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浅谈
【作者】 古丽妮沙·阿比力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上户镇都吾尔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就要充分利用我们阅读教学,在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在广泛的语文空间里进行阅读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提高
书是读懂的,古人曾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告诉我们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交流靠的是“读”这种方式,而不是“讲”,只是传统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扭曲了语文学习的本质,急功近利地用他人阅读代替学生阅读,让学生“咀嚼”别人的阅读心得,这样不但造成了学生学不到“真语文”,还整天在死记硬背中苦费心机,导致学习兴趣丧失,这是“应试”教育的“罪过”。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加强朗读教学,指出“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听说读写实践,其中最基本的是读。”因此,读是让学生走进语文、习得语文素养的的最初、也是最好途径。我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非常强调“读”的教学。下面,我把近几年的阅读教学的几点感受奉与大家。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去探索。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互相讨论的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只有创设这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才能在课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有位年轻教师,在讲完《麻雀》一课后进行小结时,她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那种伟大的母爱”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立刻举起手,大声而认真地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还是母的!”老师听后,马上笑着说:“你读得真认真,想得也好。老师的概括,看来不准确,那么怎么说才确切呢?”课堂又一次活跃了。同学们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只有抓住以读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才能更好进入小学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真正兴趣。
二、教给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
光有阅读兴趣,是不能提高阅读能力的。我们还有教给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爱读的基础上会读。才能收到更好的阅读效果,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高。
(一)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比如,我们学习了《恐龙》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上网查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重点文章,或重要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三)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课文,不发音、不回视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速读时,要求学生不能翕动嘴唇,也不能在心里默念,要使眼睛看到的文字、符号和图形能马上反映到大脑,立刻产生反应,从而快速感知视觉所捕捉到的信息。
(四)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三、拓展学生广泛的朗读空间
众所周知,拓展学生阅读空间,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增知启智,还能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建议中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这就要我们阅读教学不仅只汴重课堂,还要引导学生走向课外阅读,拓展阅读范围和空间,让学生在茫茫书海中学到更多更广的知识。“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们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课外阅读方法,运用课堂阅读技巧,如经纬交错法、精略结合法、储备内化法、书海拾贝法等进行海量阅读。通过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必然提高。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要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就得充分利用我们阅读教学,在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在广泛的语文空间里进行阅读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提高
书是读懂的,古人曾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告诉我们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交流靠的是“读”这种方式,而不是“讲”,只是传统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扭曲了语文学习的本质,急功近利地用他人阅读代替学生阅读,让学生“咀嚼”别人的阅读心得,这样不但造成了学生学不到“真语文”,还整天在死记硬背中苦费心机,导致学习兴趣丧失,这是“应试”教育的“罪过”。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加强朗读教学,指出“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听说读写实践,其中最基本的是读。”因此,读是让学生走进语文、习得语文素养的的最初、也是最好途径。我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非常强调“读”的教学。下面,我把近几年的阅读教学的几点感受奉与大家。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去探索。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互相讨论的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只有创设这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才能在课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有位年轻教师,在讲完《麻雀》一课后进行小结时,她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那种伟大的母爱”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立刻举起手,大声而认真地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还是母的!”老师听后,马上笑着说:“你读得真认真,想得也好。老师的概括,看来不准确,那么怎么说才确切呢?”课堂又一次活跃了。同学们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只有抓住以读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才能更好进入小学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真正兴趣。
二、教给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
光有阅读兴趣,是不能提高阅读能力的。我们还有教给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爱读的基础上会读。才能收到更好的阅读效果,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高。
(一)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比如,我们学习了《恐龙》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上网查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重点文章,或重要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三)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课文,不发音、不回视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速读时,要求学生不能翕动嘴唇,也不能在心里默念,要使眼睛看到的文字、符号和图形能马上反映到大脑,立刻产生反应,从而快速感知视觉所捕捉到的信息。
(四)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三、拓展学生广泛的朗读空间
众所周知,拓展学生阅读空间,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增知启智,还能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建议中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这就要我们阅读教学不仅只汴重课堂,还要引导学生走向课外阅读,拓展阅读范围和空间,让学生在茫茫书海中学到更多更广的知识。“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们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课外阅读方法,运用课堂阅读技巧,如经纬交错法、精略结合法、储备内化法、书海拾贝法等进行海量阅读。通过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必然提高。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要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就得充分利用我们阅读教学,在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在广泛的语文空间里进行阅读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