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作者】 朱同福

【机构】 安徽省肥西县柿树岗乡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农村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普遍存在学习成绩差,缺少关爱,性格孤僻,文明礼仪缺失等突出问题。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提出解决对策,建立“老师——家长——留守儿童”三方互动模式,共同努力搞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建立农民工子弟学校,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在学校,老师要用爱心关注留守儿童,全方位搞好留守儿童的培养和教育工作。
  关键词:留守儿童  三方互动  子弟学校  爱生如子
  随着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目前,由于各种方法措施不到位,导致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突出。如何从根本上切实解决好这一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家庭、社会、学校、地方政府等方方面面。下面,我就自己多年来在农村小学教学实践中如何搞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
  1、文化课学习方面:
  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经商,留守儿童的生活照顾和学习问题就交给了爷爷奶奶,他们更多的是照顾好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每天去上学,放学安全回家,这对他们来讲已经是圆满完成任务了。当天老师布置的作业有没有按时按量完成,考试成绩如何,很少过问。
  (1)有的学生在家没有一个固定的学习场所,只是在门口板凳上做作业,不能安心学习,作业往往只是应付一下写完交差,也不管对错。这样一来,作业不会做,上课听不懂,成绩自然要下降,学习就没有兴趣,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2)有的小朋友放学以后不回家,三五成群在外面逗留,打闹,有时直到很晚才回家,心思不在学习上,家庭作业只是匆忙糊弄一下,有的干脆不做。爷爷奶奶一方面要忙农活,还要料理家务,无法很好地监督他们做作业。同时隔代教育溺爱现象比较普遍,这就造成了“留守儿童”自由散漫、无心读书,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考试成绩不好,也毫无对策,爷爷奶奶也只会说说,要好好学,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法。
  (3)也有自觉性比较高的小朋友,父母虽不在身边,放学后能按时回家,主动去做家庭作业。但在做题时遇到困难无人帮助,又不愿去问老师和同学,这就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很多的困惑。时间一长,问题积累多了,也就影响了学习的兴趣,成绩自然要下降。
  2、性格培养与习惯养成方面:
  (1)缺少关爱,性格孤僻,抗挫折能力差
  留守儿童在学校与同学老师交流少,很多小朋友往往是自己一个人长时间独处,自己和自己玩。父母不在身边,少了唠叨,也少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开心快乐得不到交流分享,烦恼痛苦无处倾诉,久而久之,性格就变得孤僻。缺少关爱的小朋友也很少能关爱他人,帮助他人,遇到挫折,没办法化解,这就给他们良好性格的培养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2)自由散漫,沉湎于打游戏、玩手机
  父母常年不在家,为了安抚孩子,条件好的家长往往用钱来代替感情培养,以获得心理平衡。留守儿童年龄小,对金钱支配能力差,大手大脚乱花钱,高消费,养成不好的生活习惯。有的家长给孩子买手机和游戏机,小朋友自我约束能力差,一旦上瘾很难控制玩游戏的时间,往往整天沉湎于游戏、玩手机,不仅影响了视力,也无心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3)没有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卫生习惯
  留守儿童大多是在学习上缺少管理,在生活上缺少照顾,完全处于“散养”状态,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比如:按时起床、睡觉,刷牙洗脸,衣服勤洗勤换,经常剪指甲,饭前便后洗手等个人卫生习惯不能养成。有了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才能保证身体健康,少生病,才有充沛的精力学习。而不是打游戏或看电视看到深夜一两点,早上起不来,上课打瞌睡,这样哪有精力去学习?乱吃不干净的食物和一些垃圾食品,容易生病,影响身体健康。所以,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才能身体棒,才有充沛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4)不懂礼貌,缺乏文明礼仪的教育培养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着孩子世界观的形成。而留守儿童长期在缺少父母教育的环境下成长,是非观混乱,没有人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长时间积累下来,孩子就会不懂礼貌,不懂得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帮助别人,到哪里都是毛手毛脚的,缺乏最基本的素质教育,对今后的成长也极为不利。
  二、搞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
  1、建立“老师——家长——留守儿童”三方互动模式,搞好留守儿童的教育。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光靠学校老师不行,光靠父母“远程监控”也不行,靠孩子自己自由生长更不行。怎么办?要靠老师、家长、孩子三方紧密互动才行。父母在外地打工,但是每个周末一定要询问孩子学习情况,学习上、生活上有哪些困难?要及时与孩子沟通,想方设法帮孩子解决问题。要时刻关注孩子,让留守儿童感到虽然父母人不在身边,但是爱从未离开,关注一刻也没有停。家庭作业不会做,有的学生羞于启口,不愿问老师。这种情况我们要主动询问,及时解决难题,采取集体讲解和个别辅导的方式为孩子们释疑解难。对于问题突出;成绩突然下降、不稳定;经常迟到和上课打瞌睡的学生,我们要及时和孩子的家长取得联系,找出问题的症结,解决问题。让在外打工的父母真实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来搞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2、国家政策支持,地方政府牵头,解决适龄儿童的就读问题。
  父母在外打工,子女在当地学校就读难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比如北上广深,随迁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就很难解决。父母必须有长期居住证和一定的积分,子女方可在当地的学校就读,否则就被拒之门外。农民出身的打工一族没有高学历,有的又没有按时交社保,根本办不了长期居住证和要求的积分,子女无法入学。所以说,如果政府牵头,在流动人口集中地建立农民工子弟学校,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对经济的平稳发展和社会和谐有着深远的意义。
  3、“爱生如子”——老师要用爱心、多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
  在学校,老师要针对留守儿童的现状,从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给予辅导和关注,和留守儿童谈心、交朋友,让留守儿童感到生活在有爱的大家庭里,有父母的关爱,有老师的教导,有同学的友爱,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在学习上,定时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做错的和不会做的,要细心地讲解给他听,因材施教,个别辅导。在生活上,衣服脏了,提醒他换洗,指甲长了帮他修剪。给他们讲一些礼仪故事,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的游戏,潜移默化地进行中华文明礼仪教育,让他们在欢笑中得到启示,受到教育,一天天长大。在心理上,带着一颗爱心和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解除他们内心的困惑,多方位地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
  “乐育花蕾,爱满校园”,老师是园丁,是像父母一样的园丁。心怀爱心,用爱心去灌输知识,这一朵朵留守儿童的花蕾才会开得更加娇艳。只有学校、社会、家长和留守儿童,我们一起努力,多方位、多渠道,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