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我这样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作者】 董永花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新城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随着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作文占据了中学语文的半壁江山。它的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好坏。但毋庸置疑的是,作文也是最令师生头疼的了。对学生来说 ——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批。长期以来,在此种情绪的影响下,作文成了夹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毫不相干的第三者,一直阻碍了作文成绩的提高,那么如何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
一、制定作文教学计划。计划必须符合学生的写作实际,又要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所定计划要确保学生通过主观努力客观上行得通,不能成为学生的障碍。计划要细致、明确,哪个学段应掌握哪些写作要领,必须达到怎样的写作水准,可以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表现手法等都要具体。目标、措施既要具体,更要明了,教师要胸中有盘棋,学生要心中有颗子,教师教有方向,学生学有奔头。计划还要检查、调整,适时地查漏补缺,以期完善,防止计划的随意性、教条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由浅入深,在不知不觉中步入写作的殿堂,这样,畏难情绪自然烟消云散。
二、激发写作热情。学生作文需要热情,而这种热情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的命题要围绕学生最关心的内容来确定,这样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在作文指导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真正为学生排忧解难、牵线搭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冲动。指导前要仔细分析学生作文的症结所在,做到对症下药。
三、评改作文历来为众多教师所头痛。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敢于放手,要采用多种批改方法,激发学生的评改欲望,力争做到教师面批、精批与师生互批、学生共批相结合,提倡写、评、改一次性处理。这样趁热打铁,学生就会兴致勃发,信息反馈快,评改质量高,写作效果好,批改费时少。真正做到“多快好省”。
记得一次半命题作文,叫“我再次感受到了__”有个同学写的是“我再次感受到了虚伪的可鄙”,内容是前不久为迎接市教学规范化学校所做的某些工作。文中把为迎接验收,老师精心备课,学校全面打扫卫生等写的虚伪可鄙至极,表现出了极大的厌恶,措辞相当激烈。他在自批中写道:“本文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很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受,我就是看不惯学校的这种弄虚作假……”而在学生互批中这样写:“本文取材于实际,很有真情实感,但说话欠妥当,一个学生不应该用这种口气批评自己的学校,其实这一切都是为我们好。”看来,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反面素材”学生在思想上有很大分歧。于是我在批语中写道:“你能够抓住身边的事,善于观察,巧妙入文,抒发了真情实感,很好。但我还希望你能深入的思考一下,将学校平时的工作和验收时的工作作个比较,是否那次的工作是彻底的虚假?难道老师平时就没精心备课?学校平时就不打扫卫生?总之,我们应该学会全面深刻的去分析某一现象,而不能简单的把一事物定为好或坏……”那次作文之后,我曾作过追踪调查,我发现那个学生的思想认识已渐趋成熟,待人接物也较缓和了,一次贴心的评语交流,使其免于思想上误入歧途,我很感欣慰。
四、教师适时地写下水文,与学生同写、同批、同改,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上学期本人与学生同时在课堂上用45分钟完成一篇下水文,第三节课上我首先读了我的作文,让学生集体批改,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作文课上得生动而又有实效。教师每学期至少写一次下水文,既可以体会学生写作时的心态及可能遇到的障碍,又可以“逼”着自己不断地学习、充实、提高。
五、 多渠道拓宽写作途径。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一切手段来拓宽学生的选材范围。首先阅读与写作要紧密结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善于捕捉名篇佳作中的闪光点,通过对课文的仿写、改写、缩写、抄写、补写等各种形式,培养学生多角度利用课文的能力。例如:《我的叔叔于勒》的续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排比段的仿写等。指导学生同中求异,不断拓宽写作思路达到创新的目的。再有写作与生活要紧密结合。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学生一是不会关注社会,二是生活面太窄。要想拓宽学生的选材面,就要组织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生动的具体事例。我年级多次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如参观、采摘、各种文体竞赛等。学生参与了这些活动,有切身体会,文章写得有声有色。在活动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写随笔,记日记,养成日写百字、周成一篇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在完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之后,写创造型作文。
六、 鼓励学生开发和利用本校或当地的课程资料。校内图书馆、实验室及各类教学设施等,给学生一个无比广阔的学习空间,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亲手进行实际操作,这就为写作注入了必要的营养。就小处而言,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习专栏,把好的作品在班内或校内展示,可以成立校文学社,自办小报和社刊,鼓励学生定制论文积极投稿,也可以招聘小记者,把新鲜事物付诸笔端,登在专栏报上,还可以指导学生参加各级作文竞赛,开展作文评选活动等。校外的课程资料是丰富的,如本地区的博物馆,一些小型的工厂,有名的风景区,还有充满诗情画意的农村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生活,得到第一手的写作素材,往往会提炼出美妙的篇章。所以让学生走出学校,多在现实中历炼,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去感受风的轻柔,呼吸草的芬芳,啼听鸟的鸣啭,去追求一种不加雕饰的自然美,正如郭沫若所说:水到口中,冷暖自知。此外,网络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可以利用一些信息资源,让学生养成查阅资料的习惯,开拓知识空间。
总之,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加强学科间的合作,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掌握各种写作素材,能够自由的挥洒情感,激扬文学,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热爱写作,在熏陶感染中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一、制定作文教学计划。计划必须符合学生的写作实际,又要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所定计划要确保学生通过主观努力客观上行得通,不能成为学生的障碍。计划要细致、明确,哪个学段应掌握哪些写作要领,必须达到怎样的写作水准,可以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表现手法等都要具体。目标、措施既要具体,更要明了,教师要胸中有盘棋,学生要心中有颗子,教师教有方向,学生学有奔头。计划还要检查、调整,适时地查漏补缺,以期完善,防止计划的随意性、教条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由浅入深,在不知不觉中步入写作的殿堂,这样,畏难情绪自然烟消云散。
二、激发写作热情。学生作文需要热情,而这种热情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的命题要围绕学生最关心的内容来确定,这样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在作文指导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真正为学生排忧解难、牵线搭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冲动。指导前要仔细分析学生作文的症结所在,做到对症下药。
三、评改作文历来为众多教师所头痛。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敢于放手,要采用多种批改方法,激发学生的评改欲望,力争做到教师面批、精批与师生互批、学生共批相结合,提倡写、评、改一次性处理。这样趁热打铁,学生就会兴致勃发,信息反馈快,评改质量高,写作效果好,批改费时少。真正做到“多快好省”。
记得一次半命题作文,叫“我再次感受到了__”有个同学写的是“我再次感受到了虚伪的可鄙”,内容是前不久为迎接市教学规范化学校所做的某些工作。文中把为迎接验收,老师精心备课,学校全面打扫卫生等写的虚伪可鄙至极,表现出了极大的厌恶,措辞相当激烈。他在自批中写道:“本文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很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受,我就是看不惯学校的这种弄虚作假……”而在学生互批中这样写:“本文取材于实际,很有真情实感,但说话欠妥当,一个学生不应该用这种口气批评自己的学校,其实这一切都是为我们好。”看来,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反面素材”学生在思想上有很大分歧。于是我在批语中写道:“你能够抓住身边的事,善于观察,巧妙入文,抒发了真情实感,很好。但我还希望你能深入的思考一下,将学校平时的工作和验收时的工作作个比较,是否那次的工作是彻底的虚假?难道老师平时就没精心备课?学校平时就不打扫卫生?总之,我们应该学会全面深刻的去分析某一现象,而不能简单的把一事物定为好或坏……”那次作文之后,我曾作过追踪调查,我发现那个学生的思想认识已渐趋成熟,待人接物也较缓和了,一次贴心的评语交流,使其免于思想上误入歧途,我很感欣慰。
四、教师适时地写下水文,与学生同写、同批、同改,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上学期本人与学生同时在课堂上用45分钟完成一篇下水文,第三节课上我首先读了我的作文,让学生集体批改,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作文课上得生动而又有实效。教师每学期至少写一次下水文,既可以体会学生写作时的心态及可能遇到的障碍,又可以“逼”着自己不断地学习、充实、提高。
五、 多渠道拓宽写作途径。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一切手段来拓宽学生的选材范围。首先阅读与写作要紧密结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善于捕捉名篇佳作中的闪光点,通过对课文的仿写、改写、缩写、抄写、补写等各种形式,培养学生多角度利用课文的能力。例如:《我的叔叔于勒》的续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排比段的仿写等。指导学生同中求异,不断拓宽写作思路达到创新的目的。再有写作与生活要紧密结合。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学生一是不会关注社会,二是生活面太窄。要想拓宽学生的选材面,就要组织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生动的具体事例。我年级多次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如参观、采摘、各种文体竞赛等。学生参与了这些活动,有切身体会,文章写得有声有色。在活动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写随笔,记日记,养成日写百字、周成一篇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在完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之后,写创造型作文。
六、 鼓励学生开发和利用本校或当地的课程资料。校内图书馆、实验室及各类教学设施等,给学生一个无比广阔的学习空间,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亲手进行实际操作,这就为写作注入了必要的营养。就小处而言,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习专栏,把好的作品在班内或校内展示,可以成立校文学社,自办小报和社刊,鼓励学生定制论文积极投稿,也可以招聘小记者,把新鲜事物付诸笔端,登在专栏报上,还可以指导学生参加各级作文竞赛,开展作文评选活动等。校外的课程资料是丰富的,如本地区的博物馆,一些小型的工厂,有名的风景区,还有充满诗情画意的农村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生活,得到第一手的写作素材,往往会提炼出美妙的篇章。所以让学生走出学校,多在现实中历炼,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去感受风的轻柔,呼吸草的芬芳,啼听鸟的鸣啭,去追求一种不加雕饰的自然美,正如郭沫若所说:水到口中,冷暖自知。此外,网络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可以利用一些信息资源,让学生养成查阅资料的习惯,开拓知识空间。
总之,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加强学科间的合作,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掌握各种写作素材,能够自由的挥洒情感,激扬文学,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热爱写作,在熏陶感染中逐步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