适度品读中领悟文章作者的思想、情怀和写作特点,获得精神的快乐。如教学《画家乡》时,在第一节课文内容教学后嵌入《祖国山河美如画》进行对比阅读,就丰富了学生对景物描写方法的了解。在对比阅读中,知道了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风貌。
3、课后嵌入。语文课堂真正的效益是把学生从小课堂引向大课堂,让学生兴趣盎然,健康地去求知。阅读教学要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阅读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使他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富有朝气。课后嵌入可以提供多元信息,增加知识积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播下热爱课外阅读的种子。课外资料课内阅读,能将拓展演绎得更加美丽。如教学《我是什么》后嵌入阅读科普读本《雨从哪里来》和《哗哗流淌的水》,学生兴趣很高,通过阅读,对水的循环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在阅读中明白了保护水资源的道理。
4、集中阅读。这种阅读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早读课,对古诗、名言警句、成语故事、国学篇目进行诵读积累。集中阅读的时间相对集中,对需要背诵的篇目,较长篇目的阅读效果更明显。如本学期我就将《弟子规》、《小学生必背古诗》、《成语故事》等结合进来,引导学生诵读。每到阅读时间,教室里一片欢呼。
总之,在低段语文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中收集的经典篇目,将课内外阅读进行了有机整合,使每篇课文均有二到三篇拓展阅读。一年级共拓展阅读八十余篇,取得了明显的阅读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儿童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提高小学生素养最直接最现实的方法和途径。惟有读好书才能够得到人生必须的智慧。没有读书习惯的人,是受着自身眼前世界所禁锢的。我们语文教师就应该把握好低段儿童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利用好课内外阅读整合优势,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拓展学生认识世界的眼界,为学生的自能读书做好相关准备。让课堂阅读的整合指导来使低段儿童阅读切实有效开展起来,为儿童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