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高中语文教学之浅见

【作者】 叶 敏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高中语文是基础素质教育中的奠基性学科,学生语文能力直接影响到了其他学科题目阅读的质量。语文来自于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是高中三大基础课程之首。但是多年照本宣科造成了学生读死书,死记硬背的习惯,极大的削弱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也降低了语文教学的品质。这就需要对于语文课程的教学编写导学案,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方针要求,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独立创新能力,教师学生合作共赢,发展沟通交流的向导。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多数课本中只有字词句篇的分别,却没有一个具体的教学指导,学生的主体地位经常被忽略,只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随着老师的独揽课堂主动性而消沉。传统教学方式下的教学是混乱无序的,那样的学生也是毫无激情,只懂得伸手接受知识的书呆子。教师应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看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导学案的研究也应该建立在以学生为重心的教学理念之上。但是导学案的研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仍然亟待解决。 
  1、高中语文导学案运用存在的问题
  1.1、增加了师生教和学的负担
  第一,增加教师的备课负担
  一个科学、完整、有效的导学案的编写需要老师在学生的学习水平,预测在自学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课后需要巩固的知识的综合情况的指导下来编写。通常情况下一个导学案的编写需要耗费四个小时的时间,再加上和同事沟通探讨弥补不足的时间,大概需要六到七个小时,所以导学案的编写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第二,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导学案的出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到了首位,原本应该由教师讲授的内容现在要通过自主学习加以掌握。学生在自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能力的不同导致整体时间不容易把握,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浪费课堂时间,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则达不到要求的效果,在很多时候就需要老师再讲解一次,这样本来需要20分钟就能掌握的知识,甚至会延长到40分钟才能掌握。
  1.2、限制了教师的教学灵活性
  导学案的设置要充分体现导、学、练、测、评五大功能,很多教师没有时间去亲手设计每一个导学案,很多情况下都是从网上直接下载。或者很多教师对导学案的功能产生误解,认为导学案的功能就是自学和测评,这就导致很多教师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特点,失去了教学的灵活性。
  1.3、导致课堂氛围沉闷
  很多教师认为导学的功能在于学生自学,然后对学生自学的结果进行测评,如果每节语文课都是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学生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1.4、忽视知识的连贯性
  导学案要求课堂内容自成一体,从导、学到测、评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这样的设计让很多教师过分注重课堂内容的完整性从而忽视了整个知识系统的统一性。
  2、高中语文导学案的运用策略
  导学案应该是“教”和“学”之间的一个纽带,而不是一个枷锁或者镣铐。课堂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导学案灵活性的优点,而不是“戴着镣铐跳舞”。
  2.1、导学案的设计要灵活
  第一,形式灵活。导学案的功能重在引导,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比如,有的课文需要记忆的知识量很大,教师就采用纸质的学案;而有的课文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少,那就利用多媒体来生成文章的结构或者播放影音文件来教学。
  第二,内容灵活。导学案的作用重在引导,在学生的自学过程中能够起到引导作用的就是老师设置的问题。对于导学案问题的设计要从简单到复杂,深入浅出,难易结合。从字词的理解到文章段落的理解,最后深入到情感价值观的层次。
  2.2、导学案的设计重在“诱导”
  导学案的学习过程注重对学生的启发作用。通过教师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理解文章,将新学的知识融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之中。例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关于“之”的用法是重点,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对于“之”的用法设计如下: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面“之”字的含义是否相同?
  辍耕之垄上。
  子犯请击之。
  是寡人之过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理解上面四个“之”的含义。
  (3)根据“之”字所处的位置总结“之”字的用法。
  前面两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是很大,是对于第三个问题的铺垫。三个问题的设定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出“之”字的用法。
  2.3、导学案的设置要注重知识的系统化
  导学案的设置要求课堂有始有终,自成一体。在很多情况下,这样的结果就会导致知识系统不能串联起来,过于分散。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通过掌握的知识来解决现有的问题,尤其是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这一技能非常重要。文言字词的理解、词类活用、固定句式或者句式的用法等等,都需要我们将其串联成一个知识体系。以这样的方式将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3、高中语文导学案的运用意义
  3.1、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导学案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提倡老师的引导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2、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导学案的制作需要教师参考众多资料,通过集体(下转第20页)(上接5页)的探讨和研究制作而成。在制作的过程中,老师要吸取新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将自己的知识体系加以完善,使得教学能力得以提高。
  3.3、促进课堂形式的多样化
  导学案的需要教师有着灵活多样的应用方式,这需要现代化进程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宠儿——多媒体教学、特别是PPT的制作和视频音频的结合。这样灵动活跃的教学方式对于激发学生积极性有着强有力的刺激作用。例如在学习《诗经·上邪》的过程中就可以穿插播放歌曲《当》,再古老的诗歌都有能够与之对应的现代歌曲,这样的联系和呼应在现代学生心中能够激发不一样的涟漪。学生内心有了一定的理解,写作或者诗歌赏析的时候才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课堂教学质量才能相应提高。
  高中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但是教学内容比较散,教师不方便把控教学进度,也不方便分类讲解。导学案的应用极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虽然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便是大胆尝试,积极进取。我们相信总有一天导学案能够取精华去糟粕,真正做到完善教学实践,锻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如果做到脚踏实地实事求是,适时适地得应用导学案,语文教学的光辉明天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娄惠彦.高中语文导学案的优化设计[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4,(2):47-47.
  [2]钱鹏.新课程下的高中语文教学[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3,(35):9-9.
  [3]黄玉玲.高三语文教学工作的简单体会[J].祖国:建设版,2013,(10):269-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