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探讨
【作者】 余光杰
【机构】 贵州省兴义市第三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尽管目前地理课在中学仍处于“副科”的地位,但我认为地理学科在新时期的公民素质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它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具有深远的意义。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因此在目前的状况下,在思想上应该要重视中学的地理教学,纠正不正确的思想认识;更要立足于课堂,做到“课堂不让,课外不占”,不断探索事半功倍、高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教学思考
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尽管目前地理课在中学仍处于“副科”的地位,但我认为地理学科在新时期的公民素质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它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具有深远的意义。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因此在目前的状况下,在思想上应该要重视中学的地理教学,纠正不正确的思想认识;更要立足于课堂,做到“课堂不让,课外不占”,不断探索事半功倍、高效的教学模式。
1.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研究”和“落实”上
首先要潜心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和思想、研究各章节的内容并准确把握重点与难点及其突破的具体方法、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研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不同层次的教学组织管理思想和艺术、寻求立足高考,面向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学模式;其二,认真落实学校对备课组的工作安排,注重每一次的集体备课、每一次的教研探讨,每一堂的班级授课、每一次的教学辅导;其三,发挥集体协作的力量,既分工又协作,按章节分工寻找资料,出练习、编试题,做到资源共分享,从而节省了大量备课的精力和时间;其四,互相听课,博采众长,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2.因材施教,树立信心
高一学生多来自各乡镇的初中,许多学生的地理基础十分薄弱,一些学生甚至从未学过地理。他们觉得地理是可有可无的副科,对地理的学习十分不重视,至于学习方法更是模糊不清。高一地理上册的自然地理具一定难度,不仅需要有初中地理知识为基础、作铺垫,而且更需要有一定地理空间概念和抽象的思维能力为条件;下册以人文地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主导的人文地理知识的理论性强。对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认为地理是高一所有科目中最难的一门课,对学好地理感到十分的渺茫。因此,中学地理教学的难度很大,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讲授高中新的知识,又要补充复习初中的内容,同时还要面向全体学生,保证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2.1对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自觉性的学生,宜从以往中考、高考其他学科考题中寻找地理内容、从学生身边寻找地理,着重进行“为什么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让他们明白学习地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2对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则侧重于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听课—记笔记—复习—完成作业各环节;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思考,跟着老师一环紧扣一环地去想、去学、去说、去做,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达到会学地理的目的。
2.3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注重其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在教学中注意做到“四个不同”,即课堂提问的难易不同;板演水平的要求不同;作业完成数量、时间与是否全批面批不同;课堂辅导的详略不同,让他们从中尝到“跳一跳,摘果子”成功的喜悦,以增强其学习的信心。
3.要加强概念学习,提高认识事物本质属性能力
科学的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概括。教学中讲清地理概念,区别易混淆的概念如: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东时区与东半球;时区与区时;天气与气候;内海、领海与专属经济区;水资源、水利资源与水力资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与热带雨林带;公平性原则与共同性原则等等,帮助学生透过事物外表特征的感性认识,深刻地认识事物本质属性的理性认识,这也是学好地理,提高成绩的前提保证。
4.重视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新版高中地理教材中选用了许多典型的案例,特别是下册的人文地理内容,可以说是案例贯穿始终。由于案例往往提供了大量的地理事实材料和情景,因此正确选用案例进行教学,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案例中所隐含的知识要素和基本原理:可以使学生从纷繁复杂的地理要素中抓住核心内容、探索其本质特征;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空间思维、联想思维、类比思维等多种思维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因果关系的分析方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可以加强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和意向的沟通。总之,重视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5.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的实用性
地理学科是一门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很强的学科,它给学生提供许多与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这次地理课程改革最强的理念之一。当今会考、高考联系实际问题都很多,但学生此方面的能力相当差。会考除了少数自然地理的内容外(如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等),已逐步不再使用教材中的原图,基本上是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和所具备的地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多为学生创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如:教学中讲到地形、气候、自然带、自然灾害、工业、农业、交通等时,多联系我国、尤其是联系国内外社会的热点问题和时事加以分析、论证,这样不仅可以更新教学理念,改变长期以来只灌输书本知识的旧教学模式,同时可以让学生感到这些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调动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养成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好习惯,学会对实际问题的思考,提高运用知识的灵活性与实用性。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教学思考
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尽管目前地理课在中学仍处于“副科”的地位,但我认为地理学科在新时期的公民素质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它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具有深远的意义。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因此在目前的状况下,在思想上应该要重视中学的地理教学,纠正不正确的思想认识;更要立足于课堂,做到“课堂不让,课外不占”,不断探索事半功倍、高效的教学模式。
1.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研究”和“落实”上
首先要潜心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和思想、研究各章节的内容并准确把握重点与难点及其突破的具体方法、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研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不同层次的教学组织管理思想和艺术、寻求立足高考,面向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学模式;其二,认真落实学校对备课组的工作安排,注重每一次的集体备课、每一次的教研探讨,每一堂的班级授课、每一次的教学辅导;其三,发挥集体协作的力量,既分工又协作,按章节分工寻找资料,出练习、编试题,做到资源共分享,从而节省了大量备课的精力和时间;其四,互相听课,博采众长,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2.因材施教,树立信心
高一学生多来自各乡镇的初中,许多学生的地理基础十分薄弱,一些学生甚至从未学过地理。他们觉得地理是可有可无的副科,对地理的学习十分不重视,至于学习方法更是模糊不清。高一地理上册的自然地理具一定难度,不仅需要有初中地理知识为基础、作铺垫,而且更需要有一定地理空间概念和抽象的思维能力为条件;下册以人文地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主导的人文地理知识的理论性强。对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认为地理是高一所有科目中最难的一门课,对学好地理感到十分的渺茫。因此,中学地理教学的难度很大,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讲授高中新的知识,又要补充复习初中的内容,同时还要面向全体学生,保证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2.1对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自觉性的学生,宜从以往中考、高考其他学科考题中寻找地理内容、从学生身边寻找地理,着重进行“为什么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让他们明白学习地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2对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则侧重于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听课—记笔记—复习—完成作业各环节;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思考,跟着老师一环紧扣一环地去想、去学、去说、去做,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达到会学地理的目的。
2.3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注重其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在教学中注意做到“四个不同”,即课堂提问的难易不同;板演水平的要求不同;作业完成数量、时间与是否全批面批不同;课堂辅导的详略不同,让他们从中尝到“跳一跳,摘果子”成功的喜悦,以增强其学习的信心。
3.要加强概念学习,提高认识事物本质属性能力
科学的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概括。教学中讲清地理概念,区别易混淆的概念如: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东时区与东半球;时区与区时;天气与气候;内海、领海与专属经济区;水资源、水利资源与水力资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与热带雨林带;公平性原则与共同性原则等等,帮助学生透过事物外表特征的感性认识,深刻地认识事物本质属性的理性认识,这也是学好地理,提高成绩的前提保证。
4.重视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新版高中地理教材中选用了许多典型的案例,特别是下册的人文地理内容,可以说是案例贯穿始终。由于案例往往提供了大量的地理事实材料和情景,因此正确选用案例进行教学,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案例中所隐含的知识要素和基本原理:可以使学生从纷繁复杂的地理要素中抓住核心内容、探索其本质特征;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空间思维、联想思维、类比思维等多种思维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因果关系的分析方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可以加强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和意向的沟通。总之,重视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5.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的实用性
地理学科是一门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很强的学科,它给学生提供许多与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这次地理课程改革最强的理念之一。当今会考、高考联系实际问题都很多,但学生此方面的能力相当差。会考除了少数自然地理的内容外(如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等),已逐步不再使用教材中的原图,基本上是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和所具备的地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多为学生创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如:教学中讲到地形、气候、自然带、自然灾害、工业、农业、交通等时,多联系我国、尤其是联系国内外社会的热点问题和时事加以分析、论证,这样不仅可以更新教学理念,改变长期以来只灌输书本知识的旧教学模式,同时可以让学生感到这些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调动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养成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好习惯,学会对实际问题的思考,提高运用知识的灵活性与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