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让生活之美润泽数学课堂

【作者】 马启华

【机构】 贵州省贵定县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深刻地揭示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化的数学学习资源大量地存在于学生的生活,数学已渗入各行各业,渗透到社会每个角落。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感受到数学,让多彩的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润泽数学课堂。
        关键词:兴趣;情境;课堂;生活
        一、挖掘生活资源,增强学习兴趣
        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回归生活,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其中蕴含着多少数学知识、多少科学真理。针对“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华罗庚语)这一现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巧妙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善于挖掘生活资源,采撷生活数学实例,引生活之活水,浇灌数学园地,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初中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
        如在“轴对称”学完之后,结合课本图片中优美的剪纸图案,我们八年级数学组给学生留了这样一道练习题:请你设计一款剪纸,要求有一定意义,可以向家长请教,但必须自己动手,并用一句话表达你的剪纸的含义。学生拿到这个题目后,很动脑筋,有的查找资料,有的向老人请教,然后买纸,找工具,研究所剪花型,动手剪、刻,忙的不亦乐乎。来到学校后,我们又组织了组与组之间的评比,班与班之间的评比,并挑选有代表性的给予奖励。通过这个题目,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又使他们在活动中加深了对中国古老剪纸艺术的热爱之情,一举两得。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活数学课堂
        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能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近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创设生活情境的策略应更多考虑学生的生活基础,努力在学生生活与数学生活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这样学生更有构建的基础和探究的动力,在激发探究兴趣的同时,指点出探究的方向。
        例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新课导入中,我设计了以下情景:如图,A、B两镇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中学,经费已有着落,但学校选址上有争议,为了交通方便,决定建在公路旁,A镇人希望建在C处,B镇人希望建在D处,同学们请你们给予调解一下,应建在何处,到两镇距离都是一样的?同学们听后跃跃欲试,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教师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只要学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入手,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来学习知识,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立足于应用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习的激情达到了高潮。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式数学情境,自然而然认识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在某种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应用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新教材将“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是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从而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目的。活动的主题可以依据教材进行,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或学生自己提出的,但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似之后,让学生分组到操场上测量旗杆的高度。这样强化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总之,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们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让生活融进课堂,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让学生在多彩的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家蓉.《新课程标准下实践数学教学探索》.《中国校外教育》.2007年第1期.
        [2]祁俊.《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新探索》.《考试周刊》.2009年第36期.
        [3]张玉彬.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研探索.
        [4]仲玉.浅析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果[J].课堂创新.
        [5]催艳萍.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时代教育,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