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美术教学中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 何小红

【机构】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下河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健康心理是学生成长的必然需要,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品质、以及开发智力和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基础。但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有良好的教育培养。美术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非常必要。实践中,我们可通过目标整合和过程渗透予以落实。
  关键词:小学美术  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而且包含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对社会的适应性。”多年实践告诉我们,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品质,以及开发智力和获取知识信息的必然基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这样写道:“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可行的和常用的一条途径。”而小学美术,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不仅要授予学生美术知识、技能,发展美术素养,同时还应通过美术课程的人文性和愉悦性,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使之养成健康人格,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教育育人的本质所在。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小学美术教学,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抓好课堂常规训练,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常规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措施。由于美术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活动范围大,与一般课堂有所不同,因此,在美术教学中,特别是伊始时抓好课堂常规训练,让学生有序学习就显得非常必要了。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因为健康的心理源于对事物的正确认知和科学的是非判断。每学期初,我们都应向学生提出一些常规要求,明确告诉学生在课堂上、美术室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具有明确的行为要求。从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犯错并非是故意,而是他们“不知”惹的祸。因此,加强课堂常教育和训练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其依据我们可用“中小学生课堂常规”、“小学生守则”等共用规则,也应根据美术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美术实践提出一些要求。如要求他们不准迟到、早退,到美术室绘画时要求,要做到听指挥,规范操作,爱护各种器材;同学间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等。通过这些课堂常规的有效训练,不仅能使他们养成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还能增强行为判断力,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健康心理。
  二、营造愉悦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实践也告诉我们,积极的情绪状态,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源泉,是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情感保证。因此,作为美术教师,我们不能为了快速完成教学任务而直奔主题,应营造出良好、愉悦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教学首始,促使学生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不带上任何学习压力,无拘无束地表达或宣泄自己的内心情感。例如,在教学画小兔子时,我们就不应直接施教,而应是营造良好的愉悦学习氛围,让学生产生“我要学”、“我想画”的积极动机和欲望,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一只正面的小兔子、示范画法,学生实践。在拓展时,我们进一步鼓励启发学生:背面的小兔子怎么画?胖兔子怎么画?瘦兔子怎么画?大兔子呢?小兔子呢?等等。通过这样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感受到美术学习的愉悦快乐,有着积极的心理情绪,还伴有强烈的创造心理和追求美术学习成功的欲望,进而迸发求知欲,产生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健康的学习心理。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自信心理
  新课标明确指出:“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落实这一目标,唯有尊重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才能让不同学生获得不同的针对性的美术教育。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快乐,从而增强美术学习自信,形成健康的积极的学习心理。体现在实际教学中,就是要实施分层教育,梯度要求,分类评价,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情感、态度、习惯、学习方式等的差异性,做到因人施教、对“症”施教,切不可采取“齐步走”策略和“一刀切”的大统模式,既满足不了优生的学习需求,也让差生“吃不消”,形成“破罐子破摔”心理。多年实践告诉我们,自信能打造成功,成功能复制成功,于是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反之,则是恶性循环。小学生尤其如此。因此,尊重差异施教,让不同学生都能获得力所能及的成功,是培养学生美术学习自信的重要策略,也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举措。
  四、整合情感态度目标,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小学生正处于健康心理形成的最佳时期,作为教师应会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对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加以锤炼。众所周知,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永葆青春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因素,通过情感态度目标整合,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获得情感态度培养时,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行健康心理调节。我们知道,美术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方方面面的,蕴含着许多培养学生良好身体素质、心理品质的元素,尤其应结合当今新课改中提出的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培养目标,创新策略予以渗透。但只要我们能不断地挖掘教材中的积极因素,抓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并在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一定能取得成效的。
  总之,美术教学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天然的学科优势,我们应充分发挥这一素质教育平台优势,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心理,为其将来全面发展奠定健康的心理素质基础。
  参考文献:
  [1]陆玉芬,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年。
  [2]谭艳娜,美术教学与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相关性探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
  [3]江丽华,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工作[J].成功(教育),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