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作者】 张晓晶
【机构】 甘肃省文县中寨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就是帮助学生识字,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感悟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魅力,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和谐均衡发展,因而语文教学就应适应新课程改革和时代发展要求,教学中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一、 精彩导入,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师针对学科特点,每单元导或每篇课文开始,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人和事,设计精彩的课文导入,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长期的经验积累,我总结出了:插图导入、对联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影视导入、赏物导入、音乐歌曲导入、对比导入、创设情境导入、设制悬念导入等等,不胜枚举。如在教学《一面五星红旗》时,用蔡国庆的《五星红旗》歌曲导入,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在教学《古诗两首》时,用徐文长的“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趣联导入,增强了语文阅读兴趣比如,讲《触摸春天》一课,为了让学生迅速进入听课的角色,感受盲人生活的艰辛,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一上课老师就戴着墨镜扮演盲人摸东西的动作,表情惊慌失措,边说心里话边做动作:“假如我是盲人,我会天天哭哭啼啼,因为我不敢独自出门,怕撞伤身体;假如我是盲人,我会对生活失去信心,因为我生活在无光的世界里,白天黑夜一个样,世界上就我最可怜。”学生全神贯注地看着和听着,对教学内容印象深刻,学习效果自然出奇的好。比如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提出悬念大的问题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也是激趣良方。总之,教有法无定法,关键的是通过导入激趣抓住学生的心,使学习变得快乐,学生想探究新知,自然容易接受。
二、拓展课程,增添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有广度的课堂教学学生百学不厌。一个语文老师上课只会照本宣科,那么再生动的课文也会学得寡然无味。所谓广度,即课堂含量大,相机补充有用的课外资料,资料的准备可以由师生共同完成。比如,上《草船借箭》一课,文中对鲁肃和周瑜等人物的个性特征很少,如果教师自己不阅读《三国演义》,不全面了解故事主要人物性格,就不能补充鲁肃、周瑜的资料,结果学生会对诸葛亮判断鲁肃不会出卖自己产生一些怀疑,而且片面理解周瑜这个人物。因此,老师必须将原著里的有些内容告诉学生:鲁肃是促成孙权和刘备联合抗曹操的人,他肯定不希望看到周瑜和诸葛亮内斗,因此诸葛亮吩咐他秘密准备船只和草把子一定照办。周瑜虽然心胸狭窄,妒忌心强,但是才智过人,英俊潇洒……诸葛亮和周瑜的形象跃然纸上,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学习更加有味有效。
教师上课有深度和广度,真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语文能力,学习兴趣也会持久不衰。根据课文内容,匠心独具地选择设计语文课的教学环节和学习形式,做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课堂教学中的内容和形式贴切统一,恰到好处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智特征,无疑会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良好效果。比如:《落花生》一课,书中有一段话说花生不像石榴、苹果,将果实挂在枝头,使人一看便生爱慕之心。粗略一看,许多学生以为作者赞美花生,反过来批评苹果和石榴爱好虚荣。其实不然,作者只是通过对比的方法承衬花生的踏实和不张扬,并没有贬低石榴和苹果之意。进而引申为做人就如花生一样踏实的深刻含义,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细读细品的基础上正确领会。
诚然,深挖广挖教材能让课堂多姿多彩,而且效果明显。深挖教材需要教师钻研教材,广挖教材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提高文化素养,汲取广博的文化和收集、整理、应用资料的能力。
三、挖掘教材,提升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时感受到美的情感、美的形象、美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山光水色的愉悦,领略鸟性人心的空灵,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
在陈淼的《桂林山水》里,我和学生领略广西桂林的美景;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我和大家一起感受人世间最真切的父子深情;走进鲁迅的《故乡》,那里不仅有优美的农家风光、和谐淳朴的民风、还有引人入胜的童年往事;就是这风土人情、人间真爱,从而领略文学之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文学作品中无不包含意境美、风光美、亲情美、人性美,用美的引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四、注重诵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汲取文章精髓,真正感受、领悟到文字中蕴涵的深厚感情。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选择的推荐学生读一些课外读物,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为习作积累素材。
习作是小学生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好多学生写作文都觉得无话可说,苦思冥想,觉得无从下笔,这是什么原因?我认为,指导学生习作是一个循序渐进、复杂的、重要的过程。学生作文指导贵在创新,贵在激趣。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学习资源和练习实践环境无处不在。小学习作教学要从低年级的说话抓起,在低年级时要鼓励学生敢说,尽量做到语言连贯,表达清楚。高年级时,坚持做好作文指导,作文指导课上不是大谈写作方法和技巧,而是如何调动学生说和写的兴趣。学生有兴趣了,才能写出好的作文。比如,为了写好《我的老师》这篇作文,老师拿来自己小时候的老师照片,向学生讲述我与老师之间的故事,让学生听后在写自己与老时间的是,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写好景色,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观察,写出景色的特点。只有让课堂活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真正地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2013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作者简介:张晓晶,女,汉族,现年40岁,1994年9月任教,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现在甘肃省文县中寨小学任教,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一、 精彩导入,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师针对学科特点,每单元导或每篇课文开始,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人和事,设计精彩的课文导入,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长期的经验积累,我总结出了:插图导入、对联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影视导入、赏物导入、音乐歌曲导入、对比导入、创设情境导入、设制悬念导入等等,不胜枚举。如在教学《一面五星红旗》时,用蔡国庆的《五星红旗》歌曲导入,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在教学《古诗两首》时,用徐文长的“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趣联导入,增强了语文阅读兴趣比如,讲《触摸春天》一课,为了让学生迅速进入听课的角色,感受盲人生活的艰辛,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一上课老师就戴着墨镜扮演盲人摸东西的动作,表情惊慌失措,边说心里话边做动作:“假如我是盲人,我会天天哭哭啼啼,因为我不敢独自出门,怕撞伤身体;假如我是盲人,我会对生活失去信心,因为我生活在无光的世界里,白天黑夜一个样,世界上就我最可怜。”学生全神贯注地看着和听着,对教学内容印象深刻,学习效果自然出奇的好。比如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提出悬念大的问题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也是激趣良方。总之,教有法无定法,关键的是通过导入激趣抓住学生的心,使学习变得快乐,学生想探究新知,自然容易接受。
二、拓展课程,增添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有广度的课堂教学学生百学不厌。一个语文老师上课只会照本宣科,那么再生动的课文也会学得寡然无味。所谓广度,即课堂含量大,相机补充有用的课外资料,资料的准备可以由师生共同完成。比如,上《草船借箭》一课,文中对鲁肃和周瑜等人物的个性特征很少,如果教师自己不阅读《三国演义》,不全面了解故事主要人物性格,就不能补充鲁肃、周瑜的资料,结果学生会对诸葛亮判断鲁肃不会出卖自己产生一些怀疑,而且片面理解周瑜这个人物。因此,老师必须将原著里的有些内容告诉学生:鲁肃是促成孙权和刘备联合抗曹操的人,他肯定不希望看到周瑜和诸葛亮内斗,因此诸葛亮吩咐他秘密准备船只和草把子一定照办。周瑜虽然心胸狭窄,妒忌心强,但是才智过人,英俊潇洒……诸葛亮和周瑜的形象跃然纸上,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学习更加有味有效。
教师上课有深度和广度,真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语文能力,学习兴趣也会持久不衰。根据课文内容,匠心独具地选择设计语文课的教学环节和学习形式,做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课堂教学中的内容和形式贴切统一,恰到好处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智特征,无疑会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良好效果。比如:《落花生》一课,书中有一段话说花生不像石榴、苹果,将果实挂在枝头,使人一看便生爱慕之心。粗略一看,许多学生以为作者赞美花生,反过来批评苹果和石榴爱好虚荣。其实不然,作者只是通过对比的方法承衬花生的踏实和不张扬,并没有贬低石榴和苹果之意。进而引申为做人就如花生一样踏实的深刻含义,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细读细品的基础上正确领会。
诚然,深挖广挖教材能让课堂多姿多彩,而且效果明显。深挖教材需要教师钻研教材,广挖教材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提高文化素养,汲取广博的文化和收集、整理、应用资料的能力。
三、挖掘教材,提升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时感受到美的情感、美的形象、美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山光水色的愉悦,领略鸟性人心的空灵,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
在陈淼的《桂林山水》里,我和学生领略广西桂林的美景;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我和大家一起感受人世间最真切的父子深情;走进鲁迅的《故乡》,那里不仅有优美的农家风光、和谐淳朴的民风、还有引人入胜的童年往事;就是这风土人情、人间真爱,从而领略文学之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文学作品中无不包含意境美、风光美、亲情美、人性美,用美的引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四、注重诵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汲取文章精髓,真正感受、领悟到文字中蕴涵的深厚感情。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选择的推荐学生读一些课外读物,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为习作积累素材。
习作是小学生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好多学生写作文都觉得无话可说,苦思冥想,觉得无从下笔,这是什么原因?我认为,指导学生习作是一个循序渐进、复杂的、重要的过程。学生作文指导贵在创新,贵在激趣。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学习资源和练习实践环境无处不在。小学习作教学要从低年级的说话抓起,在低年级时要鼓励学生敢说,尽量做到语言连贯,表达清楚。高年级时,坚持做好作文指导,作文指导课上不是大谈写作方法和技巧,而是如何调动学生说和写的兴趣。学生有兴趣了,才能写出好的作文。比如,为了写好《我的老师》这篇作文,老师拿来自己小时候的老师照片,向学生讲述我与老师之间的故事,让学生听后在写自己与老时间的是,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写好景色,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观察,写出景色的特点。只有让课堂活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真正地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2013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作者简介:张晓晶,女,汉族,现年40岁,1994年9月任教,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现在甘肃省文县中寨小学任教,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