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作者】 姚红艳

【机构】 山东省东营市实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信息技术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由于学生受到地域和家庭环境的限制,缺乏都市学生的见闻。农村小学条件的简陋,不能达到学生人手一机,甚至是五十人的班级,仅有二十多台计算机,而信息技术课与其它课程不同,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的相关操作,学会查找信息,筛选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内化并传递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信息技术课自身的实践性又决定了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来检验、证明。所以一堂好的信息技术课并不是取决于学生学会多少理论知识,而应是学生学会操作,会解决实际问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尤其是在疆内初中班更要注重素质教育,加强基础性;要突现创新教育,激发探究性;要加强文化教育,增强主导性。要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树立较强的信息意识,更加合理的去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   兴趣   学法   探究   练习
  信息技术是近年新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育家苏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课时学生往往怀着好奇、兴奋的心理,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机械重复地训练,有的内容枯燥无味难度大,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慢慢降下来。根据建构意义新的学习理论,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愿望。
  二、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参与 。
  教学既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需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着力在设疑、激疑、质疑、解疑中,让学生学习新知。鼓起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让我“试一试”的勇气,培养探究能力。我们要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积极参与到学习和实践中去,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例如在进行鼠标的使用教学中采取以任务先导的方式。先给学生提出问题,再由学生在上机的过程中运用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解决问题。如:讲鼠标的常见图案以及它的含义时,我采取了这种形式。我启发学生:“同学们,我们学习了windows窗口的许多知识,在使用鼠标操作时,你们有没有发现没有在不同的情况下鼠标的图案是不同的,……”我的话还没说完,学生就表示:“对!不一样!”“这节课就由你用所学过的知识来找一找鼠标都有哪些图案,并且想想这些图案的含义!”话音刚落,学生们就争先恐后地上机寻找了,只怕自己比别人少找一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利用所学的有关窗口知识积极上机寻找鼠标的各种图案,通过总结,学生找出了鼠标的六种常见图案:箭头、沙漏、多向箭头型图案、小手和“I”等,并且一一说出了他们的含义。通过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因此,我们对学生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激励思维;不仅要使其知之是什么、为什么,而且要启发学生怎么思考,而不是简单的给学生以“鱼”而是教会学生去“渔”。
  三、大胆放手,自主探究,获取知识技能
  新的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些理念对改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在书法中有飞白,那是意境;在绘画中有虚有实,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在教学中也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己主动获得知识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信息技术的操作有许多都是相似的,明白了此既明白了彼。教师不必讲得太多,指导得太细。
  比如在“画图”软件中,教师讲解了矩形的画法,那么其他椭圆和圆角矩形,就不必再讲解了,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其它两种图形的画法。又比如说“复制、剪切、粘贴”,只要教过一次就可以了,各种软件中的做法都是差不多的。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加强巩固性练习,整合所学知识。
  创新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跨学科。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强调线性思惟,而忽视了发散性思维。这样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教师应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如用 Word 设计贺卡、小报, 进行单词听写比赛,用 Excel 分析班级成绩,用 Internet查询资料等。这些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又打破了学科界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习、巩固相关学科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同时,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还能消除其他部分学科教师因信息技术目前不是中考科目而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 产生的偏见。同时,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师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初中信息技术课是崭新的素质教育课程,要力避传统课程的缺陷,使信息技术课成为亲切易学的实用课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更要注重素质教育,使本门课程真正为基础教育注入生机与活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未来21世纪信息社会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实现,对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从培养模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培养目标上,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能力;在培养内容上,教育需要对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主要侧重在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具有自我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在培养方法上,教育需要更新观念,要寻求新的模式和传播手段,以适应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要。